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农林牧商品交易中心:释放创新力,智慧拥抱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4-04-24 13:33:0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晁亚婷 | 责任编辑:卢晓茜2023年5月10日,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深入青海农牧林商品交易中心调研。陈刚强调,要加强品牌培育,大力拓展市场,完善服务手段,强化产品溯源,以数字技术助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
今年4月是第33个全国税收宣传月,各地税务部门围绕“税助发展向新而进”主题,积极宣传税费优惠政策,为企业排忧解难,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值此之际,笔者走进青海农林牧商品交易中心,看企业如何以“新质生产力”做好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新文章”“税助发展”又是如何直达企业,提高税收宣传影响力。
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焕发助农新动能
青海农林牧商品交易中心是青海省人民政府在2019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峰会上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交易中心以“西部优选”在线商品交易平台为主,形成青海交易中心、南京农联网络、江苏墨鱼网络、华东农产品交易中心多级联动运营,政企携手助农惠农。
在青海,销售困难一直是商品走不出去的主要障碍,为解决这个问题,在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青海农林牧商品交易中心打造“西部优选”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紧抓青海“四地”建设机遇,着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主窗口。
交易中心副总经理靳邦昀介绍,目前“西部优选”平台入驻特色农企3000余家,联动“东部优品”平台前沿注册500余家,牦牛肉、藏系羊肉、枸杞、青稞、藜麦、青稞酒、青绣等名优商品达20000余件,B端用户达2.64万户。依托脱贫832、政采云、供销e家、淘宝、拼多多、西部优选自营店、抖音等20多个交易渠道,2020年营业额188万元,2021年营业额1216万元,2022年营业额8484万元,2023年营业额1.2亿元。
“去年8月,华东农产品交易中心在江苏投建运营,与青海农林牧商品交易中心联合运营,实现‘东产西送、西产入东’的经营战略。他们那边的特色产品可以输送到我们这边,我们的商品也可以卖到他们那边,极大提高了订单成交量。”靳邦昀说,不仅如此,我们在南京等地也有我们的销售团队,主推青海的这些农特产品走向江苏的政企事业单位的工会食堂,成交量也非常可观。
在青海农林牧商品交易中心大厅,一块数据大屏矗立在大厅中央,新增会员列表、支付金额、支付订单数、加购人数,各种数据浮动,商品购买情况一目了然。“我们更多的是做线上交易,我们每一件产品上都有我们的二维码,扫描就能直接进入我们的商城,特别方便。”靳邦昀说。
在交易中心二楼,入驻平台的优质商品被整齐陈列在货架上,果洛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每个市、州、县的商品都按地区分类,凡是青海省内能叫得上名字的商品,在这里都能找得到。
靳邦昀说:“前期我们对接各地工商局推荐的资质齐全、产品检验合格的优秀企业,我们自己也会去当地招募优秀的商家入驻到我们平台,我们还会给商家免费提供产品包装设计等服务,同时,我们平台是免费入驻的。”
截至目前,交易中心已荣获“苏青东西部协作示范基地”“青海省级乡村振兴电商平台”“青海省民营企业消费帮扶基地”2022年国家发改委“全国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优秀典型案例”2023年国家商务部“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2023年9月全国“诚信兴商”典型案例等多项荣誉。交易中已成为青藏高原农畜产品走出去、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重要新窗口。
税务助企高质量发展
在经济业务运行中,交易中心严格遵照税务法律法规,以“遵循税收法律法规、塑造诚信纳税形象、有效防范税费风险、合理降低税收成本”为指导原则,积极培育“合规文化”,建立健全财务内控机制。根据业务特点,配备熟悉电商行业特点的财税人才,从业务初始阶段就加强税务管理,并贯穿业务全过程,切实加强合规管理。
留抵退税是党中央国务院对经济下行压力提升企业发展信心的重要举措,自2022年4月1日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实施以来,国家税务总局海东工业园区税务局多措并举、强化宣传、跟进服务,确保退税优惠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我们第一时间整理好资料并在网上进行申请,税务部门当天完成的审核工作,退税款659万元就到了我们账户。”靳邦昀说,当时我们企业正处于建设期,659万的退税款给我们盘活了资金,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让企业有底气,稳定生产、搞研发、提产能,为公司发展注入了活力。
政策的“红利”持续激发企业。交易中心根据经营范围、业务场景和国家税收政策变化,及时调整并制定合规有效的交易体系。“对于一些复杂、创新的特殊业务或面临税务不确定问题,我们总是积极地与税务部门进行沟通,税务部门上门讲解出口退税政策,实时在线答疑解难,处理很及时。”
下一步,交易中心将秉持税务机关合规化要求,领会税务对于网络交易平台新出台的相关政策。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为服务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文图作者 晁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