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风采

西藏塔巴:千年陶艺焕发新光彩

发布时间:2024-05-11 14:06:10 |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 作者:裴聪 格桑伦珠 通讯员 洛克 | 责任编辑:王玉梅

图为塔巴陶瓷技艺传承人在认真制作陶器。

图为塔巴陶瓷技艺传承人在检查新制作出来的陶瓷器具。

图为2021年拉萨市中国农民丰收节上塔巴陶瓷技艺传承人展示精美的陶瓷工艺品。

图为墨竹工卡县非遗塔巴陶瓷生产基地生产的造型丰富且精美的陶瓷器具。

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工卡镇塔巴村位于国道318沿线,这里交通便利、民风淳朴,是西藏自治区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之一。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塔巴人不满足于物质生活的丰富,通过发展塔巴陶瓷产业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

陶器在藏族群众生活中担当着重要角色,烧饭、喝茶、饮酒、储粮、盛水、装油都离不开它。陶器不仅仅作为日常生活用具,也是藏族百姓家中最为普及和讲究的工艺品。在藏族群众生活中,陶器没有实用品和工艺品之分,既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生活中的亲密伙伴。塔巴陶瓷是传统的手工艺陶瓷产品,具有浓厚的藏文化特色,具有1200多年的悠久历史。2006年,塔巴村民间传统陶技艺术被列为第一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传,1000多年前,在塔巴村对面帕嘎曲巴山的曲念卓嘎修行洞里,有一位叫吉巴西多吉(益西多吉)的修行者,偶然间把泥巴扣在自己的膝盖上做成了碗状,又模仿牛鼻子上的环做成碗的把手,由此发明了陶瓷制作技艺。在他的带领下,塔巴一带的小部分家庭开始了简单、粗糙的陶瓷手工艺制作。而今,这一技艺传承千年,成为了农牧民群众的传家之宝……

塔巴陶瓷历史悠久,且具有非常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但是塔巴陶瓷发展近一千多年来,都是以师徒相授、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交流更新较少,所以在技术、工艺方面都比较传统。

近年来,在墨竹工卡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尤其是在江苏南京援藏的大力支持下,墨竹工卡县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着力打造“墨竹工匠”品牌,启动“非遗活化”项目,使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文化旅游、振兴乡村奠定了扎实基础。

为了让这上千年的非遗得到进一步传承和活化,2019年在南京市第九批对口支援墨竹工卡县工作组的推动下,塔巴陶瓷所在村塔巴村引入了南京弥盛陶瓷,双方成立了合资公司。这个项目的注册落地并开业投产,是南京援藏工作组通过产业援藏来推动非遗活化的一次实践。2021年6月,墨竹工卡县非遗塔巴陶瓷新生产基地落成,由南京高淳弥盛陶瓷有限公司与当地合作社共同成立的弥盛塔巴陶瓷工艺品传承有限公司开业。

弥盛塔巴陶瓷工艺品传承有限公司是南京落地墨竹工卡县的第一家民族手工业实体企业。“弥盛塔巴陶瓷生产基地的开业,是传统非遗陶瓷与现代化技术的结合,可以提高塔巴陶瓷的精细化、品质化,对于增加当地群众的收入、解决大学生和群众就业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塔巴村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说。

拍器底,安器壁、口沿、器嘴和器柄,打磨抛光,雕上花纹,整个工序下来,左右手脚配合、各种工具穿插运用、多样手法交互进行……在塔巴村村口的西藏弥盛塔巴陶瓷工艺品传承有限公司厂房的院内,明媚的阳光洒满一地,几名手工艺人将自己的工具箱放置一旁,穿上工作服,抿上几口酥油茶,席地而坐,用泥土做胚,双手微张跟着辘轳车旋转,慢慢将其塑型,一圈又一圈,一件件瓷器在他们手中初具雏形。

砸碎陶土、过滤细土、和成泥巴、制作陶坯、晒干陶坯、陶坯上釉、烧制陶坯。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流程,其实其中光是制作陶坯这一环节就有不少工序:拍器底,安器壁、口沿、器嘴和器柄,其间还要打磨抛光,最后是雕刻花纹。所以,做陶瓷是一件细心活,每件陶器都带有制作者当时的心境。就是这样的“埋头苦干”,用这种千年不变的工具和方法,较复杂的器具,一个技术最熟练的人一天最多也只能做3个。如今的塔巴陶瓷,虽然在烧制方法上由原土法烧制改为电炉烧制,原来的手工磨料也变成了机械化磨料,但在很多关键技术上还是保留了原有的技艺,采用纯手工制作。

老艺人索朗赤列聚精会神地用双手轻柔地处理着陶土,一件传统藏式青稞酒坛正在他的手中渐渐成型。从16岁开始,他便跟着父亲和周围的邻居学习制陶,现在已有20多年的制陶经验。“一方面是想传承父辈们的这门手艺,不让塔巴村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手艺失传;另一方面,制作陶瓷还可以增加家庭收入。”索朗赤列说出了自己学习制陶手艺的初衷,同时感慨道,“以前骑着骡子去拉萨卖自己家做的土陶,都是零售。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工作,一个月公司给开3500元,产量上去了能挣更多钱。”

“村里最优秀的两个手艺人次仁和土旦扎西刚好去北京了,他们是代表我们西藏去参加全国一项非遗制陶手工艺技能比赛去的。”说话的是一个年轻小伙子,名叫旦增罗布,话语间也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20岁出头的旦增罗布也是塔巴村人,2020年毕业于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就职于西藏弥盛塔巴陶瓷工艺品传承有限公司,是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员。“对于塔巴陶瓷,我从小是耳濡目染,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也强烈希望家乡的非遗文化能够发扬光大,在这里工作也是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目前,我们当地的手艺人有30多人在公司灵活就业、8人长期稳定就业。”旦增罗布说,为了让这上千年的非遗得到进一步传承和活化,鼓励我们做大做强,南京市第九批对口支援墨竹工卡县工作组利用县格桑花开产业园区来打造弥盛塔巴陶瓷园。就在今年6月,我们新的生产基地在格桑花开产业园落成,新厂房引入了一批生产设备,厂房的二楼将作为旅游体验基地,让游客体验独具特色的藏族村庄和乡风民俗,新厂房将实现工业化生产,预计可带动70人到100人就业,带动当地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

塔巴陶瓷生产的产品种类特别多,有近200个品种,有茶碗、酒碗、酒壶、茶桶、油壶等餐具类陶瓷,还有煮酥油茶用的茶壶、火盆等炊具类陶瓷,以及酥油灯、香炉等宗教器物。现在,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塔巴村把各类陶瓷产品通过旅游纪念品、装饰品等形式加以开发、传播,有效提高了塔巴陶瓷的知名度,正在努力打响文化品牌……

近年来,思金拉措藏餐已发展壮大成为拉萨的网红藏餐之一,其优美的就餐环境,具有藏族特色的室内装饰,给人温馨和优雅的感觉。坐在这里,品味美味的藏餐,品尝浓郁香甜的青稞酒,唇齿留香、体验独特。而在这家餐厅就使用了大量的塔巴陶瓷产品。“希望通过这样的展示,能让更多人了解藏式餐饮文化、喜欢藏式美食、喜欢我的家乡。”来自墨竹工卡县的餐厅负责人赤列朗杰说。

塔巴村所在的墨竹工卡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县,有大量手工艺类的非遗,包括藏香、陶瓷、藏式服装等。墨竹工卡县委、县政府和南京援藏工作组立足产业振兴,推动招商项目落地和产业项目提质增效。目前,塔巴村正朝着打造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区的方向发展,让千年陶艺焕发新光彩。

(记者 裴聪 格桑伦珠 洛克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