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5A、70多个4A,这条高铁串联起世界级黄金旅游线
发布时间:2024-01-15 11:31:46 | 来源: 中国旅游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马莲蓉2023年12月27日,杭州至南昌高速铁路(杭昌高铁)全线贯通运营。杭昌高铁起自杭州南站,途经浙江省杭州市,安徽省宣城市、黄山市,江西省景德镇市、上饶市、南昌市,接入南昌东站,线路全长560公里。其中,杭昌高铁杭黄段已于2018年12月25日开通运营。本次建成通车的杭昌高铁黄昌段线路全长28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开通运营初期,铁路部门每日开行动车组列车最高达32列,南昌东至景德镇北、黄山北站最快分别49分、1小时45分可达。
千里江山一线牵。杭昌高铁串联起杭州西湖、千岛湖、黄山、鄱阳湖、景德镇、滕王阁等一批旅游名胜,沿线共有9个5A级旅游景区、70多个4A级旅游景区,形成连接浙皖赣三省众多名城、名镇、名村、名湖、名山的世界级黄金旅游线。本期,我们便一起坐上杭昌高铁,去杭州西湖品茶、瑶琳仙境探洞、徽州寻古村、鄱阳湖看鸟、景德镇访瓷……领略高铁线上的“千里江山”。
杭州南站·西湖
漫步在湖畔,见湖水微澜,粼粼泛光。一池残荷,枯枝衰叶伫立,凋零的荷叶早已失去了取悦世人的盛颜,仅剩的莲蓬不甘地仰着头,似在承接冬日的雨露,一派“风掠枯荷飒有声”的景象。于湖对岸凝眉翘望,远处的断桥像笼着一层轻纱。长长的桥身横卧波间,倒映在水中。断桥不断,被一汪如水的温柔轻轻拍打,越剧般委婉清丽。影影绰绰间,似有人撑着雨伞在桥上走过,伞下之人,是那个幻化成人形的妖媚女子吗?人影过处,云水天光处,桥似断非断,被洗濯的光影,映照着那段悱恻的传说。
桐庐站·瑶琳仙境
是的,是仙境。无论古人或是今人,都以“仙境”之名来礼赞瑶琳洞。清乾隆年间《桐庐县志》记载:“瑶琳洞,在县西北四十五里,洞口阔二丈许,梯级而下五丈余,有崖、有地、有潭、有穴。壁有五彩,状若云霞锦绮。泉有八音,声若多鼓琴笙。人语犬声,可惊可怪。盖神仙游集之所也……”如今走进瑶琳洞,只见奇石斗秀,一忽儿是一朵盛开的莲花,一忽儿是一支硕大的灵芝,一忽儿是一伞肥嫩的蘑菇,一忽儿是一只伸角的蜗牛。还有呢,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洞顶,守护着流光溢彩的珍宝洞;颗粒饱满的稻谷堆得高高的,闪闪发光,被对面一只蹲踞着的猫警惕地看护着;牛魔王洞府紧挨着三十三天,群怪与群仙做了邻居,倒也相安无事……洞中的标志性景点“瑶琳玉峰”犹如一位手捧鲜花的女神,那层层叠叠的裙裾,是千朵万朵梨花穿缀而成的吗?她在等着谁呢?
千岛湖站·千岛湖
在湖中小岛入睡的两晚,偶尔会想起因为新安江截流,库区开始蓄水时,悄然“沉入”千岛湖底的两座浙西县城——“狮城”“贺城”。我曾经见过那两座水下古城的照片,非常震撼。因为水下就像是一个真空的环境,免受风雨和日光的侵蚀,所以水下古城的现状与当时相差并不大,成为沉在水底的两颗“时间胶囊”。城内的木梁、楼梯、砖墙依然耸立,甚至有些宅院的围墙和屋门上的铁环都完好无损,房内仍是雕梁画栋,一步一景。因为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保护方法,古城潜水旅游项目在2012年被禁,所以两座水下古城得以“安眠”。睡在岛上,更能感受到几百平方公里的浩浩清溟之下,有淳安人的离歌与乡愁。
绩溪北站·龙川古村
龙川的建村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东晋咸康年间,迄今已有1600多年。龙川胡姓先民是徽州人追求天人合一的典范,这在村庄选址布局和水的利用方面,得到了最直接、最充分的体现。他们或在朝为官,或外出经商打拼,贾儒并举,多有建树。徽商把从外面挣来的大把银子带回家乡,用于建宅第,修祠堂,架桥铺路,办学育人。他们这份不凡的业绩,既光宗耀祖,又激励后人。所以,胡氏宗族历来人才辈出,凤舞龙翔,其中不乏令人景仰的国之栋梁。仅明清两朝,这座仅千余口人的村落,就先后出了十多位进士,可谓“邑小士多”。行走龙川,我先后参观了明代兵部尚书、抗倭英雄胡宗宪故居,“一坊两主”奕世尚书坊,著名徽商胡炳衡故宅,思祖敬宗的乡贤祠和位于凤街上的澄心堂宣纸作坊。穿街过巷,一路观光,我切身感受到龙川的深沉文脉和浓郁古风。
黟县东站·陶村守拙园
祁门南站·祁门红茶
在祁门县,说有万家茶馆也不夸张。每家茶馆都必有一种茶:祁红。一入祁门,不用涂唇彩,嘴唇都会被茶汤润红,三杯两盏之间,两颊亦绯红,像是远天之上扯下的霞光。祁门山清水秀,逢山皆草木葳蕤,遇水都澄澈清冽。好山好水好茶,在高铁站吃了茶,换乘巴士到了新安江,听船上裹着印花蓝布的船家姑娘说,很多人到了祁门,游过新安江,发现嘴皮子都利索了。我问为什么。姑娘说,乘船看新安江,新翠连绵,水流脉脉,最重要的是能喝到祁门红茶、黄山各色绿茶,茶水养人,江水养眼,山色养魂,嘴皮子可不就利索了。
浮梁东站·瑶里古镇
瑶里古镇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东部,北卧狮山,南临象山,一条蜿蜒清亮的瑶河从中穿越而过。瑶里,古名“窑里”,顾名思义,原为景德镇陶瓷发源地,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誉。古镇至今保留着明清时期赣式传统建筑,布局简洁,朴实素雅。数百幢青砖灰瓦的古民居依山而建,飞檐翘角,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瑶河两岸,与自然生态浑然一体。苍翠的群山,清澈的溪流,古朴的民风,闲适的生活节奏……行走在青石铺就的深巷里,看炊烟袅袅,看青苔沉寂的角落,斑驳残垣的墙面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时光仿佛停滞不前,让人恍若置身于历史的画卷中。瑶里古镇,是一座被时空尘封的古韵家园,是远离城市喧嚣的世外桃源。
景德镇北站·陶阳里御窑景区
御窑博物馆展品的不完美、不完整非常明显,有些展品看起来甚至都不像文物。一部分展品是碎瓷片拼接而成的,不用走近细看,都会发现明显的修补痕迹,并且看得出大多数展品曾碎得很彻底。还有一部分展品是未完成的素坯,其中一些是画了一半未烧制的。曾经在拍卖会拍出天价的鸡缸杯,这里有好多个,但都是残次品和未完成品。看了展品旁的文字介绍才知道,这些碎片都是瓷器烧造好后,工匠故意摔碎的。很多器形相同、花色相同的瓷器都是一排排、一堆堆地展示。它们静静地躺在明亮的玻璃展柜中,毫不掩饰地裸露自己的残缺和不完美。
鄱阳站·鄱阳湖
当鄱阳湖广阔、淡绿的湖面被船头剪开,在船舷两侧溅起绚烂的水花时,这次冬季到鄱阳湖来看鸟的帷幕终于拉开了。随着游船慢慢行进,不时有鸟儿从附近的洲渚上起飞,并倏地从我眼前掠过。这些鸟儿在湖面上愉快地翱翔着、鸣叫着,构成生机勃勃、朝气满满的绝美景色,让我惊叹,让我折服。面对此情此景,我忽然想起诗人余亚飞的诗句:“鄱阳湖畔鸟天堂,鹬鹳低飞鹤鹭翔;野鸭寻鱼鸥击水,丛丛芦苇雁鹄藏。”诗人在短短28字里,描绘了鹬、鹳、鹤、鹭、鸭、鸥、雁、鹄八种鸟的形态。我想,这真是一幅富含诗意的鄱阳湖鸟类画卷。
南昌东站·汪山土库
汪山土库无处不弥漫着读书的氛围。在这座庞大的建筑群里,没有女子的“绣楼”,而私塾学堂却有多处,稻花香馆便是其中之一。程氏家族有规定,女性不必学习女红,但必须读书。自从程氏三兄弟金榜题名后,汪山土库声名远播。他们更加重视子孙后代的教育,大力购置义田、修建义仓、创办义学。汪山土库的楹联也是一大亮点。这些楹联的书法或遒劲有力,或飘逸洒脱,与典雅幽静的房屋相得益彰。“楼上缥缃书十架,松旁苔径竹千竿”,或许,在汪山程氏眼中,屋内书香萦绕,窗外翠竹环绕,便是读书的好去处。“一窗灯火青云路,万卷诗书赤子心”,正是这浓郁的书香氛围,孕育了昔日程氏家族的辉煌。
(图文来源中国旅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