首页 >  民族文化

广西北海:石榴花开幸福来

发布时间:2023-12-07 16:35:50 | 来源:中国民族报 | 作者:舒烛昕 | 责任编辑:马莲蓉

1701915863009.png

来自全国各地的“候鸟”在北海欢歌载舞。 北海市民族宗教侨务局供图

广西北海,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始发港之一,开放的文化孕育了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近年来,北海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工作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推进,着力在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式上下功夫,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扁壶,为何出现在岭南的墓葬中?应该是由于大批中原人迁居岭南带来的,扁壶上錾刻骆越民族特有的纹饰,也反映了南北文化的交融。”近日,在北海市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讲解员王冬琳热情地向观众介绍。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树牢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的鲜活教材。作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收藏的5000多件文物,是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见证。

 近年来,北海依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势,打造海上丝绸之路遗址公园、海上丝绸之路首港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制作“从汉墓出土文物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系列短视频,创作《碧海丝路》《珠还合浦》历史舞剧等一批文艺精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在感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渊源中,增强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走进北海市第十一中学,蜿蜒的红色展板长廊引人注目,展板上图文并茂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史和部分英雄楷模的感人故事。“我们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引领、学科课程渗透、实践活动拓展等课程,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学,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在学生心灵深处。”校长张清说。

 据介绍,北海市积极构建全方位、立体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大宣教格局,全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融合南珠文化、疍家文化、红色文化等,突出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开展“我们的节日”“文化进万家”等文化活动,增进“五个认同”;弘扬地角女民兵连“枝柳精神”等,凝聚起各族群众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建设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家园

 “北海是一个包容的城市,无论你来自哪里,是什么民族,大家都能相处得其乐融融。”来自吉林的孙素红,在北海旅居已有6年。热爱骑自行车的她,在这里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骑友。

 北海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年来,众多游客来到北海旅游、居住。为帮助旅居者了解、爱上北海,北海积极打造“民族团结+文旅”品牌,在银滩、金海湾红树林、涠洲岛等景区景点,打造民族团结微景观,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银海区银滩镇贵兴社区生活着汉、壮、满等18个民族的群众,约1.5万人,流动人口占比约60%。社区党总支部书记黎小英说,社区每月定期召开座谈会,让群众直接反映遇到的难题,并按照相关政策予以解决,努力构建共居共事、共学共乐的互嵌式发展环境。

 近年来,北海积极推进外来群众与本地居民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居模式,全市93个城乡社区均实现了“解忧超市”优化提升,着力打造“小社区·大团结”品牌,并将民族事务治理纳入到社区治理,推动和谐社区建设。

 建设共同富裕幸福家园

 26年前,部分壮族和瑶族同胞举家从大石山区搬迁到沿海地区;16年前,他们成立了行政村——东山村。

 “东山村地少人多,成立之初年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近年来,我们引导村民发展大棚种植、生猪养殖和龟鳖养殖,迈向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东山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唐冠敏说,结合村里建筑能人多的优势,我们成立了北海市首个由党组织牵头、村民自发组建的乡村建筑公司——广西壮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形成公司、村集体、村民共建共赢的格局。

 东山村的发展史,是北海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缩影。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北海立足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民族团结+乡村振兴”融合模式,成功引进山东寿光公司、北海凤集高品质蛋鸡产业园等,建设豇豆、大棚果蔬、深海网箱等多个“万亩产业”基地,每年可为农村提供5万余个就业机会。

 下一步,北海将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谱写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使北海成为各族群众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记者 舒烛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