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科普

以古代名人命名的北京胡同

发布时间:2024-03-06 14:44:12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嵇立平 | 责任编辑:蔡得军

(鲁班胡同。吕钟 摄)

胡同京味儿

北京胡同形成于元朝,延续于明清至民国,星罗棋布,正如老话说:“大胡同三千六,小胡同如牛毛。”胡同名称也是包罗万象,且每条胡同都有历史掌故,比如以古代名人命名的三条胡同。

以鲁班命名的鲁班胡同

鲁班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他不仅是能工巧匠,而且是出色的发明家,据《物原》等古籍记载,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如曲尺、墨斗、刨子、钻子、锯子等工具,传说都是他发明的,被世人尊称为“八大作”(即瓦作、土作、石作、木作、彩画作、油漆作、搭材作、裱糊作)祖师爷。

鲁班胡同原位于北京东城区龙须沟附近,北起珠市口东大街,南至西晓市街,长约一里地。1933年《北平地名典》称之为鲁班馆胡同,因为这里曾经有一座供奉鲁班的公输子祠(鲁班庙)。清末东晓市一带瓦木行业集中,居民也多为瓦木工匠,为纪念行业祖师鲁班,众厂及工匠集资建起了鲁班馆,在馆中院落的正殿供奉黑髯红袍的鲁班爷。民国时期,鲁班馆已是木、瓦、石工等行业祭拜祖师爷、行业集会、行业管理的中心。

1958年,鲁班祠被全部拆除,鲁班胡同的北半段也被拆掉,随后,胡同彻底消逝,取而代之的是金鱼池东区一片现代住宅楼和“承传美术馆”大院。

以蒯祥命名的蒯侍郎胡同

蒯(kuǎi)侍郎胡同是以明代著名建筑设计家蒯祥命名的,侍郎是他的官职。

蒯祥是苏州吴县香山人,自幼随父学艺,通计算用料和榫卯技巧,名扬业界,出任“木工首”。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大规模营建北京城池宫殿,在全国征召能工巧匠,蒯祥应召进京,隶属工部,参建天安门及诸宫大殿。蒯祥技艺精湛,“能目量意营,准确无误,指挥操作,悉中规制”,从工匠领班升为工部营缮所丞,后官至工部左侍郎,食从一品俸。明正统年间(1436—1449),蒯祥负责重建故宫三大殿,“凡百营造,祥无不矛,正统中,重作三殿及文武诸司,效劳尤多”。明代《宪宗实录》中评价蒯祥:“为人恭谨翔实,虽处贵位,俭朴不改。常出入未尝乘肩舆,既老,犹自执寻引指使工作不衰。”其著作有《蒯祥营造图籍册》,在建筑史上颇有影响,素有“蒯鲁班”之称。

蒯祥生前的居住地离紫禁城建筑工地两公里多,因其官职名被称为蒯侍郎胡同,即后来北京火车站附近的苏州街一带。因时代变迁,蒯侍郎胡同逐渐湮没,只留下了胡同名。

以郑和命名的三不老胡同

三不老胡同位于西城区北部,东起德胜门内大街,西至棉花胡同,全长273米。因明初三保太监、著名航海家郑和府第就在该胡同6号院而得名。

郑和本姓马,小名叫三保,回族人,曾任内宫监太监,因追随明成祖朱棣屡立战功,赐姓郑。郑和自明永乐三年(1405年),七次率庞大的舰队远航西洋,历时28年之久,“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最远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海口。他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和最先进的航海技术,在世界航海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是名副其实的航海家。梁启超评价:“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1997年,美国《生活周刊》曾评选出“千年对历史影响最大的100人排行榜”,郑和排在第14位。

明代,人们称郑和所住胡同为“三宝老爹胡同”。“老爹”即对长者或权势者的尊称。“三宝”特指“马三宝”,即郑和原名。后来由于北京土话快读和语流音变,逐渐将“爹”字省略,就变成“三不老胡同”了。

郑和故居已毁,而胡同尚存。

(作者 嵇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