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青海海东:文旅融合有“远方”更有“诗意”

发布时间:2024-04-19 13:28:3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蔡得军 | 责任编辑:晁亚婷

青海省海东市是河湟文化的发祥地、核心区和承载区。近年来,海东市积极融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深度挖掘特色旅游资源,差异化打造黄河上游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全力塑造“古韵河湟·万象海东”旅游金名片。

(随着气温升高,民和县的桃花盛开。海东市文体旅游广电局供图)

据了解,海东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37家,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1个,旅游从业人员5.3万人。“2023年,海东市积极融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持续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年内累计接待游客1826万人次,同比增长73.9%,实现旅游总收入52.57亿元,同比增长41%。”海东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副局长刘正新说。

山沟里的古寨焕发新生机

暮春之际的乐都,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绿纱。走进卯寨景区,几名当地群众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他们是为即将到来的旅游旺季做准备。

沿着公路往山上走,回首再望卯寨,只见青山绿水间,错落有致的民居、清风吹拂下微微摇曳的柳枝,如碧玉般闪着迷人的光泽,呈现出美丽的山间田园画卷。

卯寨,地处乐都区高庙镇后山一条狭长的干旱沟壑内,因古代官道驿站而得名“卯寨”。2018年3月开始,卯寨景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陆续建成乡村旅游民宿宾馆和商业餐饮一条街、养殖场、设施观光采摘园、红色文化广场、乡村振兴讲堂、登山游步道等项目,卯寨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示范点。

(卯寨景区。蔡得军摄)

“景区建立起来之后,各种各样的项目多,需要的工人也多,景区就近安排村里人在景区合适的岗位就业。只要能干活的人,都被安排在景区务工,不用出远门就能改善生活。”卯寨景区一家超市的负责人这样说。

近年来,借助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卯寨景区实现从“穷沟沟”到“金窝窝”的“蝶变”。在现场,笔者遇到几位当地的群众,近距离感受他们“美好生活就在家门口”的那份踏实和喜悦。

“几年下来,村民有工资有分红有福利,生活逐渐富裕起来,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脚下路变宽了、身上衣光鲜了、银行卡的余额也多了、精神面貌也好了很多……”

昔日山沟古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今朝旅游胜地,老百姓吃上“旅游饭”。在卯寨,当地百姓的心声不绝于耳。

沉浸式感受民族文化魅力

记住一座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衡量尺度:可以是一座地标建筑、可以是一道特色美食……

对于地处海东市北部的互助土族自治县而言,大家的解读可谓千人千面。独特的生态资源、多彩的人文风俗,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于一体,共同绘就广大游客心目中“诗与远方”。

乡村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找到适合当地特色的发展战略,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在互助县,这样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并付诸实践。每到旅游旺季,互助县更是展现出别样的魅力,吸引着游客前来体验土族的独特风情。

(游客在互助土族故土园游欣赏土族传统民俗表演。蔡得军摄)

在互助土族故土园的核心景区之一的纳顿庄园,笔者遇到江苏籍的游客蒋琳。据她所讲,去年海东市组织各县(区)到江苏省无锡市举行推介活动,海东市特色商品、文创产品、青稞酒、非遗(青绣)、特色美食(拉面)等的现场展示展演,吸引了她。

“精彩的歌舞表演,为无锡市民带来全新的海东特色文旅体验,我对这里的民俗文化、自然风光心向往之。”蒋琳说,来到互助县之后,亲眼所见当地的民俗文化,她被深为震撼。

文化是城市的魂和根,是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丰富的民俗文化是互助县独特优势资源所在,可谓经典璀璨。在此过程中,互助县大力发展“民俗+”旅游,成就显而易见,经验可圈可点。

“花卉+”文旅玩出新花样

又是一年春好处,花期已近,海东各地的赏花热陆续升温,赏花游因为其独特的观赏价值,成为地方积极推动的新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带来增长,花卉甚至可以化身为区域文旅的特色IP。

每年入春,海东市境内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积石镇尕别列村的杏花次第绽放,粉白娇嫩的花朵俏立枝头,阵阵花香味扑面而来,沁人心脾。

今年也是如此,尕别列村的杏花林在现代网络的加持下,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拍照,一睹杏花缤纷的田园秀色,尽情享受春天的气息。

(游客在循化县赏花游玩。海东市文体旅游局供图)

“从短视频平台上刷到这里的杏花开得很好,花香扑面而来,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体验生活的美好,心情非常舒畅。”来自西宁市的游客李萍说。

循化县将撒拉族人文风情与黄河风情相结合,使循化先后赢得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中国绿色名县、中国最佳民族生态旅游休闲胜地等殊荣,成为大美青海、最美海东黄河旅游桂冠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近年来,海东市依托独特丰富的旅游资源,聚焦全省“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布局,着力打造以乐都梨花、民和桃花、互助杜鹃花、化隆杏花等特色资源禀赋为核心的春季特色旅游品牌,形成环乡村旅游集聚区、环城乡村旅游集聚带。

(在化隆县,杏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美不胜收。海东市文体旅游广电局供图)

据海东市文体旅游广电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清明假期三天,海东市共接待游客19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461万元,尤其是化隆回族自治县接待游客10.1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39.6万元,成为全市旅游业的一大亮点。

大道其光,步履铿锵。乘着文旅融合发展的东风,海东市文旅产业发展的巨轮已鸣笛起航。

“2024年,我们坚持以改革创新的思路谋划推动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全面融入全省‘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格局,千方百计整合文旅资源,坚定不移打造拳头产品。”刘正新说。

(作者 蔡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