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遵化:以“双富”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3-12-11 12:13:56 | 来源:中国民族报 | 作者:王杰 | 责任编辑:马莲蓉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日前,河北省民族乡村“富脑袋+富口袋”(以下简称“双富”)行动培训班在遵化市举办。河北省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双富”行动重点村要锚定“两带多节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精品点位的定位,在基层组织建设上、发展富民产业上、美丽乡村建设上、提升治理效能上、民族团结进步上带好头,带动民族地区和民族乡村加快发展,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双富”行动是促进民族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举措。据悉,今年河北省民委实施民族乡村“双富”行动,确定99个“双富”行动重点村,聚焦“党建引领好、产业发展好、村容村貌好、公共服务好、团结氛围好”目标,努力实现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遵化市抢抓大好机遇,用足用好资金政策,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动民族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产业园”变“幸福园”
走进位于遵化市石门镇石门一村的民族团结进步产业示范园,20多名工人忙着搭建蔬菜大棚拱架。只见他们两人一组,小心翼翼地把钢架安装在固定好的地锚上。旁边已建好的大棚整齐排列,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银白色光芒。
“我们村计划投资249.8万元,新建大棚10个,占地15亩。”石门一村党支部书记车艳生说,目前正在抢抓工期,安装最后3个大棚的拱架,预计还有半个月完工。
据介绍,2022年,在省、市、县民族工作部门的帮助下,石门一村建设了5个果蔬大棚,种植欧洲甘蓝、冰淇淋萝卜、水果番茄等精品果蔬,产品在天津市的商超供不应求。据悉,一期项目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5万元。
在果蔬大棚,村民张翠芬忙着整理甜瓜藤蔓。“大棚建起来之前,我主要在家看孩子、做家务,没有什么收入。如今,我一个月挣2000多块钱。”张翠芬对即将建成的产业园二期项目充满期待,“还会有更多村民来这里上班,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引来了台湾客商前来考察投资,樱桃园项目在这里“落地开花”。目前,产业园里已有3个大棚栽植了樱桃苗,二期工程竣工后,还会栽植更多品种的樱桃苗。
车艳生常在樱桃园里驻足,他希望村民们种出红彤彤的樱桃,过上红红火火的日子。“大棚建成后,按照季节进行老番茄、冰淇淋萝卜、大樱桃育苗种植工作。通过二期大棚项目建设,可增加集体收入20万元,带动40多名村民就业,人均增收4000元。”他说。
经济有了起色,如何巩固成果继续发展?通过调研,在考虑石门一村实际情况和资金需求的基础上,遵化市民宗局协调资金185万元,解决了产业园二期的资金难题。“经过充分论证,我们在全省率先建立了遵化市民族团结进步产业示范园,将‘双富行动’落到实处。”遵化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局局长陈立波说。
这条“民心路”,通了
初冬时节,走进遵化市马兰峪镇惠营房村,一幢幢整齐的民居小院别有景致,平坦整洁的道路四通八达。然而,曾经的惠营房村经济基础薄弱、环境脏乱差,有的村民宁愿在外打工也不想回家。
2018年,惠营房村组织换届选举,原本在外经商的周建忠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新的“两委”班子上任后,从老百姓最关心的事入手,争取到9万元民族发展资金,并自筹7万余元,启动道路硬化工程。
“以前老百姓都没怎么出去过,我带着他们把周边的先进村、环境治理好的村、义务劳动干得好的村参观了一遍。大家触动很大,都说,别的村能干,咱们村一样能干!”周建忠回忆道,老百姓决心“换个活法”,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一路通,百业兴。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党员代表身先士卒,主动捐款捐物;群众自发出工出力,全村137户都动了起来:党员杨庆出资购买三轮运输车,专为修路运输沙料;村民赵永才因身体不便没能参加义务劳动,便主动拿出省吃俭用攒的钱捐助修路;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主动捐款,还有的请假回村义务出工……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最终,大家拧成一股绳,修好了这条“团结路”“民心路”。
路修成后,村“两委”组织举行开通仪式。“仪式上,男女老少一起聚餐、照全家福。通过修这条‘民心路’,慢慢地把大伙儿的心聚在一起。”周建忠说。
近年来,惠营房村“两委”把人居环境治理放在第一位,拆违建、清垃圾……经过一番大力整治,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双富”行动乡村“五好”目标和工作指南,为村子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下一步,我们将打造‘以旅兴农、农文旅互惠共赢’的乡村振兴模式,大力发展精品民宿、农事体验、观光度假等,村子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周建忠说。
小山村的大梦想
修建一条道路,美化一个村庄,带动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依托“双富”行动村的相关优惠政策,惠营房村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乡村旅游产业:腾出土地兴建紫藤园、果蔬大棚;村民们翻盖老房子办起农家乐,用象征着团圆喜庆的满族“八大碗”招待八方游客。
“我们家有3间客房,这两年有不少来自北京、天津的游客。等村里各种产业发展壮大以后,我相信日子会过得越来越红火。”村民孙凤华说。
用实干凝聚民心,用产业带动致富。在一次走访调研中,遵化市民宗局了解到,惠营房村有建设垂钓园的资源和意向,便积极协调民族发展资金,解决其资金不足的困境。
“眼前这个垂钓园,曾是一个废弃的大坑,一半是积水,一半是垃圾。垂钓园建成后,和周边的采摘大棚、紫藤园起到整体效应,还可以改善环境。”陈立波介绍,遵化市民宗局经过研究给予资金帮扶,这才有了眼前干净整洁的垂钓园,“现在,它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又促进了农民增收。”
石门一村和惠营房村的“蝶变”,只是“双富”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的缩影。
据了解,遵化市共有117个民族村、15个“双富”行动村,近三年,争取上级专项资金2300多万元,用于新立村产业富民路、南六盘营村蔬菜大棚、康庄子村自来水工程等85个项目建设。下一步,遵化市将按照“两带多节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部署,全力打造“双富”行动示范村,推动形成以“遵化市民族团结进步产业示范园”为典型的产业发展新模式,以点带面、连线成片,推动民族乡村“双富”行动花香年丰。
(记者 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