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大路各朝天,科技种菜看这边
发布时间:2024-08-19 16:36:57 | 来源:人民网 | 作者:刘海天、汪国义 | 责任编辑:吴一凡——全国蔬菜绿色生产技术现场交流会见闻
8月15日,全国蔬菜绿色生产技术现场交流会在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曾家山举行。这是一场蔬菜产业峰会,来自河北、浙江、福建、重庆、西藏等16个省(市、区)的蔬菜技术推广负责人汇聚于此,交流蔬菜种植技术,谋划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次交流会,分为室内交流和现场观摩两个环节。现场观摩环节的三个点位上,展现出科技种菜的三方面内容。与会代表们在在海拔1800米的高山点位上认真查看、深入讨论,探寻着科技赋能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光明前景。
择优培育新品种,多头发展富乡村
现场观摩第一站,是朝天区两河口镇吉庆社区。四川省农科院与朝天区政府共建的四川省首个高山露地蔬菜(曾家山)实验站、高山蔬菜科技创新与成果示范基地均位于此。
参观蔬菜基地。汪国义摄
代表们在现场了解到,实验站和基地利用科技创新方法,实现了蔬菜品种更新换代和结构调整,帮更多村民走上了蔬菜致富的道路。
“近年来,面积120亩的基地围绕朝天传统的甘蓝、辣椒等主导蔬菜产品,引进线椒、菜椒、螺丝椒、牛心甘蓝等新品种150余个,评出优质抗病高产新品种20余个,示范面积达5000亩。”实验站和基地现场负责人、四川省农科院园艺所副主任苗明军在简短的介绍中,关于“新品种”的词汇用得最多。他说,今年辣椒市场行情好,产地收购价维持在3元每公斤左右。按亩产4000公斤算,单季辣椒亩收入轻松过万元,当地群众种植积极性很高。
除蔬菜品种更新换代外,结构调整也很关键。为实现朝天高山露地蔬菜产业持续稳健发展,当地立足曾家山气候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在以往甘蓝、辣椒的基础上引进了西葫芦、无蔓小南瓜、无筋豆、嫁接茄子、高品质番茄、秋葵等特色蔬菜新品种50余个,示范面积达2000余亩。
据了解,朝天区蔬菜种植面积约30万亩,年产量突破100万吨,销售产值达12亿元,基地乡镇村民人均蔬菜收入达1.5万元,占种菜村民人均收入七成以上。
时令蔬菜连春夏,无缝衔接生长忙
现场观摩环节的第二站,是位于朝天区两河口镇两河村的高山蔬菜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在这里,蔬菜轮种、软体水窖、山地单轨等科技赋能蔬菜生产,效果展现得淋漓尽致。
小车飞驰菜田间。汪国义摄
“长期种植蔬菜的村民发现,市面上平头甘蓝种植面积大、市场价格波动大、根肿病发病率高。”朝天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沈万全说,为快速破解这一现状,朝天区近年来研发集成高效种植模式,合理进行茬口安排,实现了早春牛心甘、越夏辣椒的轮种。
代表们在现场了解到,牛心甘头年11月上旬育苗、次年3月上中旬移栽、5月下旬采收,越夏辣椒4月中下旬育苗、6月上中旬移栽、8月中旬至10月下旬采收,无缝种植采收实现了一地两收。
在大片菜地里,一条条单轨顺着地形蜿蜒向前,轨道上的运输车里装满了辣椒。发动机一响,小车顺着轨道一溜烟地开往目的地。沈万全说,在曾家山,像这样的单轨有40多公里,配备有单轨运输车40多辆。同时,为解决高山水源不足问题,基地里还配备了6处130立方米的软体水窖,雨季囤水、旱季使用,可有效缓解旱情。
陕西省太白县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主任赵志国认为,这些高科技的运用不仅实现了蔬菜高产多收,而且有效节约了劳动力成本,让村民发展蔬菜产业显得更省心、更轻松。
冷链物流到地头,优质蔬菜远方游
现场观摩环节的第三站,是位于朝天区曾家镇大竹村的曾家山蔬菜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这是一个集社会化服务、农机装备、高山蔬菜商品处理、冷链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点。
处理新鲜蔬菜。汪国义摄
在高山蔬菜冷链物流与商品化处理中心,经人工精心挑选的刚采摘西红柿,进入全自动清洗流水线,然后装盒、秤重、贴标,进入预冷区后,再进入冷库暂存,静待发货。
据四川省农科院加工所副所长高佳介绍,这里已建成集原料进出装卸、分级整理、快速预冷、机械化清洗包装、周转贮藏、产品检验于一体的蔬菜采后处理生产线,年处理蔬菜2万吨,覆盖高山蔬菜产区3万余亩,年销售额近亿元,产品远销重庆、武汉、杭州、澳门等60多个大中城市和地区。
一位来自安徽省池州市农技推广中心的高级农艺师认为,在蔬菜产区建冷链物流与商品化处理中心,可以让蔬菜产品卖得更远、价格更高,真正实现优质优价。
据悉,像这样的农产品仓储保鲜库在朝天区有1.8万立方米,分布在以曾家山为主的10个镇,涉及24个村和1个工业园区。
朝天区给自己的蔬菜产业发展定了个“小目标”:到“十四五”末,全区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年度总产量100万吨,将蔬菜产业打造成50亿元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蜀道向天开,幸福朝天取。在古蜀道旁,新科技正在赋能新农业,创造古人不敢想象的幸福生活。(刘海天、汪国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