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文化

云南昭通:威信水田湾子苗寨党建引领、德治教化、文化助力——浇开文明花 收获满庭芳

发布时间:2023-12-08 13:33:15 | 来源:云南日报 | 作者:蔡侯友 | 责任编辑:马莲蓉

开车从威信县城出发,往东南方向行驶40公里左右,即抵达水田社区湾子苗寨。穿过古朴的寨门,沿着潺潺小溪旁的碎石路走进这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苗族山寨,一条条干净整洁的道路、一座座青瓦木质结构百年老宅映入眼帘,良好的生态、淳朴的民风、文明的乡风扑面而来。

威信水田社区湾子苗寨通过党建引领、德治教化、文化助力,让这个中国传统村落、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云南30佳最具魅力村寨,国家级、省级文明村,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路上,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方向欢快前行。

“寨子里有两盏太阳能路灯坏了,希望派人来修好。”“如何让游客留下来,补上短板和不足?”水田社区湾子苗寨村民小组长陶伟介绍,寨子里设立的“红色心愿信箱”每个星期都会有专人来收取,村民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都会得到采纳。如果有急事,可以拨打信箱上的服务电话,社区干部会很快来处理。村民的意见可以通过一个信箱直通县乡村三级书记,“红色心愿信箱”已成为党群“连心桥”。

水田社区湾子苗寨毗邻扎西会议花房子会址,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时曾在寨子里住过。“红军沿着这条小路进来,就住在寨子里,还给寨里人送衣服,躲进山林的寨民纷纷回来热情招待红军……当年红军与苗寨的故事要一遍遍讲给儿孙们听,一代代传下去。”年近90岁的村民陶登玉老人深情地说道。

近年来,湾子苗寨紧扣红色资源优势,通过强化组织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创新基层治理,夯实新时代文明基础。苗寨所在的水田社区党组织依托承载扎西会议历史与文化精神地标的花房子会址、红军长征进云南纪念园、鸡鸣三省标志碑等红色阵地,创新开展“老支书讲党课”“红色故事大家讲”等活动,让文明之风劲吹。

在社区党组织的带领下,湾子苗寨组织村民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着力补齐“脏乱差”短板,不断提升寨内人居环境质量。为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水田社区通过在寨里建立“红色心愿信箱”集事、社区“两委”谋事、村民发展议事会议事、乡风文明先锋队干事、红白理事会理事“五事”机制,把移风易俗、革除陈规陋习等纳入村规民约,积极引导村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有效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实现了从“要我干”向“我要干”的根本性转变,并形成常态化机制。

为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水田社区派出所始终坚持以党建为统领,组织干警走进湾子苗寨,参与群众生产生活,通过访困难需求、访社情民意、访治安隐患“一进三访”工作机制,实现了矛盾纠纷不出寨、非法缠访零发生,走出了一条“红心向党、守护平安”党建引领夯实乡风文明基础的路子。

湾子苗寨还积极用好管好农家书屋宣传阵地作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结合涵盖政治、农科、少儿读物、工具书等类别的图书,组织好农村全民阅读,努力营造全寨群众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

以红色资源为依托,传承红色基因,不断提高群众综合素质,擦亮群众精神富裕底色,涵养乡风文明底蕴;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利用院坝会、走访入户等打造“文明乡风进家园”,构建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共同治理新格局。通过“正党风、带民风、树新风”党建活动,如今的湾子苗寨,村庄美、村民乐,文明风尚已然形成。

走进威信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龙溪小区住户王中伟家中,一幅温馨的画面映入眼帘:“代理妈妈”宗双凤正耐心地辅导王中伟做作业。

2018年,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时期,为帮助从贫困山区搬迁到县城龙溪小区的252名留守儿童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威信县妇联借鉴湾子苗寨“代理妈妈”经验和做法,组建了龙溪小区“代理妈妈”爱心志愿服务队,84名志愿者成为“代理妈妈”,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宗双凤便是其中一员。

在小区里,宗双凤还是魏康程、韦思盛两个孩子的“代理妈妈”,他们和王中伟同校同年级。为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归纳思考能力,宗双凤经常给孩子们带去故事书,要求他们写读书笔记,让他们轮流讲故事。“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都会发芽、开花、结果,无论是什么种子,都要耐心陪伴他沐浴阳光和风雨,静待花开和成长!”宗双凤在微信朋友圈里写道。

“代理妈妈”是湾子苗寨精神文明创建一个靓丽的品牌。湾子苗寨居住有31户150多名群众,寨里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1994年,30多岁的熊杰红与丈夫外出浙江打工途中,由于心中实在放不下家中3个正需要父母关爱的孩子,一个人毅然返回了家中。

回到湾子苗寨后,熊杰红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寨子里留守儿童的责任,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她的家中便挤满了孩子。“我给孩子们做好吃的,给他们讲故事,教他们唱民歌、跳苗族舞蹈,学习刺绣和蜡染等苗族传统文化,很多孩子都亲切地称呼我为‘熊妈妈’。”谈起当年的情景,熊杰红依然沉浸在幸福中。

“之后,我开始动员寨子里其他妇女留下来,一起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中,努力为这些孩子营造一个温暖的家。”2009年,寨子里7位妇女放弃外出打工的机会,留下来与熊杰红一起组成了一支“代理妈妈”团队。

经过多年的倾情付出,这支团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2015年,湾子苗寨“代理妈妈”团队荣获全国100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熊杰红等8人先后被县妇联评为巾帼志愿服务优秀个人,湾子苗寨“代理妈妈”志愿服务队被县妇联评为巾帼志愿服务优秀团体,熊杰红被评为昭通好人、威信县第三届道德模范,并成为威信县政协委员。

受到熊杰红和“代理妈妈”志愿服务队的感召,从2012年开始,水田镇派出所也对留守儿童展开了一对一帮扶。围绕留守儿童“生活有关爱、学习有帮助、行为有约束、安全有保障”目标,派出所全体干警在辖区内开展“六个一”志愿服务活动:每月与挂联孩子谈一次心、指导孩子给父母写一封信、通一次电话,每学期与孩子父母沟通一次、与班主任沟通一次,每年陪孩子过一次节日。11年间,水田镇135名留守儿童在“警察爸爸”“警察妈妈”的关爱下健康成长。

同时,水田派出所通过集体帮扶、结对帮扶等方式,联动妇联、爱心企业等开展“守望乡村”行动,累计帮扶留守儿童3600余人。水田镇山高、坡陡、弯多、路急,为确保孩子们上学放学路上安全,派出所持续推行“驻足举手敬礼”文明礼让进校园行动,共培训学生7000余人次,辖区连续10年做到了涉校涉生交通事故零发生。2021年9月,水田派出所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截至目前,威信县“代理妈妈”点已增加至125个,200多名“代理妈妈”“代理爸爸”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行列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代理妈妈”到“警察爸爸”,湾子苗寨发挥“代理妈妈”品牌,以德治教化为引领,深入开展“学习身边榜样”活动,每月组织“卫生光荣户”“孝老爱亲户”“最美婆媳”评选,广泛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提升了湾子苗寨外在村寨颜值和村民内在素养,厚植起文明乡风底蕴。

欢饮拦门酒、打卡紫薇树家族、围着篝火纵情欢跳芦笙舞、观摩苗族特色蜡染、体验民俗“打糍粑”、和苗家儿女们共同高歌……“游客在水田湾子苗寨可以欣赏迷人的自然风光,感受淳朴的苗族风情,还可以体验‘当一天红军,走长征路’的红色文化。”土生土长的苗族青年陶群在寨子里经营着一家叫紫薇山庄的农家乐,他说:“旅游旺季,紫薇山庄每天能接待上千人。”

依马蹄形地势而建的湾子苗寨周边森林密布,古树参天,有独特迷人的“七十二飞瀑”、神奇的地下溶洞等景观,是一个天然氧吧和“世外桃源”。

寨内除保留有500多年历史的“人”字形石墙、木质结构苗族老祖屋外,寨后、寨中、寨前中轴线上还生长着三棵紫薇树。特别是矗立于寨尾高处、被称为祖母树的紫薇树高43米、胸径1.63米,树龄超过1000年,为省一级保护古树名木,寨前的那棵树龄也超过100年,三棵紫薇树被称为祖孙树。每年7月至9月,树枝上繁星一样的白色花朵缀满枝头、灿若星辰,为清净古朴的村落增添了一抹美丽和纯净。

水田湾子苗寨至今还保留着苗族传统“子门槛”风俗、“花山节”传统节日,以及绚丽的苗族蜡染、芦笙歌舞和鼓舞、精致的手工工艺制作等古朴的民族文化。2001年以来,寨子先后被云南省政府列为云南省民族文化生态保护村、云南省30个最具魅力村寨、云南省入选中国首批传统村落苗寨、“牵手2014中国最美村镇”、第三批“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并上线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和全国文明村等

依托文化、发展文化、深植文化。近年来,在东西部协作帮助下,威信县投入596万元,对湾子苗寨18栋传统房屋进行修缮加固,新修寨门、文化活动室和文化广场,完善湾子苗寨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造提升全国文明村颜值

同时,充分挖掘苗寨独特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饮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保护好古民居、古石墙、古树名木等物质文化遗产,留住有形的乡村文化,提升无形的乡风文明,带动有特色的农文旅产业。今年1至10月,湾子苗寨接待各类游客3.18万人次,带动群众增收200余万元。

(作者蔡侯友通讯员刘大坤刘爽申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