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度观察

青海海西:加快建设产业“四地”,构建现代化产业蓝图

发布时间:2024-02-04 15:40:3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晁亚婷 | 责任编辑:蔡得军

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要立足高原特有资源禀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海西州德令哈市。海西州委宣传部供图)

2023年,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海西州”)盐湖产业提质增效、清洁能源不断壮大、生态旅游回暖升温、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扩面提标,产业“四地”建设在这里的优势逐渐凸显。

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

2月2日,海西州政府州长乔亚群在海西州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海西州在盐湖产业提质增效,全省首个盐化工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建成运行,钾肥提质稳产技术改造等39个项目有序推进,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等14个项目建成。生产钾肥70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7%以上,碳酸锂11万吨、增长49.4%。

一项项成就,凸显海西州把盐湖巨大的资源潜力转化为强劲的发展动力,让创业创新创优的活力全面迸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新答卷”。

(察尔汗盐湖。海西州委宣传部供图)

一路走来,盐湖这一海西最大的优势资源,正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提档升级,成为海西州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的主引擎。

走进柴达木盆地,波光粼粼的盐湖在阳光的照耀下,宛若一面平整的明镜,随天气变化颜色的湖水为这片广袤大地镶嵌上一颗鲜亮的宝石。回望过去,第一代盐湖人用铁锹开启了青海乃至中国的钾肥工业史。

历经岁月,海西州盐湖产业从硬着头皮干,三天三夜也只能生产出10公斤钾肥到如今的现代化工业量产;从单一的钾肥产品到钾、钠、镁、锂、氯碱系列产品开发,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正在海西稳步建设。

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

“干燥、日照强烈是海西州典型的气候特点,所以这里的光电转化效率高,有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行走在海西州德令哈市的街道,总能看到青海中控德令哈50兆瓦光热电站集热塔上那一抹亮光。在光热电站中,一排排定日镜呈圆形分布在集热塔的周围,在太阳的照射下尤为壮观。

(青海中控德令哈50兆瓦光热电站。海西州委宣传部供图)

“我们发电区的布置达到70%的利用率,所采用发电技术的性能及可靠性也均保持领先水平。”青海中控德令哈50兆瓦光热电站的工作人员说。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清洁能源是领跑未来的希望。近年来,海西州依托域内丰富的光照、风能等资源优势,相继建成一大批对全州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示范项目,为青海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作出了积极贡献。

“清洁能源不断壮大,装机规模1880.6万千瓦、增长40%。”

“柴达木沙漠基地纳入国家大型基地方案。”

“世界最大液态空气储能系统落地海西。”

“全省首个绿电制氢项目建成投产。”

政府工作报告的一项项清洁能源建设成就,描绘出一幅幅“追风逐日”的生动画面。在“风光”条件极为优越的海西,大大小小的光热发电站、随处可见的风力发电机,凸显着海西州正阔步迈出高质量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新征程。

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生态旅游回暖升温,实施全省首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建设文旅项目57个,完成投资8.27亿元,新增A级景区6家。累计接待游客17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4.72亿元,分别增长136%、113%。”乔亚群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海西州,地处青甘新藏四省区交往的中心地带,州域内大小小的盐湖100多个,储量丰富,位居全国第一。

(海西州大柴旦翡翠湖。海西州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海西州结合全州生态旅游资源特点,深挖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潜力,全面打造融自然、人文、民俗、生态为一体的高原特色生态旅游目的地。盐湖、石油遗迹、雅丹地貌、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等以其文旅资源特点,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赋能。

乌素特(水上)雅丹景区、大柴旦翡翠湖景区分别被评为国家4A、3A级旅游景区;

格尔木市旱码头·1960商业美食步行街被评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茶卡镇巴音村、柯鲁柯镇安康村等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莫河骆驼场、柯鲁柯农垦文化博物馆被评为省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游客在茶卡盐湖拍照。海西州委宣传部供图)

回眸海西旅游发展新成就,旅游产业鼓点激越、高歌猛进,旅游景区品牌创建实现突破,旅游改革出新出实,创造了旅游发展的“海西速度”。

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绿色是产品的价值,生态是海西的价值,也是消费者认可的产地价值。海西,天蓝水清、草绿地广,良好的生态禀赋滋养孕育着高原的万物众生,造就了海西农畜产品天然、绿色、有机的最大优势。

(图为茶卡羊。海西州委宣传部供图)

“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扩面提标,落实各类惠农资金5.7亿元,农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稳固。”

“206种产品入选‘神奇柴达木’优品库,获评国家级示范合作社4家,都兰县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累计认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471个,居全省首位。”

“新增有机认证草场环境监测面积1.2亿亩,有机畜牧业认证实现全覆盖。”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项项成绩,表明今天的海西,高原资源能源优势更加凸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据了解,2023年,海西州制定《海西州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专项规划》,大力发展枸杞、藏羊、牦牛等优势特色产业,成就斐然。

美好蓝图催人奋进,稳抓机遇时不我待。牢记殷殷嘱托,海西锚定“输出地”,全力擘画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作者 晁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