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兼程70载 扬帆起航谱新篇——都兰县70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24-07-31 10:21:43 | 来源:中国网民族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都兰,蒙古语意为“温暖”,建县于1949年,是青海省海西州的前身,总面积4.527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3100米,总人口近11万人,由汉、蒙古、藏、回、土、撒拉等20个民族组成。都兰县地处世界“四大超净区”之一的青藏高原腹地,素有“柴达木粮仓”“柴达木绿洲”“枸杞之都”美誉,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诺木洪遗址、热水古墓群、吐蕃吐谷浑遗址串点成线,坐拥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有昆仑山雪水的灌溉,有硒土核心区的滋养,是典型的绿水青山地区。
70年来,都兰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感恩奋进、笃行实干,紧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个关键,锐意进取、顽强拼搏,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改革开放有力推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党风政风民风昂扬向上。2017年,提前三年在“三区三州”率先实现县域整体脱贫,成为全州首个、全省首批脱贫摘帽县,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全面小康社会如期建成。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及海西州国家农业科技产业园。先后荣获“海拔最高的连片枸杞种植基地”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全国高寒区枸杞种植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国家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示范区”等诸多荣誉。
70年,一段砥砺奋进的发展历程;70年,一张满载硕果的惠民答卷,这是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践行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的生动实践。
经济发展绘就坚实底色。建县以来,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生投入比重逐年上升,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大幅攀升。地区生产总值从建县初期的316.87万元增长到2023年末的62.15亿元,总量增长1961倍,较建国初期翻了140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396元,年均增速5.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05亿元,年均增速3.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56%。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牧业发展增势强进,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发展势头,为都兰高质量发展绘就了坚实底色。
文化旅游擦亮金色名片。都兰县始终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大力发展旅游文化资源,青藏高原首个国家级古墓群考古研究基地落户都兰,2018血渭一号大墓被评为2020年度中科院六大考古新发现和国家文物局十大考古新发现,都兰热水墓群列入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夏尔雅玛可布遗址于2009年发现并荣获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2023年被评为中国考古新发现入围项目。阿拉克湖、柱状节理群、海寺花海、大地血脉等景点广为人知,文旅融合发展步伐加快,文化旅游业快速崛起。成功承办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大型文化旅游赛事活动,高水平举办生态文化旅游艺术节、“丝路之古邑·花儿在都兰”花儿擂台赛、首届赛马会及德都蒙古第五届长调艺术节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会等重大文化活动,打造了一批节会、文化活动和产业品牌,锦绣都兰美誉度、知名度不断提升。
基础设施提升县城品位。都兰县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实施了一大批具有强劲带动能力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项目。从1947年前,都兰通往外地无车行道现状到如今形成以茶格、德香、香花高速公路及 G109线、G347线为主脉络,建成以县、乡、村及专用道路2443.25公里农村公路为支脉的公路网,道路交通事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局。据史料记载1990年全县共修建的18条157.23千米的农业干渠,到建成都兰县西台水库、哇沿水库、伊克高水库、哈图水库、等重要水利设施,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得到全面保障,农牧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水质达标率达100%。借助项目支撑、对口支援等有利契机,实施旧城区改造、棚户区改造、新农村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一批项目,县城和特色小镇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层级结构趋于合理,城乡融合发展不断加快,城乡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生态环保留得青山绿水。都兰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聚力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扎实开展城乡人居环境专项治理、农牧区人居环境治理“厕所革命”,“街长制”工作取得实效,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到95.35%,城乡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积极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实施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河流生态环境、自然保护地等专项恢复治理工程。持续实施国土绿化三年提速行动、防沙治沙、三北防护林、草原保护等生态工程,建成民生公园、健康公园、文体公园、援青公园等为一体的“口袋公园”。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14%、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达52.9%。2015年成为全州唯一获得国家级生态保护和建设示范县的地区,2023年都兰县林草局荣获“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社会事业提升幸福指数。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都兰的文化、体育、卫生、科技事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逐步发展起来。全县建成县级医疗机构4家,乡镇卫生院10家,打造“示范(旗舰)中蒙藏医馆”5家。建立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医疗网格、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建成民族体育场、县(乡)文化馆(站)、图书馆、电影院、农牧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民健身工程,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35个项目入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事业与全县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104.95%、97.64%、98.57%,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100%,全县义务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教育事业实现了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转变。
平安建设构筑和谐社会。都兰县着力抓好防风险、除隐患、保平安、促发展工作措施落实,坚持以精神文化活动夯实“平安都兰”建设根基,全面落实法律“九进+”,整合交通、矿山、水利、气象等13个数据平台打造都兰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县、乡、村三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实体化运行,平安细胞创建率达100%,校园法治副校长配备率达到100%,114个村(社区)法治阵地全覆盖,全县刑事、治安、电信诈骗、信访案件明显下降。香日德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香日德镇班禅行辕被评为青海省第二批“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示范寺观教堂”,都兰县委政法委被评为2017至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
民族团结汇聚磅礴力量。都兰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1949年后,随着柴达木盆地的开发,大批各族群众相继迁入,都兰人口剧增,民族成分增多。70年来,都兰县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教育引导各民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建成香日德民族团结民族团结一条街、都兰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等教育宣传阵地,进一步推进民族团结向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转变,巩固和深化全县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2017年被命名为“全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2023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精神文明推崇美德风尚。都兰县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五星级文明户”“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文明单位结对共建美德乡村、移风易俗教育引导等活动,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狠抓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密切关注网络舆情,正确引领全社会思潮主流,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正能量。先后推选出省州级道德模范5人,县级道德模范10人,新时代好少年16名,创评“五星级文明户”14196户。
党的建设夯实执政之基。都兰县始终重视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先后开展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切的突出问题,党员干部执行力明显增强,党风政风持续好转,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全县党组织和党员从1978年的127个1273人发展为226个4909人,党的基层组织不断巩固壮大,党的政治功能不断强化。
七十载栉风沐雨,七十载如歌岁月;七十载砥砺奋进,七十载春华秋实。一串串数字,一组组图表,客观展现了70年来都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也激励我们更加发愤图强,担当作为。站在新的时间节点,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秉承“扎根高原、敬业奉献、和谐共融、迎难而上”的都兰精神,真抓实干、久久为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都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