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乌兰:党建引领新风尚 乡村振兴添活力
发布时间:2024-08-13 15:04:1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党建强,则发展强。近年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走进乌兰县的乡村,处处能感受到党建引领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活力。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乌兰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勇担使命、积极作为,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和“先锋队”。
串起“产业发展链”激活区域党建“新引擎”
乌兰县将党建引领经济发展为重点,不断创新,其中以柯柯镇效果最为显著,柯柯镇在镇党建联盟的领导下构建起了“东沙沟村集体耕地-南沙沟村农机服务-西沙沟村、纳木哈村特色养殖-赛什克村粮油加工-怀灿吉村线下体验店”产业经济链,其中南沙沟村农机资源为东沙沟村土地托管项目提供“从种到收”全程托管式服务;东沙沟村、南沙沟村蓄草、秸秆资源为西沙沟村和纳木哈村养殖小区提供牛羊及骆驼饲料来源;西沙沟村养殖小区和纳木哈村骆驼养殖小区有机肥资源为东沙沟村集体耕地提供天然肥料;西沙沟村及纳木哈村为怀灿吉村提供优质农畜产品,达到资源互享、经验互教、产业互融,通过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推动形成区域内经济小循环,实现组织经济生态效益共赢。
赛什克村粮油加工厂
其中,东沙沟村自愿为赛什克村提供小麦以及菜籽等粮食进行粮油产业加工,随着粮油加工厂的运行,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将自家的粮食送到这里来进行加工处理。通过产业链条发展,达到资源互享、经验互教、产业互融,通过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推动形成区域内经济小循环,实现组织经济生态效益共赢。“我们的粮油加工厂已经运营快一年了,油坊运营起来后,不仅增加我们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我们的农户也能进行利润分红。”赛什克村党支部书记马东说。
明日再迈新征程,乌兰县柯柯镇将以党建工作一体化推动村级发展一体化,持续发挥好党建联盟的引领、服务、保障作用,聚焦服务发展,积极探索跨层级、跨领域、跨部门有效联动形式,丰富联盟内容、完善联盟机制、促使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工作资源破壁融合,进一步凝聚起推动柯柯镇高原特色农牧业强镇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柯柯镇赛什克村粮油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村集体经济注入了强劲活力,更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整合,带动了周边村庄的共同发展,形成了区域经济的良性循环,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盘活民俗探新路发展产业促增收
随着乡村旅游业的持续升温,乌兰县希里沟镇河东村不断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围绕“支部引领、乡村美丽、产业兴旺、村民富裕”这一主线,依托“全国森林乡村”禀赋,积极申请乡村振兴项目全方位打响“撒拉风情”招牌,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把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汇聚产业“金”,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河东村撒拉族民俗风情园
“立足于特色民族餐饮,我们打造了河东村‘撒拉族民俗风情园’,满足客人餐饮需求,同时以此为契机,提供了8-10个工作岗位,解决了村内部分村民就业问题,使村民积极参加村集体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减少了村集体收益外流。”希里沟镇党委副书记张芝香介绍道。
“党建引领带路子,精准施策迈步子”。河东村充分发挥地域特色优势,以泉水湾沙漠公园、都兰湖湿地公园、希里沟古城墙、希里沟镇民俗文化馆等为依托,打造旅游产业带,带动村内家庭宾馆、民宿旅游、农产品采摘等附属延伸的服务型产业发展,丰富旅游业态,实现百姓在家门口就业的美好愿景,力争将河东村打造成我镇展示产业发展成果的“特色窗口”,走向“留住游客、带动增收”的乡村振兴路。
通过深入挖掘和传承民俗文化,河东村不仅提升了乡村的文化软实力,还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体验,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增长点,依托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发展之路。
党建引领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乌兰县乡村振兴的前行道路。从产业发展的创新举措,到生态环境的精心呵护;从文明乡风的培育塑造,到乡村治理的有效推进;从百姓生活的日益富足,到乡村面貌的焕然一新,党建工作贯穿始终,为乡村振兴发展大局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未来,乌兰县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强化党建引领,不断探索创新,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举措,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鲍娜好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