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格尔木,医养结合托起“夕阳红”

发布时间:2024-05-17 17:10:3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蔡得军 | 责任编辑:卢晓茜

老了,怎么过?简单几个字,渗透出不少人对晚年的焦虑。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回应了眼下迫切而多元的养老需求。

为破解养老困局,改变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互相独立、自成系统的状况,近年来,格尔木市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服务模式,加快推动医疗和养老资源融合发展,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打造集养老护理、医疗康复、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颐养乐园”,全力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实现“有病治病、无病疗养”,让老年人在“医中有养,养中有医”的健康养老中安度晚年。

“我们整合现有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资源,引进具备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质和能力的社会力量,采用公建民营模式,建成海西州首家集养老服务与医疗康复于一体的社会福利院医养中心,通过市场化运营方式,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服务,提升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水平,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格尔木市民政局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银存说。

在医养中心内,老人们开展文娱活动。

走进坐落于格尔木市屿中街5号的格尔木市社会福利院医养中心,各项功能设施完善,医疗器材配置齐全。据格尔木市社会福利院医养中心负责人李倩茹介绍,医养中心总建设用地69亩,总投资1500万元,设置床位120张,其中护理型床位50张;设有内科、中医科、康复科、药剂科等科室,配备专业医疗、护理工作人员 15名,是集养老、康复、医疗、护理、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医养康护”专业机构。

在医养中心,笔者看到所有房间都进行了适老化改造,为入住老年人提供适宜的预防期保健、患病期治疗、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服务。除此之外,功能锻炼室、服务站、活动室、就餐室等基础配套设施应有尽有,可以满足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在医务人员辅助下,入住人员开展康复训练。

在二楼的康复理疗区,带有辅助治疗功能的各种康复治疗仪器很齐全,有肌力提升的,有心肺功能改善的,几名医护人员正在指导患者做康复训练。据李倩茹介绍,对脑卒中的患者来说,他们从坐起来到站起来,再到走起来,需要很漫长的过程,短则一年,长达两、三年,所以通过运动的方法来恢复肌力,慢慢解决他们的运动功能障碍,从而让全身或局部运动功能恢复。

养老服务不仅仅只是“养”,还包括“医”。与养老院最大的不同,医养中心拥有较为完善的医护资源,覆盖糖尿病、高血压、胃肠疾病、心血管疾病、风湿骨病、颈肩腰腿痛、康复等各专科,老人们不仅可以享受到全方位的康养服务,更有专业的医护团队时刻关注着他们的健康状况,提供及时的医疗照顾。

“如果是失能或半失能的老人,我们会做好晨间护理、晚间护理,医务人员还会定时巡诊,细心检查老人们的精神状况和身体各项指标,做好慢病管理及用药指导,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保障入住老人的安全健康。”李倩茹说。

医务人员为入住人员实施靶向治疗。

据了解,医养中心以提供医疗保障、住所配置、营养膳食和文化生活等工作为根本,建立绿色就医通道,引进包括老年慢性病、中医、医养结合等康复领域的康复评定、康复训练、康复治疗为主的3大类、20个系列、100多种高端智慧养老、智能康复设备,对入住老年人定期开展健康查体、评估身体状况、建立健康档案,持续打造老年人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养老养生居所。

在一楼的药房内,治疗心血管、肠胃、风湿等病的各种中药颗粒摆放整齐、标注清晰。“我们这里有独立的药房,因为住进来的老人患高血压和糖尿病多一些。所需要的药我们这有的话,就直接给他们开了。没有的话,我们会去附近的社区帮他们代买。”李倩茹说。

医务人员的日常关爱。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养”是基础、“医”是核心,“医养结合”才能够有效提高老年群体生活质量。“我们将进一步总结医养结合经验,继续充分发挥医养中心作用,积极推广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紧密衔接康养项目与养老机构,丰富居家养老服务内涵,努力整合养老、医疗、康复等多种资源,不断满足服务对象多元化服务需求,全力打通医养结合‘最后一公里’。”李银存对今后发展充满了自信。

(文/蔡得军 图/李倩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