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都兰:赓续红色血脉 凝心共聚石榴红
发布时间:2024-04-19 13:28:3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晁亚婷“参观了昆仑铁骑红色教育基地,我们了解了昆仑铁骑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当时老民兵们的英勇事迹,也见证了巴隆这片土地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抵抗山匪、反动分子的光辉历史。”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河西村村委委员达娃才仁说。
铁骑踏遍昆仑山,民族团结代相传。巴隆乡昆仑铁骑自成立以来,多次配合人民解放军参与剿匪、平息反革命武装叛乱斗争、承担国务院陈毅副总理率中央慰问团赴西藏慰问和十世班禅大师返藏途径巴隆时保卫护送任务、参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被广大牧民群众誉为“昆仑之鹰”,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的过硬连队,多次受到中央军委、省州军区表彰奖励。
近年来,巴隆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不断深挖“昆仑铁骑”红色历史和民族团结先进事迹,提升完善“昆仑铁骑”红色教育基地“软”“硬”件设施,探索推进全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当地特色的教育机制。
巴隆乡“昆仑铁骑”党员红色教育基地是重要的民族文化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点,自基地建设以来,已先后投入40余万元购置设备设施,增加陈列内容,丰富陈展方式,美化馆内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同时通过修复还原系列老物件,再现民兵连老一辈共产党员在剿匪平叛,守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抢险救灾和发展牧区经济等方面不怕吃苦,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人物故事,以情景式、体验式的方式让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党性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使之成为“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通过举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专题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真正把基地用好用活,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向全体党员干部、农牧民群众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以标准化、多样化、特色化建设为抓手,注重创新、凸显特色,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不断加强教育基地建设,使教育基地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发挥了较好作用,让“昆仑铁骑”成为各地干部和游客来访、来学、来游的“首选体验”。“昆仑铁骑红色教育基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前提下,让“昆仑铁骑”精神,成为了民族团结干部教育培训的“生动教材”,更让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铁骑精神”远近闻名。
“我的父辈们很多都是老党员、老民兵,他们艰苦奋斗、维护团结,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现在很多人一提起巴隆,都知道‘昆仑铁骑’,我们非常自豪。现在我也参加了乡上的民兵组织,我们民兵排现在有汉族、蒙古族、藏族等各民族,我们继续会带着老一辈们的希望和精神,继续投入到家乡事业的建设中。”民兵田来说。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今,“铁骑精神”深入全县各族人民心中,民族团结之花绚丽绽放在巴隆遍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硕果累累,全乡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建立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肉联系。
(青海都兰县委宣传部 供稿 供图 通迅员 马灵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