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跨越三年的生态文明考试
发布时间:2024-04-30 13:31:52 | 来源:云南日报 | 作者:李建国 杨艳鹏 | 责任编辑:卢晓茜正在治理的东河河图街道段。
保山市第二污水处理厂。
“一条河,能给一座城市、给当地群众带来什么?”
3年前的4月,当保山东河污染问题被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通报时,很多人心中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
如今,站在东河之畔,答案已经写在了眼前。
投资约59.4亿元的东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是保山市生态建设史上投资最大的项目,也在保山城市建设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
《保山市东河流域水污染问题整改目标任务总体方案》列出的6个方面42条整改措施,已经于2023年底完成41条,保山坝供排水“一张网”暨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按时序将于2025年完成。目前,东河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东河流域沙坝国控断面、叠水河桥省控断面、石龙坪断面水质分别从2021年的Ⅲ类、Ⅴ类、Ⅴ类提升至2023年的Ⅱ类、Ⅳ类、Ⅳ类,达到水功能区划分要求。
跨越3年,仿佛经历了一场关于生态文明的闭卷考试。以东河为考题,用综合治理作答,人与环境关系的演变轨迹、生态理念的升华过程,都被清晰而生动地写进答案里。
一条“纳污河”的巨变
东河发源于隆阳区东北部,在隆阳区境内长95.4公里,流域面积1481平方公里,被称为保山的“母亲河”。
水清两岸绿,鱼儿水中游。4月的东河,处处孕育着勃勃生机。
“经过近几年的治理,东河又变回了我们小时候的样子,又可以在岸边吹风散步了。”东河畔土生土长的河图街道河村社区居民宋罗宝开心地说。
眼前美好宜人的风景,来得并不容易。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由于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供排水量逐年增加,东河流域存在截污及处理能力不足、生态调蓄能力下降等问题。
2021年4月7日,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下沉保山市,开展现场督察工作。4月16日,中央环保督察组公开《保山市治污不力“母亲河”东河沦为纳污河》典型案例,曝光了东河污染问题。
也就在这一年,东河开启了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
表象在东河,根子在岸上。2021年以来,保山市以破釜沉舟的气魄和壮士断腕的力度,举全市之力推进东河治理。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东河污染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围绕省级相关部门提出的坚持系统治理、完善管网连接、治理工业废水、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完善台账资料5个方面要求,制定了《总体方案》,明确近期、中期、远期目标,提出综合治理6个方面42条措施,打出了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组合拳”。
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保山召开市委常委会7次、市政府常务会12次,专题听取工作情况汇报,领导小组召开13次推进会、现场办公会,调度东河治理工作;省级相关部门高度关注东河问题整改,省住建厅牵头实地开展联合督导5次,生态环境部西南局3次现场督办,省生态环境厅9次实地督导、72次调度。
经过全方位综合整治,隆阳区红花河、大小桥河、易畴河等城市河流水质明显改善;完善城市雨污分流管网221.05公里,完成331个自然村截污管网建设,累计铺设管网1017.14公里,保山产业园区配套建设截污管网47.29公里;实施污水厂新建、扩建及提标改造工程,污水日处理能力提升至12.8万吨。
一种久久为功的精神
有人看到了东河在变清、变美,也有人看到了治理东河的难。
水资源怎么调匀?水环境怎么改善?水生态怎么提升?水文化怎么做强?每一个问题都事关东河的长治久清。
记者走进大柱山供水工程现场,一股清澈的隧道涌水通过小永河汇入东河。
“通过5个泵站逐级提水之后,输到洞外的3座3500立方米调蓄水池,目前主要作为东河的生态流量。待二期水厂建成后,将作为饮用水供给周边片区,与保山坝正在实施的其他补水、调水工程一起缓解供水压力,为北庙水库下泄东河生态流量奠定坚实基础。”保山瑞源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文俊告诉记者,每天补水量4万立方米左右,解了东河生态流量不足的“燃眉之急”。
位于隆阳区永昌街道的上营社区,进村入户的道路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绿植鲜花随处可见,上营河水清澈流淌。“上营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以前卫生死角多、车辆乱停乱放,生产生活污水直排上营河,村民的生活垃圾也往河里倒,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上营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杨洪告诉记者,自2022年10月完成“四水同收”项目后,社区面貌焕然一新,环境变得干净整洁了,河水也变清了。
社区环境变好了,曾经在外打工的居民也回到家开起了农家乐,目前社区有16家农家乐,村民杨水波家就是其中之一。“环境的改善吸引了人流,特别是周末来我家吃饭的人络绎不绝。”杨水波高兴地说,农家乐在春节前就已经开业了,目前生意还不错。
上营社区北邻海棠路,在规划建设中,种植了以海棠为主的行道树,进行景观提升,社区周边还相继建设篮球场、停车场、休闲亭等配套设施。
“在实施上营社区城市管网改造中,我们采取‘一户一策’示范措施,试点成功后,便在城市社区板块推广。”隆阳区住建局副局长杨春介绍,目前,上营社区正在进行二次综合开发,已经引进3家企业开展文旅项目和管理运营,进一步拓展生态效益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3年来,隆阳区水利工程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杜献龙全程参与了东河流域综合治理,清楚地记得每一个节点。
3年来,关于东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各种方案文本、设计图纸等纸张摞起来,足有一人多高。保山市发改、财政、住建、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始终把东河治理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全力以赴、落细落实。
治理东河3年,用时间雕琢精品,那些参与东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决策者、规划者、建设者无不倾注了全部心血。接力棒,就这样一年一年传下去。
“我们没有理由不坚持下去。”隆阳区河图街道副主任田德军说,时代发展了,人们的观念也在变,绿水青山已经成为幸福生活的必需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在这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考试面前,谁都没有退缩,三年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汇聚成磅礴力量,才有了如今的东河巨变。
看着那缓缓流淌的东河水,看着东河两岸干部群众欣喜的神情,毫无疑问,保山考出了一个好成绩。
一条呼之欲出的产业经济带
随着东河流域综合治理的稳步推进,东河两岸发生了很多新鲜事。
自从易畴河黑臭水体大变样后,位于易畴河旁的上营社区迎来了不少商户,以前冷冷清清的街道,如今热闹非凡。来自湖南的杨婷,就是被河清岸绿的环境所吸引,在河岸旁开了一家湘菜馆。
“餐馆搬来上营这个地方,就是因为绿化和亮化各方面都得到很大提升,餐馆的8个包间、4个凉亭每天都是满的,每月的营业额20多万元,生意比以前好多了。”杨婷说。
“东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初步实现了水清、岸绿、景美,探索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保山市生态环境局隆阳分局副局长段曰星说,东河流域种植以绿色有机为主,在每400亩到500亩基地里,都会修建一个智能尾水稳定塘,把所有的农业生产尾水都汇总到稳定塘里面,通过智能设备进行监测,确保达标排放。
为发展生态农业,隆阳区还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以及绿色种养循环试点项目,将畜禽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产生的沼液、有机肥提供给种植企业和农户。截至目前,现代农业示范园建成可消纳15000余吨畜禽粪污的种植基地,还有2家有机肥加工厂,累计收集13万吨有机肥,用于有机蔬菜种植,促进了农业降本增效。
“我们通过实施东河流域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控产业试点项目,采取种植业调整,推广设施农业等方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隆阳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徐标介绍,通过培训养殖户、农资供应商,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引导产业结构调整。
西邑乡下坝社区河外村民小组是东河下游东侧的村庄,由于地处郊野地区,污水无法接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我们实施了农村污水一体化处理设施,将整个小组的污水,通过管网统一收集后进行集中处理。”西邑乡下坝社区监委会主任张国元告诉记者,东河流域农村污水也必须集中收集,经过一体化终端达标处理后才能排放。
2023年“十一”国庆长假期间,东河沿岸的隆阳区辛街乡邹里社区、西邑乡下坝社区分别举办了稻花鱼节暨农民丰收节。稻花飘香、溪水微漾的农田生活,如今已成为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所向往的生活,推进了当地农旅融合发展。
“稻花鱼节的举办,得益于近几年来东河流域的治理,推动田园综合体项目落地,走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西邑乡副乡长王洪昌表示。
这场考试仍在继续。保山市东河污染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从东河之治到东河之美任重道远,需要更多人、更大力量支持和参与,始终坚持系统治理、科学治理、长效治理,对东河至关重要,决不能有丝毫松懈。
东河一路向南流,流水湍急,浩荡而去。这也昭示着,在东河护佑的这片土地上,绿色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宽。
(记者 李建国 杨艳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