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果洛:文旅融合逐梦“诗和远方”
发布时间:2024-01-23 15:39:2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蔡得军 | 责任编辑:丁泉莲“全州接待游客63.88万人次,同比增长22.42%,旅游总收入4.95亿元,同比增长20.65%。”这是日前举行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果洛州人民政府州长叶万彬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是说道。
一项项数据背后,折射出果洛文旅市场的新趋势、新变化。果洛文旅缘何这么火?已成为不少人关注的话题和焦点。据了解,在新文旅发展理念带动下,果洛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全面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新文旅产业发展之路。
(果洛州文旅局供图)
果洛州地处青海省东南部、青甘川三省交界处,草原广袤、山势巍峨、雪峰延绵、湖泊密布,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构成独特的高原生态景观。近年来,果洛州立足资源优势,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作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支柱性产业的发展定位,全力打造“大美青海·雪域果洛”旅游品牌,提升旅游发展的文化内涵,收获颇丰。
果洛州的班玛县,是一块“红色沃土”,是红军长征唯一经过青海的地方。班玛县立足“红军沟”资源禀赋,坚持保护、开发和利用相结合,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大力发扬红色传统,把红色文化与时代价值相融合,积极构建红色基因传承高地,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历史,擦亮红色底色,打造红色引擎,推动红色精神薪火相传,开创一条欠发达民族地区红色文化引领地方转型发展的特色创新之路。
(班玛县文旅局供图)
在2023年7月,班玛县红军沟景区被确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果洛州唯一一家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据了解,班玛县文体旅游广电局为使红军沟评选4A级景区,做了大量的工作,对基础设施、相关软硬件设施进行提档升级。
“红军沟旅游景区‘创A’,对班玛县旅游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既有利于挖掘景区核心内涵,提高景区的吸引力、竞争力,也有利于扩大景区辐射半径,较大幅度提高景区市场影响力。”班玛县文旅局局长扎西说,一方面把现有的文化传承保护好,另一方面进一步提升景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班玛县文旅局供图)
在未来,红色旅游和绿色发展良性互促,班玛县生态环境和牧民收入实现良性循环。除此之外,将大力培育与生态旅游业紧密相关的自然教育、生态研学、康养度假、文化创意等关联产业,推进生态旅游与文化、农牧、体育、非遗等产业融合发展。
果洛州是全国格萨尔文化资源最富集、表现形式最独特、本真性保存最完整、说唱艺人最多、影响力最广泛的地区之一,是中国格萨尔文化之乡,也是全国首个国家级格萨尔生态文化保护区。2023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区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成为果洛州文旅事业发展的“金字招牌”。
(班玛县文旅局供图)
在果洛州7.6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格萨尔的风物遗迹、传说和人文景观比比皆是,使果洛州成为《格萨尔》史诗重要的发祥地,也成为格萨尔文化的重要传播区,被誉为格萨尔赛马称王的福地。
多年来,果洛州持续发力,努力推动格萨尔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以格萨尔文化作为果洛特色文化名州的核心品牌来精心打造。“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果洛州大力抢救和保护格萨尔文化,多角度推进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建设。”果洛州文化馆馆长才让说。
据了解,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是果洛文化建设的“金名片”,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和文化内涵。果洛州将加大宣传力度,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扎实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夯实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基础,努力实现“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目标。
(果洛州文旅局供图)
果洛文旅人深知,酒香也怕巷子深,文旅产业发展不能“闭门造车”。迈步而出,是诚意,也是机遇。乘势而上,是信心,更是决心。去年以来,青海文旅行业强势复苏,果洛同样迸发前所未有的活力。然而,要想全方位提升果洛文旅的影响力与知名度,不仅需要有产业吸引力、供给力、驱动力,还要让优秀的文旅项目走出去,进一步扩大对外文化交流。
据果洛州文体旅游广电局文旅科科长田玉玮介绍,2023年,果洛州前往成都等地进行旅游推介活动,通过宣传片展播、非遗歌舞展示、民族特色服饰走秀,以及摄影作品展示等环节,对果洛州“一心二轴三区四线”旅游发展布局、重点景区景点、特色文旅资源品牌和旅游精品线路,进行宣传全方位宣传。
(果洛州文旅局供图)
“前往各地举行的推介活动,提升了果洛州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拓展了文化旅游市场,为进一步推进特色鲜明、形态多样果洛州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强有力的宣传保障。”田玉玮说。
走出去,拓市场,果洛文旅资源寻求更广泛机遇;走出去,添活力,跨省合作谱写文旅协作新篇章;走出去,谋机遇,以主动出击之势推动文旅深度融合,这便是果洛文旅“走出去”的意义所在。当然,也卓有成效。
(果洛州文旅局供图)
远赴人间惊鸿宴,一睹玛域盛世颜。虽已至寒冬,但在果洛的山川河湖间,随处可见外地游客。“来一次果洛、听听格萨尔的英雄传说、体验一次民俗游”成为无数人的浪漫之约。在果洛文旅部门的倾力打造下,一件件文创产品在创意的加持下更好地讲述“果洛故事”。
“果洛的冬天,别有一番风味。虽然带不走果洛的自然美景,但是可以把带有文化符号的文创产品‘打包带走’,也是不虚此行。”来自成都的游客褚静说。
据她讲述,果洛藏族歌舞、服饰为代表的民族风情、民间文化,以绘画、雕刻、建筑为代表的藏传佛教文化,以格萨尔赛马称王、柏海迎亲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莫格德哇遗址、传说中的珠姆王妃宫殿为代表的史前文化,独具魅力,深深吸引着她。
(果洛州文旅局供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青海,为青海量身定制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建设产业“四地”的发展路径,特别是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为青海文化旅游事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文旅文创融合,产业出新出彩。田玉玮介绍,果洛州持续深化“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思路,围绕三江源国家公园、国家草原公园、国家湿地公园、格萨尔文化、黄河文化为一体的“雪域果洛·旅游净地”品牌建设,全面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丰富业态空间、布局多元项目、重塑果洛风貌,不断激活果洛新文旅产业发展的“一池春水”。
(作者 蔡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