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智库

不断提升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力

发布时间:2024-07-17 10:36:34 | 来源:贵州日报 | 作者:华维 | 责任编辑:杜正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要“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应用好“两个结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释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传播打开更广阔的空间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引领。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产生活实践以及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丰富发展的智慧结晶,其中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等理念符合当代健康生活理念。只有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才能发挥其作为中华文明宝库“钥匙”的传导功能。我们要取其精华,创新传播思路,在确保中医药文化的核心要义得以坚守和传承的同时,让中医药文化在跨文化语境里能更好地被现代社会所理解、所接受。要用好“两个结合”这一最大法宝,既保持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传统底蕴,又要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国际文化交流的新趋势,让中医药文化在国际传播过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激发中医药非遗生机和活力。近年来,我国积极鼓励中医药走向海外,中医针灸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中医药的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不断提升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力,要深入挖掘中医药的文化内涵和独特价值,做好内容规划、内容筛选和内容展示方面的建设工作。一方面,应当利用好丰富的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基于已有中医药资料整理及翻译的基础之上,打造高质量跨文化传播内容。如,介绍中医药非遗的起源、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和价值意义,为受众提供全面的背景知识;记录中医药非遗的传承过程和现状,展示传承人的技艺风采和匠心精神,促进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以中医药非遗相关的文化故事和传说,展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另一方面,要结合现代传播理念,创作一系列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的跨文化内容产品,注重内容的更新和维护,确保内容的时效性和持续性,以满足受众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

数智化手段拓宽传播渠道。结合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搭建中医药“数智”传播平台,为中医药的现代化传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一方面,基于高质量传播内容,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语言处理等技术手段,优化传播内容,提升传播效力,实现对中医药信息的高效推送。同时,建立并完善平台运营机制,做好具有中医药专业知识背景运营人员的培养和传承工作,确保平台的稳定运行和持续发展,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撑。另一方面,建立反馈机制,收集受众对平台内容的意见和建议,分析受众行为特征和需求变化,以数据驱动不断优化平台内容和服务,提升受众体验和满意度。不断提高受众互动频次,设置评论、点赞、分享等互动功能,鼓励受众参与讨论和交流,增强平台的活跃度和用户黏性;定期举办线上活动,如中医药知识竞赛、传统医药养生讲座直播、黔医访谈录等,提高受众的参与度和对平台的关注度。

跨学科育才强化传播力量。从强化语言能力、形成文化传播意识、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以及加强跨文化传播实践能力等方面培养复合型跨文化传播主体。一方面,基于中医药的文化内涵和传播特点,以高等中医药院校为主要阵地,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既“懂医药,懂文化,懂外语”,又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传播手段的复合型传播主体。通过开设中医药文化经典等人文通识教育课程,培养中医药文化认知力;将中医药学科知识与外语、国际传播学、翻译等相关课程融合,构建跨学科新型课程体系,确保传播主体具备更加专业的视角和能力。另一方面,依托数智化传播平台以及中医药的实地调研和采访活动,让传播主体在真实的实践场景中锻炼跨文化传播能力,提升文化敏感性和适应性,为建设高质量传播内容和运营高效能传播平台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作者单位:贵州中医药大学 作者:华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