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西:有望成为青藏高原“核电粮仓”
发布时间:2023-12-13 19:05:3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卢晓茜 | 责任编辑:米思婕12月13日,记者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自然资源局获悉,由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和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承担的柴达木盆地及周缘造山带铀矿找矿项目完成2023年野外工作。此项目响应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号召,铀矿勘查取得重要进展。
铀资源调查是保障我国国防安全和核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长期以来,我国为确保铀矿资源长期稳定供应,积极推动构建国内开发、海外开发、国际贸易、战略储备“四位一体”的天然铀供应保障体系,但日益增长的天然铀需求与供应结构不平衡的矛盾尚未根本解决,铀矿地质勘查和资源储备始终是新发展阶段能源资源战略工作的重点之一。
据了解,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活动强烈,目的层构造样式复杂,项目组确定了“动中找静、繁中找简”的勘查方针,以传统“层间氧化”理论为指导,在柴北缘石圈滩地区侏罗系小煤沟组探获砂岩型铀矿产地1处。在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三新找矿”理念的指引下,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打破传统认识,提出“找矿目的层没有专属性,只要能够发生一定规模的氧化还原作用就能够形成铀矿床,红层也能形成铀矿”的找矿思路,在柴达木盆地西缘以新生界为找矿目的层,通过大量工作查证和系统研究建立了“柴西缘铀—油同盆共存共生模式”,落实了七个泉铀矿产地,并圈定咸水泉、英东、红柳泉、黄石等重要找矿靶区。
这些矿床、矿产地的落实表明柴达木盆地及周缘造山带具有巨大的铀矿找矿前景和潜力。柴达木盆地作为“十四·五”期间我国铀矿勘查重点攻关突破盆地之一,已成为保障我国铀资源安全的重要后备力量。通过进一步工作查证,有望将柴达木盆地落实为继伊犁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二连盆地和松辽盆地等之后又一个保障国家核能安全的大型“铀源地”。为建设青藏高原“核工业基石”和“核电粮仓”奠定了良好基础,对保障国家国防、能源安全以及实现全球“碳中和”具有深远且重大的意义。(作者卢晓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