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陶罐中茶飘香 会泽小罐炕茶回归
发布时间:2024-05-21 10:49:56 | 来源:春城晚报 | 作者:蒋琼波 | 责任编辑:卢晓茜随着开水倒入茶罐,茶香溢满屋。
夏季采茶时,马开黎会请附近村民来帮采茶。
一方宁静雅致的小院、一个温暖的火炉、一小撮纯正清香的茶叶、一壶滚烫的开水、一个小巧的土陶罐、几盘精致的点心零食,三五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围坐炉边,品炕茶、尝小吃、聊人生,享受小城慢时光,这是每个忙碌的人心中的“诗和远方”。在曲靖市会泽县风景秀美的以濯水乡,会泽小罐炕茶体验馆给人精神和舌尖上的享受。
炕茶这样喝
来到马开黎的会泽小罐炕茶体验馆,小院的古风装饰、灶上的炉火和悬挂的黑茶壶相映成趣。炉火正旺,马开黎娴熟地拿起一个陶制小罐,在火上烤三四分钟,陶罐充分受热后,小心翼翼地用特制的小钳子往陶罐里放一小撮茶叶,在火上一边烤一边颠簸,不到1分钟,屋子里弥漫着淡淡的茶香。马开黎继续均匀地颠簸,直到茶叶泛黄,从悬挂的黑茶壶里倒入滚烫的开水,只听“滋滋”的声音从陶罐里冒出,瞬间,浓郁的茶香充斥着整个屋子,人的嗅觉、味蕾瞬时被激发,有一种立即想要开怀畅饮的欲望。
本就滚烫的开水遇到陶罐里已经炕得泛黄的茶叶,瞬间翻滚沸腾。大约又过了1分钟,马开黎把陶罐从火塘里拿起,把罐里的茶水一一倒进茶杯,请客人们品尝。
“今天又尝到了久违的炕茶,这个茶香味十足,与泡茶喝是两回事。”前来品茶的唐吉刚抿一口茶,十分享受地说。
炕茶这样传承
马开黎告诉记者,他从小就看着爷爷在火塘边炕茶,到父亲这一辈,仍然喜欢用土陶罐炕茶饮茶,饮一口,持久留香。长大后,小罐炕茶的香味让他久久不能忘怀。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多数人家没有了火塘,小罐炕茶已经濒临失传,一种民间传统茶道文化即将消失。
2009年,马开黎在者海镇创建了小罐炕茶厂,研发了一种灯笼形的大型土陶罐。这种土陶罐用会泽本地的耐火泥烧制而成,在陶罐的中间装一根可以转动的轴,把陶罐架在煤气灶上,转动陶罐,烧出温度,放入茶叶,像烤爆米花一样边转动边烤,炕至茶叶微黄后出炉,再装起来密封,客人拿到后,直接用开水冲泡就可以饮用了。这样炕出来的茶既方便快捷,又保留了古老的小罐炕茶的清香,深受顾客青睐。
马开黎的小罐炕茶赢得了顾客的广泛认可。2011年,马开黎为自己研发的炕茶土陶罐申请了国家专利。如今,他的小罐炕茶厂生产的炕茶有高、中、低档十多个品种,小罐炕茶不仅在会泽的土特产店里售卖,还销售到上海、深圳、甘肃、贵州等地,年销售额可达600余万元。2019年4月,会泽小罐炕茶制作技艺被曲靖市人民政府认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炕茶带动就业
马开黎的小罐炕茶厂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了15个长期用工岗位、100余个临时用工岗位。
“我负责的是摇罐子、炕茶叶,已经在这里工作15年了。现在工作熟练了,也能准确掌握炕茶的火候。”小罐炕茶厂务工人员朱焕英说。
为了做出更高品质的茶叶,马开黎租下了会泽县五星乡茶花箐2000多亩的高山茶园,作为小罐炕茶高端茶叶的原材料基地。“这一片茶园远离城市,种出来的茶都是用来做高端茶叶,主要销往上海、北京、深圳。”马开黎说。
在会泽县五星乡的茶叶制作基地,群众采来的新鲜茶叶经过简单晾晒后,要用特制的大锅进行手工翻炒、反复揉搓、晾晒、压制,制作成高端的“会泽荒野茶”。“可以制作成晒青茶,还可以制作成白茶、红茶,都是高端茶叶。”马开黎说。
据了解,马开黎租下茶园,每年需付给村集体6万元的租金,用来充实村集体经济。每到夏天采茶季,马开黎会请附近的村民帮忙采茶,村民们放牛羊的同时,还能挣到钱。
(记者 蒋琼波 通讯员 代玉春 秦本林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