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文化

他收藏了80余件奇木

发布时间:2024-05-10 16:35:48 | 来源:春城晚报 | 作者:李春丽 杨茜 | 责任编辑:卢晓茜

陈林展示“小熊拉琴”

“在大自然中,树根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东西,但人们发现,被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而成’的树根,有了千姿百态的神韵之美……”钟情于发现并收藏奇木的玉溪市民陈林,将自己收藏奇木的爱好总结为“发现的艺术”。

奔跑的骏马、拉琴的小熊

造型逼真

萌萌的大象、奔跑的骏马、拉琴的小熊……近日,记者来到陈林家中,博古架上、电视柜上,随处可见他收藏的奇木,这些奇木形态各异、造型逼真,让人心生喜爱。

今年64岁的陈林,从小就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30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新平县参观了一个根雕展,便对树根产生了兴趣。相比于经过人为艺术创作形成的根雕或者木雕,陈林更钟情于由大自然“雕作”而成的原始根材,它只需人为画龙点睛的微妙创作便是件艺术作品。

“我的原则是不破坏生态。我发现的这些木头,要么是林中枯死的树桩,要么是农户家的干柴。有的时候十多天也找不到一件,但找到就很兴奋。”陈林说,年轻时,每到周末他便背上背篓,带着干粮,往山里跑,往农家的柴堆里钻,去发现有价值的木头。

画龙点睛式微妙创造

变废为宝

“这个‘豹子’是我在新平一家农户的柴堆里发现的。”陈林拿着一头“在奔跑的豹子”向记者展示。“当时它堆在柴堆里,看上去就是一个树桩。我把它取下来,剥去树皮后,发现神似豹子,连牙齿都有了,这是我发现的第一件作品。”说起第一件收藏品,陈林满脸幸福。

“这只‘小熊’是很多年前发现的,但总觉得缺点东西,就随便放着了。十多年前,我在山里一户人家的柴堆里发现了这把‘琴’,当我想要找个怎样的基座放这把‘琴’时,转身就看到了这只‘小熊’。”陈林说,就感觉“小熊”一直都在“等”这把“琴”。之后,陈林把酷似琴的木头放在了像熊的木头上,再加了一根竹子做的琴杆,一个“小熊拉琴”的作品便完成了。

陈林家还放着一个酷似大象的奇木。说起发现这个作品的过程,陈林滔滔不绝。他告诉记者,一次他和朋友进山找有创作价值的木头,当路过一个还立在地上的枯木时,朋友们都没有注意到。“从上往下看,这个木桩平平无奇,但当我趴在地上从下往上看它时,它不就是一头大象嘛。”陈林说,于是他和朋友把这个木桩取出,并带回了家。当把木桩的树皮剥除后,原本平平无奇的树桩让陈林都惊叹了。“树杈是象腿、象鼻子、象牙,树桩是身子,树疙瘩是耳朵,活灵活现啊。”陈林说。

在陈林家中,还有放置的木头被虫蛀后形成的“福”字,有木“老虎”……30年里,陈林发现并收藏了不少奇木作品。

在农村里只能做烧柴的木头,在陈林的“慧眼”里,变成了一件件“宝贝”,拥有“变废为宝”技能的陈林也乐在其中。

希望展览作品让更多人欣赏

分享美好

“这些作品,巧在由大自然雕琢而成,妙在似与非似之间,当然也离不开人们画龙点睛式的微妙创作。”陈林把自己的爱好称为“发现的艺术”。30年来,陈林将自己工作之外的闲暇时间都用在了寻找奇木上。

在他看来,到村子和山里寻找木头的过程,不但能锻炼身体,还能欣赏大自然之美,让人身体健康、心情愉悦。

目前,陈林已经收藏了80余件奇木作品。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很少上山去寻找奇木了,他有了自己的新愿望。“我希望能够有平台为我提供一次展览作品的机会,让更多人感受这种艺术之美。”陈林说。

(记者李春丽 杨茜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