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龙安村:边寨焕新 幸福加码
发布时间:2024-08-29 10:21:25 | 来源:云南日报 | 作者:殷洁 管毓树 娄新月 | 责任编辑:吴一凡龙安村新貌记者殷洁/摄
南洼河蜿蜒流淌,一河分两国,一寨连千家。位于陇川县陇把镇中缅边境的龙安村,汉族、景颇族、阿昌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富庶的土地上,共同守护着10.8公里的国境线。
新秋又至,水稻、甘蔗、砂糖橘酝酿着这一季的收获。驾车沿平坦的柏油路往坝子中去,宛如从绿色潭面划过。
“土地闲不得”
产业渐盛结构向优
一路绿意,稻花飘香。“龙安”在景颇语里意为“神龙栖息的地方”,3个民族世代相依于此,不同的民族风俗构成了共同的美好家园。
车行至村委会刚停下,姚永留边擦手边快步迎上,“这两天请了工在山上做活,刚下山。”一双胶鞋、一身迷彩服,黝黑的脸颊、精瘦的身躯,摘下草帽的姚永留没有个“书记样”。
姚永留是龙安村党总支书记,更是龙安村的“产业风向标”。村委会前,不少群众又来找姚书记聊“致富秘籍”。
“书记带我们种起砂糖橘,娃娃读书钱不愁了,老人瞧病也拿得出钱喽。”“书记,今年准备咋个带着大家发展产业?”“书记,你说咋干就咋干,我们听你的。”
曾经的龙安村是贫困村、“后进村”。如今,月亮湖边,红墙瓦房鳞次栉比;以前牛屎满地的小道成为双车道柏油路;雨污分流、“五网入地”,天然气通到了家家户户。
“从脱贫攻坚到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党和国家的政策处处为我们着想,跟着党和国家走,龙安不可能掉队。”姚永留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鼓励大家不能满足于甘蔗、水稻、烟草“老三样”产业,而是要继续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丰富农产品供给。
支部引路,一呼百应,家家户户清腾田地、增种新作物。兴蚕桑、拓生姜、推砂糖橘,一场与土地密切相关的产业结构升级在边陲小寨火热开展。
通过“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采取订单收购、土地流转、资金入股等方式,农户获得保底收益和工资、租金收入,实现多途径增收。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2.88万元,今年有望突破40万元。
依托产业的坚实发展,脱贫村逐步向现代化边境幸福村蝶变,脱贫户人均收入近1.5万元。姚永留也从种植大户成为了“德宏好支书”“德宏州脱贫攻坚优秀好村官”。
龙安村勾勒着新的农业版图:2800亩甘蔗、400亩烟草、500亩砂糖橘、400亩生姜、300亩蚕桑,广袤的田野上又将播下新的希望。
“回乡发展也不错”
项目成势活力迸发
“这个水上项目没选在州上,建在我们村子里,你说我们骄不骄傲嘛。”康康百货老板娘雷祖多每天下午6点30分都要赶往陇川欢乐水世界的百货分店清点货物。
雷祖多邀记者一同前往,一路上,她介绍起这个今年4月刚开业的项目。
造浪池、大喇叭、漂流河等水上娱乐设施一应俱全;滇西南地区占地面积最大、设施最全;投资1.4亿元……
雷祖多小跑进店,正值游客散场,迎来又一波销售高潮。2008年,康康百货是龙安村第一家也是唯一的百货店,现在一条主路上就有10余家百货店。当记者问及是否怀念“一家独大”的时候,雷祖多立马摇头:“那个时候一瓶矿泉水都卖不出去,一天只能卖几十元,现在竞争大了,但是机会也多了。”
“最多的时候我一个月要进七八万元钱的货,在外打工的老公也回来帮忙,百货店养活了我家六口人。”雷祖多因为百货店生意实现了梦寐以求的一家团圆。
龙安村的许多年轻人也选择了归乡就业。在水世界工作的杨定普锁好商铺门,正准备回家。“一个月2300元的工资跟在梁河县工作的时候差不多,但是因为在家门口就业,幸福感强了许多。”
“你看,那边是龙安土砖文化驿站,10月份就要开业,到时候游客的玩处更多,我们的工作岗位也更多喽。”杨定普指着前方说。记者顺着杨定普指的方向看去,一座土砖风格与白族民居结合的建筑群已基本建成。
杨定普拿出手机拍照发到同学群:“龙安越来越漂亮,你们有空多回来看看。”
“国旗就是底气”
青山为证齐心共筑
直线距离龙安村委会500米处,便是龙安守望亭。绿竹掩映,龙安守望亭紧邻南洼河,界河旁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守望亭内高悬“卫我河山”4个字。
守望亭内,一场爱国主义教育正在开展。
“妈妈从小就教育我要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国旗。”景颇族姑娘尹宽扎回村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家门口插着的国旗是否完好。村民刀勒布则接过话茬:“下地干活时远远看到国旗,心里就有底气,干得踏实。”村民熊么批说:“每次升国旗,我儿子都会跟唱国歌。”
不远处,“龙安义警”的红色旗帜十分醒目,巡边队伍的步伐坚实有力。这支由热心村民组成的队伍有50余人。在陇把边境派出所民警的带领下,他们积极参与边境巡逻防控、法治宣传、纠纷调解等工作。这一创新方式充实了群防群治力量,实现了村民和、龙安稳、边境兴的美好愿景。
一阵秋雨洗过,晚霞铺满村庄,青石板路上跳动着金色的光芒。南洼河如一幅流动的画卷,记录着龙安村的故事,奔向远方。
(来源:云南日报 记者:殷洁 管毓树 娄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