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拉毛叶忠的畅想

发布时间:2024-04-30 13:31:5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石子 | 责任编辑:卢晓茜

“今年要完成的这幅长268米、宽1.1米的藏绣作品《格萨尔王》,将会成为‘青绣’的代表作,对藏绣手工技艺的保护传承弘扬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4月21日,39岁的省级非遗传承人拉毛叶忠,在绣坊抚摸着栩栩如生的藏绣长卷,内心充满期待和幸福。

“如果不是疫情耽误,这幅作品早就完成了。”拉毛叶忠说,2017年初,我们开始筹备,聘请了国内的6名格萨尔学专家学者,参与研发《格萨尔藏绣长卷》项目,带领画师绘制了200多幅样图,并招集了50多名绣娘参与项目的绣制,项目投资额超过2800万元,原计划5年内完成。

以藏绣技艺讲述格萨尔王的故事是一次创新和大胆尝试。为确保《格萨尔藏绣长卷》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准的实施,7年来,拉毛叶忠带领绣娘历时两年首先初创绣制了20米长、1米宽的《格萨尔岭国三十大将》藏绣长卷,长卷主要绣制了格萨尔王与其三十大将和王妃等33名人物及30匹马,整幅作品气势恢宏、细腻逼真,形态各异、惟妙惟肖,是“青绣”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成为目前青海省单幅藏绣幅面最大的作品。积累的经验也为顺利完成《格萨尔藏绣长卷》项目打下了坚实基础。

出生于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沙沟乡德茫村的拉毛叶忠,自幼在奶奶、妈妈的熏陶下学习刺绣。到初中,就成了爸爸服装店的“小帮手”。“那时,家里贫困,爸爸和叔叔常常去几百公里外的果洛草原牧民家里‘做裁缝’,一件藏袍的手工费也只有5元到10元钱。”她的记忆中,藏绣只是藏服袖口、领口、边口的搭配元素。

随着时代的变迁,手工藏服的制作生意从上门“做裁缝”,到“送服装”上门,再到批发,越来越难。2006年,拉毛叶忠的父亲仁青加创立了藏绣公司——海南州五彩藏绣艺术有限公司,专注藏绣民族民间工艺,创作各种佛像唐卡、生活、服饰及艺术品等。

公司创立的前3年,没有任何收益。而倔强的仁青加,看准了文化传承的方向,坚信家族三代人留下来的手艺绝不会在草原消失,在他手里消失,硬是挺了下来。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得金。

2010年10月,公司藏绣作品《释迦牟尼》荣获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铜奖;2015年8月,藏绣作品《牧民和藏獒》在第十三届青海文化旅游商品创意大赛中荣获金奖;2016年8月,藏绣作品《茶马古道》荣获2016年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铜奖;2017年9月,藏式香包荣获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2018年4月,藏绣作品《财宝天王》荣获第十三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工艺美术银奖;2022年藏绣作品《邻国三十员大将》被评为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入围作品;2023年,10米长、3米宽的藏绣长卷《文成公主进藏》,在海南州成立70周年活动中,吸引了国内外嘉宾的眼球……五彩藏绣公司,声名鹊起。同时,贵南藏绣在绣娘们五彩丝线的牵动中,走出草原,走向全国,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并远销美国、尼泊尔、泰国、伊朗等地。

拉毛叶忠说,这些年,当地政府经常组织民间艺人去考察学习湘绣、苏绣、粤绣、蜀绣中国四大绣的针法,让藏绣技艺推陈出新。“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公司的不少优秀绣娘还去内地学习进修,真是开了眼界,藏绣技艺不断提高。”

在拉毛叶忠父女的带动下,许多村民、下岗职工经过培训后,增加了收入,有的开设了自己的店铺。截至目前,五彩藏绣公司累计培训就业人员达1000多人次,平均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已培养出叶西卓玛、华杨吉、华吉卓玛等二十多名技艺精湛的学徒。

“我家当年是因病致贫的贫困户,自从5年前跟着拉毛叶忠做藏绣,每年我有4万到5万元的收入,如今家里盖上了新房,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德茫村村民文昌吉说。

43岁的石玉秀是海南州共和县恰卜恰镇下塔迈村村民,家里6口人,先前家里种的6亩地,日子过得紧巴巴。“2009年,经朋友介绍我到五彩藏绣公司学藏绣,现在一个月最少有4000多元的收入。”公司藏绣骨干石玉秀飞针走线间,脸上露出笑容。

采访中,“见了世面”的拉毛叶忠已没了藏家妇女的胆怯、羞涩,她坦言:以前,藏区男人们不相信做藏绣能挣钱,而现在妇女们用双手创造出幸福生活。

“很多绣娘挣钱后都会给自己买化妆品、添新衣,在家庭里有了更多话语权。”2023年,五彩藏绣公司发放员工工资近400万元,常年绣坊做工绣娘40多人,带动在家村民绣娘超过120人。

“我有幸今年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过几天就要去北京领奖。如果没有党和政府对藏绣的重视和支持,我还是个草原的牧民,感觉幸福来得太突然。有时晚上睡不着觉,一想起今后的路,感到责任大呀……”牧民拉毛叶忠思考着五彩藏绣公司的未来。

(作者 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