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的春运,活跃跃的人气带来朝气财气
发布时间:2024-02-22 11:36:39 | 来源:南方网 | 作者:刘倩 | 责任编辑:晁亚婷“珠三角工作机会多,在家过完年就想早点来广州试试……”
2月19日大年初十,23岁的贵州瓮安人王女士充满期待地走出广州南站,她已接到了几家心仪公司的面试邀请。
在庞大的春运潮中,王女士并非个例。今年,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已超3亿人次,广铁集团累计发送旅客突破5122.6万人次,同比增长38.9%,堪称史上最火春运。
变化还有很多,比如,返乡流更顺畅更多元、旅游流出行半径更远、返工流注入湾区活力……
沸腾的春运图景背后,面对新的一年,是人们怀揣着美好的期望,重新出发;是人潮涌动起“人气”,沿着陆海空铁为南粤大地带来蓬勃活力。
返乡不难
“每58秒就有一趟高铁驶出”
速度,是一个关键词。
在广州工作的潮汕人郭女士,今年抢到了广汕高铁的车票。曾经,广深与潮汕地区之间依靠一条厦深铁路连接,时速只有250公里,节假日经常“一票难求”。
如今广汕、汕汕两条高铁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搭建起一条“快速路”,广州都市圈牵手汕潮揭都市圈迈入“350时代”。
还有,是频次。
“今年春运出行需求大释放,高峰期每58秒就有一趟高铁从这里驶出。”全国春运第一大站广州南站指挥中心调度员王志刚说。据统计,1月26日至2月17日,广州南站日均到发旅客52.2万人次,其中日均发送29.1万人次,日均到达23.1万人次。
(广铁春运累计发送旅客超5100万人次。李吉摄)
广州的枢纽变迁是广东乃至全国高铁网络变迁的缩影。
广州站、广州南、广州东、广州北再加上新投运的广州白云站,广州铁路网四通八达规模升级。广州火车站升级改造,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火车站。随着后期广州站、广州东站改造完成,未来“高铁进城”的建设进程将快速推进。
广铁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广东省内高铁营业里程已达2838公里。随着广汕、汕汕铁路通车,广湛等铁路建设加速,广东正逐步迈向“市市通350时代”,一个快速通达、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正将越来越多人网罗其中。
不仅“走得了”,也要“走得好”。
曾经的“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脚收一下”,现在已变成旅客可以在手机上一键挑选下单煲仔饭、豉油鸡等广东特色美食,到约定站后热气腾腾的饭菜就送到了座位。
春运期间,广铁集团瑞威公司动车组餐饮公司的配送小哥林德豪每日行走步数超过2万步。
如今,订票门槛越来越低,办理手续也越来越简单。
广州某公司有关负责人刘显日告诉记者,近几年春运,该公司直接到网上申请,每年顺利为员工订了40多张春运火车票,返乡、返岗顺畅衔接,保障了工厂正常运作,也减去很多烦恼。
外来务工人员一直是广东铁路春运出行的主力军之一。早在2023年12月18日,春运尚未到来,广铁集团已经开始启动2024年春运外来工团体票办理业务。5人及以上外来工的自组团,或30人及以上的企业都可以办理春运外来工团体票。办理团体票业务也不需要再跑去火车站窗口现场办理,线上即可受理。
(广龙高速公路上的蓝塘服务区,设置有充电车辆专用通道。朱洪波摄)
自驾出行是今年最显著特点之一,也让春运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春节期间,广东全省高速公路车流量累计4567.3万车次,同比增长8.78%,约占全国总量五分之一。
其中,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上路。去年底,广东首个600千瓦液冷超级充电站在中山市小榄镇投运,在小榄工作的杨先生节前错峰出行,在下班后出发连夜赶回潮汕老家。“看到这里新建了超充,充10分钟的电就能满足我一路开回老家,方便了很多。”
过去,亿万民众挤绿皮火车,如今高铁四通八达、自驾车流涌入高速路。多元返乡方式进一步激发广东的生机和活力。
出游多元
“挪威缆车包厢里全是中国人”
今年,中国游客再次让春节成为全球旅游旺季。
据去哪儿平台统计,随着中国“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容,游客出游半径扩大,中国游客再次让春节成为全球旅游旺季。今年春节假期期间,中国游客的足迹遍布全球125个国家。去哪儿平台上,春节国际机票预订增量高达14倍。
“真没想到,坐缆车时整个包厢都是中国人,还听到了熟悉的广东话。”挪威的特罗姆瑟是世界上最北的城市,爱看雪的老广袁女士春节假期到特罗姆瑟旅行,不料遇到不少国人尤其是广东老乡,“我好像不是到了挪威,仿佛是在广州上下九步行街。”袁小姐打趣道。
国际游、国内游均火爆,令白云机场不断刷新单日客流新高。据飞常准数据,白云机场国际航班量位列全国第二,国内航班量位列全国第一。
(白云机场春节假期进出两旺。钟志辉摄)
“探亲+旅游”成了今年最热过节方式。
大年初二,广州市民卢先生打了个“飞的”前往河南安阳旅游,“一直想去殷墟看看,春节前广州—安阳通航了,飞行两个半小时就到,所以决定说走就走”。
去哪儿数据显示,2024年春节假期无明显出行低谷,大年初二至初四出行的机票预订量较2023年增长六成。
去小城寻年味,成了新趋势。
“爸妈从没来过顺德,今年接他们来过年,正好可以去逛逛花市、品尝美食。”来顺德工作5年的郑女士,年前在广州南站接到了从重庆来的父母,打算带父母体验一下广东的年味。
逛庙会、放鞭炮、扭秧歌、赏花灯、舞龙舞狮……各地人们用特有方式庆祝新年到来,南北交融、东西交错,越来越多好吃好玩的旅游目的地被发掘。
(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一场龙狮大会现场人山人海。廖明璨摄)
今年春节,“反向春运”成了一股热潮。
“家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籍贯广西的唐子涵出生在广东佛山,唐子涵父亲正是曾经“摩托大军”的一员。一年前,子涵的父母圆了买房梦,在佛山供上了一套三居室。今年过年,12岁的子涵再也不用随着父母骑行折返广西,爷爷奶奶和叔叔一家就在佛山的新家团圆。
广铁数据也显示,节前,广东各大火车站到达旅客同比增长超五成以上,到达客流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及其他珠三角城市。
大湾区里,“2小时交通圈”内的旅客假期流动更为频繁。
除夕当天,乘坐广深港高铁从香港前往内地的旅客达7.3万人次,同比增长6.4%;从内地去往香港的旅客1.7万人次,同比增长1.3%。
“我现在经常开车通过港珠澳大桥去广东,也经常在广东街上遇到跟我一样的港澳牌照的车。”香港市民黄先生告诉记者,在港珠澳大桥人工岛、横琴新口岸等粤港澳互通枢纽及珠海热门景区周边的充电站,都配备了欧标充电接头的充电桩,还可以通过APP和小程序搜索查找,这让穿梭大湾区旅游、工作、生活更为方便。
排队的食肆、堪比上班高峰的地铁、人头攒动的景点……“今年春节,广东真旺啊”是不少广东人共同的感受。
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初步测算,春节假期八天,全省共接待游客7606.9万人次,较2023年春节增长68.4%;实现旅游收入693.6亿元,较2023年春节增长160.8%。
开春提气
“开年就是一波购物高峰”
龙年开工时,广东春意浓。
广东是用工大省,目前在粤农民工总量超过4300万。源源不断的人潮涌入背后,是活力广东蓬勃发展的大势所“吸”。
2月15日17时13分,D1831次列车驶入广州南站,600多名贵州籍务工人员拎着行李走下站台……这是全国首趟东西部劳务协作免费返岗专列。
春节前后,广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2024年“南粤春暖”行动,包车专列接送异地务工人员,进一步畅通返乡返岗渠道,该行动将持续至4月上旬。
“来的路上有专人引导我们坐车,还给我们发了一个返岗礼包,服务很暖心。”来自贵州福泉的罗先生兴奋地展示自己收到的礼包,“春节返乡、返岗越来越便利了”。
抢占先机的,还有“不打烊”的大项目。
今年春节期间,深江高铁、梅龙高铁、广湛高铁、清花高速、雄信高速、肇明高速等多个广东交通大项目并未停工,选择留守的建设者们,赶进度、保工期,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春节期间,天气晴好,是施工黄金期。罗洞坑大桥计划是每天施工130米无砟道床,从年初三开始,我们每天完成约147米。”参建单位中铁二十五局梅龙铁路4标一分部党支部书记夏博告诉记者。
梅龙高铁将于今年具备开通条件。春节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1200多名建设者日夜奋战在工地上。
深圳孖洲岛也是一片繁忙景象。2月18日,“海洋石油115”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完成全部坞修项目,在主拖“华虎”及3艘辅拖的配合下,这艘“大国重器”焕然一新,继续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发挥“压舱石”作用。
新春开门红,开年就是一波购物高峰。
节日气氛下,线下快递物流企业迎来一波业务量小高峰。“我们这里是进港快件分拣区,日常分拣量大概2万件,这段时间迎来年货节小高峰,分拣量可达3万多件。”揭阳普宁占陇镇韵达快递普宁东网点派件组组长陈海标告诉记者。
“我上班的公司在珠江新城,10多分钟就能到广州东站,坐高铁1个多小时就能抵达香港了。”香港青年、广州睿资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林诺谦刚开年就带着香港的合作伙伴一起到广东看项目。
一年之计在于春。农历新年的首个工作日,广东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新一年的奋进号角。会上透露:广东有1.27亿常住人口、每天约1.5亿实时在粤人口。
无疑,活跃的“人气”带来了蓬勃朝气、兴旺财气。返乡流、旅游流、返工流正汇聚“人气”,展示着广东的活力。
数读春运图景
人流涌动活力无限
据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统计,春运以来(1月26日至2月20日),广东累计发送旅客8402.82万人次,同比增长31.72%。
其中,公路营业性客运量3969.77万人次,同比增长20.62%。铁路客运量3297.81万人次,同比增长41.72%。水路客运量440.85万人次,同比增长37.52%。民航客运量694.38万人次,同比增长57.61%。
春运以来(1月26日至2月20日),全省高速公路累计车流量约17570.35万车次,同比增长10.39%。其中,出省累计车流量约891.55万车次,同比增长12.84%;入省累计车流量约726.61万车次,同比增长8.12%;粤港澳大湾区高速公路车流总量约13286.70万车次,同比增长10.18%。
(记者 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