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普定:以茶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5-27 13:24:51 | 来源:贵州新闻网 | 作者:伍水清 詹艳 | 责任编辑:晁亚婷立夏过后,正是夏茶采摘的黄金季节。
近日,记者走进贵州省普定县穿洞街道亮峰茶场,放眼望去,茶山层峦叠嶂,一垄垄嫩绿的茶叶青翠欲滴,茶农正忙着采摘夏茶。
白日采茶忙不停,晚间制茶香四溢。傍晚时分,在位于普定县猫洞乡夏茶加工生产线上,制茶机器高速运转,工人们有序忙碌,浓郁、醇厚的茶香飘散在工厂车间。
“夏茶的生产不仅让茶园产出更好的价值,还拓宽了茶农增收的渠道,让绿色产业持续释放‘红利’。”普定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光禄告诉记者,近年来,普定县积极引导茶企和茶农参与夏秋茶开发生产,延长茶叶产业链,让生态茶产业持续释放效益,以茶产业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茶兴业、以茶兴县。近年来,普定县立足资源优势,将茶产业确定为主导产业,依托“朵贝茶”品牌,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茶园建设,积极做好茶产业延链补链,推动茶产业农文旅融合,成功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发展之路,以高质量茶产业发展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县茶园面积达9.7万亩,投产面积7.2万亩,产量达到5100吨,产值8.2亿元。
规划引领,从茶“叶”到茶“业”
一阵夏雨过后,山峦间萦绕着层层云雾。汽车从普定县城出发,往穿洞街道的山水间行驶,沿路的山坡绿色茶叶层峦叠嶂。
高山出好茶,好茶在高山。普定县大部分区域属于海拔1100~1300米的山地,性情温和的岁节和湿润多情的雨季,飘渺的雾气在清晨与傍晚缭绕碎石堆积的峰峦间,为小叶灌木朵贝茶林提供了最舒适的温床。
普定的朵贝茶曾是贵州十大名茶,历史悠久,誉满全省。有诗曰:“日日换新茶,岁岁夕阳红。曾经帝王品,飞入百姓家。”
坐拥优渥地理资源和好的品牌。然而,在多年前,全县茶叶产业一直面临“规模小、品种差、品牌弱和低产低质低效”的窘境。
如何破局突围?县委、县政府把茶叶产业链作为农业主导产业,从2007年9月出台《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到2012年7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再到2019年出台《普定县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连续多年出台政策,对茶叶产业发展作出目标定位。
同时,普定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规划先行、市场运营”的工作思路,围绕“朵贝茶”原产地核心区、白茶种植区以及优质绿茶产业区,重点打造穿洞-玉秀-化处、坪上-鸡场-马场连线产业带以及完善猫洞连片茶产业园;在巩固原有茶园的基础上,重点实施茶园提质增效,逐步实现全县茶产业扩面、增效的预期目标。
在资金保障方面,深化东西部协作,广州市花都区以穿洞街道茶产业为基础,通过资金投入、招商引资等方式,共建穿洞茶叶农业产业园区,引领、带动全县茶产业发展。其中2020年至今,每年投入财政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2000万元以上支持茶产业发展。
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推动全县茶业增效、茶园增产、茶农增收。全县茶园基地规模从2006年不到一万亩扩大到如今的9.7万亩,种茶乡镇从5个拓展到目前的10个,形成了以化处镇为中心的“朵贝茶”原产地核心区;以穿洞街道为重点的白茶种植核心区;以猫洞乡、鸡场坡镇、马场镇为重点的优质绿茶产业区,辐射带动坪上镇、玉秀街道等适度发展的发展格局。
立夏后茶山一片青翠
品质“出圈”,从“卖资源”到“卖健康”
普定县化处镇朵贝村,是普定“朵贝茶”的发源地。走在朵贝村的绿色茶园,记者被茶树下随处可见的“三叶草”深深吸引。
“难道是管护不当,老茶树下长起了杂草?”记者问茶园的负责人国应武才知道原因,这是县里联合省农科院的专家在全县各大茶园推广的一种“以草治草”的科学方法。
“为做出一杯干净茶,普定县域内茶园坚决禁止喷打农药,所以我们采取这种科学的生物防草技术。”普定县农业农村局分管茶产业发展工作的副科级领导王俊介绍说,生物防治只是确保茶园绿色生态的举措之一,普定大部分茶园还采取生物防虫、太阳能防虫等技术,目的就是保障茶叶的安全、品质。
在位于普定县穿洞街道的亮峰茶业茶园,满山的白茶在高山中,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从安徽老家来到普定种植白茶,正是考虑到这里的自然条件和生态优势。”普定县亮峰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蔡峰介绍,穿洞街道拥有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等优势,降水充足、生态良好,种出的白茶品质极佳,“为保证茶叶的健康高品质,茶园采取人工除草,不打除草剂,病虫防治采取生物防虫和太阳能杀虫灯防虫。”
增强科技含量,抓好提质增效。近年来,普定县积极主动对接贵州大学、省农科院、省植保站等科研院校及上级植保部门,以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茶叶专用肥推广和黔茶系列品种推广“三大行动”为重点,以高标准茶园建设为抓手,指导茶区、茶农、茶企抢抓季节,抓好施肥、修剪、除草、病虫害防控等茶园管理关键环节,提升茶园管护水平。
强化质量安全,注重督查监管。严格执行《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条例》,茶山上禁止使用塑料盆、塑料袋盛放茶青,茶叶生产车间茶青及在制品全程不落地;推动龙头企业建立完善茶园和茶叶加工厂的可视化动态监控系统。
“我们每年都要开展茶山净园行动,全面打击违规使用除草剂的行为,严厉打击违规使用禁限农药的行为。定期开展茶叶质量安全检查,加大茶叶抽检力度,确保茶叶质量安全。”普定县茶叶生产管理站负责人周元鑫介绍,普定县茶产业坚持生产向绿,品种向优,品质向好,为世界奉上了一杯“干净、健康”的生态茶。
强链补链,从“树品牌”到“走市场”
普定发展茶叶历史悠久,但茶产业发展与全国一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强势品牌的引领。
“过去,全县十几家茶企,每家企业都只宣传自己的品牌,最终导致茶市出现‘一流品质、三流价格’的怪象。”周元鑫说,茶企“散兵作战”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影响普定茶产业品牌的影响力。
早在2016年,普定县茶业协会成立,按照“一县一品牌”思路,全力打造“朵贝茶”区域公用品牌,形成统一品牌、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对外宣传的品牌整合格局。
走进贵州省茗之源茶叶专业合作社在普定县城的茶叶销售门店,记者仔细观察,不管是绿茶,还是红茶、白茶,10多个产品系列均贴有“朵贝茶”的标识。
“有了统一的区域公用品牌,有利于全县各茶企统一质量标准,保障品牌茶叶的品质,提升普定茶叶的市场知名度。”贵州省茗之源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姚春雷,作为普定县茶叶协会秘书长,据他介绍,目前,全县茶企生产茶叶的技术标准都是按照省统一标准执行,严格把控茶叶品质,不断提升公用品牌的影响力。
“茶香也怕巷子深”。规模化、高品质是普定茶产业发展的基础,而公共品牌的推广,无疑是发展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请进来”。通过举办以茶产业为核心的茶文旅、产品展示、展销、推介、斗茶等活动,邀请农特产品消费客商、专家团队到县品鉴。
“走出去”。通过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在大中城市、茶叶市场等地区举办的茶博会、农交会等展销活动,在高速路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设置广告牌等方式,大力宣传“朵贝茶”品牌及产业发展情况,提高市场知晓率和品牌美誉度。
讲好文化故事。着力推介“朵贝茶”品牌及宣传“朵贝茶”文化,以“朵贝”命名街道、酒店,茶饮食、茶歌词、茶诗句等茶文化创作氛围浓烈,品茶、谈茶、喜茶、爱茶、以茶会友、以茶为傲在普定已成为一种时尚。
通过宣传推广“朵贝茶”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2013年,获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2020年9月,入围《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第一批100个知名地理标志;2024年,“朵贝茶”获“2024年中国好绿茶大会推荐区域公共品牌”称号。
握指成拳才能凝聚更多力量。有了区域公用品牌的影响力,普定茶产业集群效益突显。普定县茶叶企业、合作社从2007年之前的3家到现在56家。目前,在56家企业中,有省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14家,19家通过SC认证,39家企业有茶叶加工厂,企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产业带动农户增收的发展格局正在凸显。
“除了传统的上海、福建、安徽等市场,目前正借助东西部协作机遇,积极对接广州市场。”周元鑫介绍,目前,普定县正通过发展订单茶叶、搭建产销平台、培育新兴业态等方式,努力拓宽市场、开辟新的销售渠道,不断开创茶产业发展新格局。
延长产业链,小茶叶带动茶旅融合大产业。目前,普定县围绕化处镇朵贝茶核心区、穿洞街道“白茶小镇”核心区、猫洞乡高山生态茶园区,打造生产+观光型生态茶园,吸引外地客商、游客品茶观光。目前,已有100余家客户陆续与绿源合作社、茗之源合作社、鸿盟茶业签订了茶旅、茶园认购协议,认购茶园面积达100余亩。
(图文记者 伍水清 詹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