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度观察

青海:隆宝黑颈鹤的守望者

发布时间:2024-07-26 14:27:30 | 来源:青海日报 | 作者:董得红 | 责任编辑:鲍娜好

巴桑才仁给学生开展自然教育。(本文图片由巴桑才仁提供)

巴桑才仁(左二)和管护员放归救护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大鵟。

2024年5月3日青海日报一版刊登了《让隆宝一直这样美下去!》的一则新闻,报道了玉树藏族自治州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4月27日将一只救治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胡兀鹫成功放归大自然的消息,以及玉树州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站长巴桑才仁带领生态管护员守护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鹤的事迹。这篇稿件,将我的思路引到了10多年来与隆宝滩生态管护员共度的每一个难忘的片段与场景中……

翻开尘封的工作日记,和巴桑才仁第一次见面是2012年7月。2011年年底,因工作需要,我被调整到青海省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主持工作。到新单位刚半年,当时管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和国家林业局等七部委发出通知,将于2012年7月对青海省的五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管理评估工作。评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若评估达不到要求,就要被取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格。我初来乍到,对五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现状了解不深,于是紧着下文件安排评估工作,查看各自然保护区档案资料,同时着手及时与各自然保护区的负责人电话沟通,以便尽早完成相关准备工作。

当我与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联系时,接电话的是一个陌生的声音,得知是新来不到半年的巴桑才仁站长。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惟一的以保护国家一级野生动物黑颈鹤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也是青海省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临阵才换的将,这行吗?我担心评估工作因新来的负责人不熟悉情况而受影响,于是隔三差五地就与巴桑才仁联系,随时掌握准备工作进展情况,自己也抓紧时间尽可能多地了解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工作现状。

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那是一片美丽的高原湖泊,当地的藏族人称其为隆宝湖。那儿草青水美、景色壮丽,却鲜为人知,充满了神秘色彩。

在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工作期间,我曾多次参加隆宝自然保护区建设的规划和保护成效评估工作。隆宝距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75公里,隶属玉树市。从玉树市一路向西,穿过扎西科草原,走出红土山隧道,一幅高原和谐的自然画卷映入眼帘,南北两边山顶白雪皑皑,山脚绿意盎然。涓涓溪流在隆宝的出水口汇聚成益曲,流入通天河。碧波荡漾的湖面上各种水鸟欢快地嬉戏着,各种悦耳动听的鸟鸣声此起彼伏,像是在集体演奏大自然的交响乐。这里就是隆宝,大小湖泊、沼泽星罗棋布,沼泽草甸和宽广的草原相间密布,人们喜欢称这里为隆宝滩。这里海拔高达4200米,总面积1万公顷。

每年的春末夏初,在草甸草原上生长着西藏嵩草、喜马拉雅嵩草、短轴嵩草、毛囊苔草等草本植物。穿过草原的无数条溪流、浅水里有茂密的轮藻、杉叶藻、水毛茛、水麦冬等湿地植物。溪水里还有密密麻麻游动的小鱼和青蛙,这些都是黑颈鹤喜欢吃的食物。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植被条件使隆宝成为珍稀濒危鸟儿黑颈鹤的家园。这里也是我国黑颈鹤繁殖和生存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每年的三月中旬,玉树草原还是一片枯黄色,草原、沼泽被冰雪覆盖,河流冰封,大地在沉睡。而这时,归心似箭的黑颈鹤从云南省中甸和贵州省威宁的草海等地出发,一路欢歌,迎着寒风长途跋涉,飞向故乡青海高原,来到海拔4000多米高的湖泊、河流和沼泽地,群集觅食、恋爱、生儿育女。其中聚集最多的就是隆宝。

为了保护好珍稀濒危鸟类,1984年8月经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隆宝省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隆宝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青海省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第一个以保护青藏高原特有种——黑颈鹤及其栖息繁殖地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2012年7月27日,我陪着评估组成员——国家7部委的10多位专家以及青海省环境保护厅、林业厅的代表,一起去往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走出红土山隧道,隆宝的倩影映入眼帘,越向前视野越开阔,草原、湖泊和沼泽的面积越来越大。空中不断飞过黑颈鹤和斑头雁,仔细看还能看到湖边草墩旁黑颈鹤带着幼鹤觅食,斑头雁带着一长排幼崽在湖水里游泳的画面。

专家在听取汇报和现场考察时得知,自然保护区初建时每年来隆宝湖的黑颈鹤只有22只左右。建立自然保护区后,为随时掌握黑颈鹤和其他鸟类的栖息与繁殖情况,将自然保护区划分为22个监测样块,每15天巡护和逐块监测一次。特别是每年的4月中旬到5月中旬,在黑颈鹤集中繁殖地附近扎设帐篷昼夜死守,以防止黑颈鹤蛋人为被偷盗以及受到狼、赤狐、野狗等的危害……在一系列保护措施的实施下,黑颈鹤的数量以平均每年5只的速度在增加。如今20多年过去,黑颈鹤的数量最多年份时达到216只。

在现场,我了解到,2012年巴桑才仁到任后,针对自然保护区多年来一直采用人工守护、人工监测,科学管护能力低下的现状,他多方争取资金,加大了对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保护区建设等方面的投入,随着集观鸟、视频监控为一体的实时监测指挥中心的建设,使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尤其是亲眼看到自然保护区那些微妙的变化后,我一路上悬着的一颗心才放下了。我知道新来的巴桑才仁站长在很短的时间里,对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和宣教工作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记得那天,巴桑才仁引导专家走进自然生态科普宣教馆,依次参观了“高度4200米的自然保护区”“高原上的生命乐土”和“隆宝的守护”三个展区,全面地宣传了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保护、恢复、科研和发展的历程。参观完科普宣教馆,巴桑才仁带领专家来到自然保护区实地考察,湖面、溪流旁和沼泽地里不断传出鸟儿的声音,巴桑才仁和队员凭着不同声音就能判断出是哪种鸟类,根据声音方向判断鸟儿聚集地是湖泊还是沼泽。远远地看见一对对黑颈鹤在沼泽中翩翩起舞,用望远镜看每对黑颈鹤旁都有2只或3只雏鸟,形影不离地跟着父母一会觅食,一会学着父母的样子扑扇着翅膀起飞、舞蹈。一群群斑头雁、赤麻鸭等鸟类在自由飞翔。巴桑才仁介绍,自1984年建立自然保护区以来,自然保护区鸟类从起初的12目20科30种增加到17目39科138种。

也是那天,在场的专家都被深深打动了,他们感动于生态管护员的付出,感动于他们日复一日地坚守。是啊,在海拔4200多米的自然保护区内,一个个生态管护员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陪伴着鸟儿的成长,守护着这方土地的平安。是他们,在黑颈鹤孵化和育雏期间,年复一年地将帐篷搭建在鸟窝旁的沼泽地里;也是他们,尽己所能守护着每一枚黑颈鹤的蛋和每一只雏鸟。

2016年7月1日,我再次走进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次的任务是帮助和指导核定自然保护区各功能区界线,为科学管理奠定基础。在自然保护区的6天时间里,巴桑才仁放下手头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勘界工作中,完成了自然保护区范围界线核准和勘界立标的工作,使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界线一目了然。我们根据自然保护区内鸟类分布、地形地貌、道路交通等因素,将自然保护区分为3个监测板块,设置了3条样线,32个固定监测点。通过现地观察鸟与室内视频监控结合,实现了自然保护区主要水鸟栖息地实时室内监测全覆盖,告别了30多年来手拿望远镜现地观察鸟监测的历史。如今,走在去自然保护区的公路上,远远地就能看见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界线标桩,路边不时会出现自然保护区宣传牌。

在优化自然保护区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巴桑才仁打破自然保护区长期以来封闭式保护管理的局面,开展与自然保护区内和相邻社区共建模式,在全省自然保护区中,率先实施了湿地管护员制度。2018年祖祖辈辈在隆宝湖畔以放牧为生的才仁旦周、才才等10名牧民成为青海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管护员,每个月有1800元的固定工资。牧民群众吃上“生态饭”,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有了很大提升,他们更加用心地守护着脚下的土地。才才作为湿地管护员,他的职责是每隔一天对自己责任范围内的湿地和湿地内的野生动物巡护一次。每到有黑颈鹤和其他鸟儿栖息、孵化或育幼的地方,才才就会远远地停下摩托车,用望远镜巡视鸟儿的种类、数量,特别是幼鸟的数量,从手包里拿出日志放在摩托车后座上,用笔、用镜头记录下看到的一切。巡护中如果发现有动物受伤就及时救助。才才十分珍惜这份既有固定收入,又能为家乡的生态保护作贡献的工作。

10多年来,巴桑才仁站长利用一切外出考察和来自然保护区考察的机会,与湖南洞庭湖、江西鄱阳湖、云南会泽等自然保护区建立联席协作机制,实现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跨区域信息共享;挂牌成立首个三江源生态法庭环境资源保护服务站和驻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益诉讼检察联络站,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环境资源审判和公益诉讼检察全过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提供司法保障;持续开展自然教育及社区共管活动,成立隆宝镇代青村、措桑村生态公益巡护队,在生态保护中提升农牧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

2022年7月29日,我又一次走进了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刚走到自然保护区管理站门口,就发现原来的简易铁门变成了一幅黑颈鹤标志的宣传画的艺术门,门顶上雕塑着一对相对而立、引吭高歌的黑颈鹤,门顶用藏、汉、英三种文字书写着“青海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欢迎您”,充满民族和国际气息。大门两侧写着“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监测大楼的楼顶上是藏文、汉文的“青海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巨幅大字,让走进这片土地的人深刻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神圣。院内正对大门的是一副标志性黑颈鹤雕塑。

走进监控室,一台台电脑视频上出现不同区域的湿地和湿地中的各种鸟儿,坐在椅子上,就能清晰地看到黑颈鹤带着幼鸟漫步在浅水或沼泽中,斑头雁带着幼鸟在湖面上悠闲觅食。

在巴桑才仁站长和他的伙伴们的努力下,隆宝已实现智慧化保护区,实现天地空一体化遥感监管体系。说起近年来的变化,巴桑才仁说,他到自然保护区后就一直在考虑,自然保护区的巡护和管理尽快向数字化、智能化和天地空一体化动态监测体系发展,以便通过现代科学技术与人力实地巡护的结合,减少野外巡护工作量,提高巡护管理水平。他利用各级领导到自然保护区视察工作的机会,反映巡护的艰辛和建立天地空一体化动态监管系统的必要性,很快这些事情就得到了重视,也得到了省财政和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如今,自然保护区天地空一体化监管平台项目建设已被纳入省财政投资计划并拨付资金实施,昔日的梦想正逐步成为现实。

说起自然保护区建立30多年来的保护成效,巴桑才仁有点自豪,他给我看近年的调查资料,难掩兴奋。资料显示: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动物23目53科162种,其中鸟类19目39科144种,哺乳动物4目8科13种,两栖动物1目3科3种,鱼类1目3科3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1种,增加了遗鸥、黑鹳、胡兀鹫和金雕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蓑羽鹤、灰鹤、大天鹅、高山兀鹫、大鵟、纵纹腹小鸮、红隼等24种,野生动植物资源实现稳中有升。隆宝滩已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样板区,弘扬生态文明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基地,形成展示中国湿地保护的重要窗口,在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生态保护建设中具有典型意义。

说起近期工作,巴桑才仁也是踌躇满志:“实现智慧化自然保护区后,我们现在正在积极申报隆宝滩国际重要湿地。”

副站长普布插话说,这段时间可把巴站长忙坏了,他不知放弃了多少假期和双休日,正带领我们准备上报的资料呢。虽然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但大家信心满满……

很快,这一事件有了着落。2023年2月2日的央视新闻联播和2月3日的《青海日报》相继报道了隆宝滩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的消息:“2月2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的2023年世界湿地日中国主宣传会场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布我国新增18处国际重要湿地,青海省玉树隆宝滩湿地位列其中。隆宝滩国际重要湿地成为继青海湖鸟岛、扎陵湖、鄂陵湖国际重要湿地之后的青海第4处国际重要湿地,是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地、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之后的第6处国际(世界)级别保护地。”

听到这激动人心的消息,我给远在玉树的巴桑才仁站长打电话表示祝贺,巴桑才仁在电话中也激动不已,他说站上的职工、生态管护员也刚刚看完电视,正高兴地在院子里载歌载舞欢庆呢!隆宝滩被纳入国际重要湿地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他会带领全站人员,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关系更融洽的和谐隆宝滩、生态隆宝滩、富裕隆宝滩。我相信他,也为他和那些日夜守护在隆宝滩的管护员感到由衷的自豪和喜悦。祝愿隆宝越来越好!

(作者 董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