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文化

蒙古族刺绣,指尖艺术飞彩虹

发布时间:2024-05-22 16:52:0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蔡得军 | 责任编辑:晁亚婷

蒙古族服装上的刺绣元素民族特色鲜明,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

蒙古族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以彩色丝线、棉线、麻线、毛线等绣线为主,通过绣、贴等多种技法,在绸、布、羊毛毡等上面绣出各种美丽图案的传统手工艺,绣品朴实大气、色调对比浓烈、图案对称丰满、针线平整细腻。

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笔者见到“海西蒙古族服饰制作技艺”传承人之一的吴英,她通过多年努力,将蒙古族服饰和蒙古族刺绣顺利地继承了下来。

自幼着迷

初见吴英老师,便深刻感受到这位非遗传承人的魅力。安静时,温和可亲;交流时,精神奕奕。言语间充满着对蒙古族服饰和刺绣的热爱与执着,洋溢着对民族文化产业创新与推广的激情。

吴英自幼跟随母亲及外祖母学习缝制衣服以及一些生活必须品,在长年累月的实践过程中,她逐渐掌握了蒙古族服饰的裁剪、缝制以及蒙古族刺绣的技艺要领。“小的时候,经常看到我妈妈和外祖母做针线活。在她们长期影响下,慢慢地我也对蒙古族的刺绣感兴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可以说是深深着迷。”吴英笑道。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传统文化氛围的影响,加上工作的关系,吴英接触到民间服饰、蒙古族刺绣以及很多其他民间手工艺。于是她开始挖掘、收集整理蒙古族民间传统服饰有关文物和传下来的老物件、走访年老资深的手艺人,学会了十几种传统刺绣针法。

吴英介绍蒙古族刺绣针法。(蔡得军 摄)

蒙古族刺绣别具一格

在格尔木市蒙古族服饰、刺绣手工技艺传承基地,各种颜色艳丽的蒙古族服饰、展柜上的蒙古荷包等手工艺品,在灯光下显得格外精致,浓浓的蒙古族文化氛围扑面而来。

据吴英介绍,在生活中,服饰和刺绣紧密联系在一起。蒙古族刺绣有别于其他民族刺绣,就是不需要借助任何工具,可以随走随停,随停随绣。另外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注定蒙古族刺绣会吸收周边其他民族的针法、配色等,直观展现蒙古族游牧民族的生活形式。

“牧民们在放牧的时候,下了马,只要手上有一块布、一根针和线,随时随地都能绣。凭自己的心灵手巧,天上的云、河里的水都可以绣在自己的衣服上。等到天黑了,把绣品往怀里一揣就上马了。因此蒙古族刺绣带有很浓重的游牧民族色彩,可以说是马背上的刺绣。”当笔者问到蒙古族刺绣和其他刺绣的不同点时,吴英这样说。

吴英一边讲一边指着其中已经制作完成的一件辫套介绍了起来:“你看,我们蒙古族刺绣工艺制作出来的辫套符合天地自然规律,最上面是彩虹,下面是云彩,再往下是装饰,原先这里是银质装饰品,但因为重量较大,不太方便,慢慢就换成了刺绣装饰,最下面是用线条绣出来的大地、山川和河流。彩虹和云彩是轻盈的,因此就在辫套的上面,山川河流是沉稳的,所以在辫套的下面,符合蒙古族自然崇拜的观念。”

在多年的努力下,吴英的刺绣技艺在实践中形成独特的风格,制作出许多具有现代风格的用品。而从她身上,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她对蒙古族刺绣的执着和热爱,一名非遗传承人的责任与担当。

古老技艺成致富增收法宝

为了将这传统技艺传承下去,吴英2014年退休后,自己筹资注册了德都蒙古族服装公司,力求生产性保护蒙古族服饰。2016年,海西州又建立起了德都蒙古族服饰、手工艺传承基地。

吴英在指导学员开展刺绣作业。

多年来,吴英在发扬蒙古族传统刺绣技艺的同时,广收学徒,传授刺绣技艺。“这个传承基地既是我的工作室,也是我传授技艺的小课堂。只要有人肯学,我就愿意教,这是一种民族文化,我有这个责任,也有这个义务,不能让这种文化失传了。”她说。

在一旁的展柜上,摆满了大大小小、形色各异的蒙古族刺绣手工艺品,这些都是她公司的几位绣娘门制作出来的。据吴英介绍,绣娘们大部分都是牧民,由她来提供丝线、图样,绣娘们在家里制作完成之后,再送到她这里出售。

“有的小学员只会一、两种绣法,做出来的产品不够丰富。年纪稍大点的学员,掌握的针法较多,就会亲手给自己的孩子们制作结婚礼服。所以我们通过‘老带小,熟带新’,学成以后,不仅可以做一些小东西自己用,也能接刺绣订单增加收入。”能将自己的爱好变成当地妇女致富增收的一技之长,吴英的言语间透露出自信和骄傲。

吴英推出的非遗文创产品。(蔡得军 摄)

古老非遗“潮”起来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蒙古族刺绣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游客被蒙古族刺绣作品所吸引。他们纷纷购买刺绣产品,作为纪念品或礼物赠送给亲朋好友。这不仅带动了刺绣产业的发展,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这一传统技艺的魅力。在市场的需求下,吴英选择将蒙古族刺绣这一古老技艺融入到现代生活中。

“我们根据市场需求,逐步设计蒙古族刺绣相关的文创产品,针包、发绳、手环、手机袋等,下一步我们还计划在公文包上进行刺绣,更实用、更亲切、更新颖。”指着货架上即将“披彩”几百件公文包,吴英眼中充满了期望。

吴英在缝制蒙古族服饰。

(文/蔡得军 图片除署名外由吴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