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共和:第一民族寄宿制小学教师豆拉加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24-09-13 16:15:2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豆拉加,男,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第一民族寄宿制小学教师,1994年7月参加工作。他三十年如一日默默奋战在教育战线上,一步一个脚印,从偏远的乡村小学到共和县民族寄宿制学校,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当中,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为学生点亮了知识的明灯,书写了一曲动人的教育乐章。
在教学工作中,他始终保持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教学态度。精心备课,认真授课,力求使每一节课都生动有趣、富有成效。无论是课堂讲解还是课后辅导,他都能耐心细致地解答学生的问题,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成长。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积极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比如小组讨论、书法比赛、分享学习心得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他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活情况,面对学困生,他因材施教,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面对面点对点补课,有时学生提出的一个问题,一天要回答几十遍,他都耐心地给予解答,他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时刻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学生;对心理有困扰的学生,他耐心倾听劝导并提供帮助。为了能让学困生及时跟上学习节奏,他利用午休或课余时间辅导,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和表扬,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课堂上,他是受人尊敬的教师,课堂外,他是同学们的知心朋友。当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他用心开导,安抚受伤的心灵,鼓励孩子们永远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和挫折。
在专业发展方面,他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努力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他还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贡献自己的力量。他非常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定期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策略,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生活条件,尤其是寄宿生的生活,他像学生父母一样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的一举一动,一事一物,他既当父母,又当老师。为了让孩子们在学校有一个温馨、快乐的生活环境,在他的办公桌抽屉里随时能看到为孩子们准备的针线、创可贴、感冒药等。只要班里有个头疼脑热的孩子,他就跑前忙后地送药、量体温,带生病的孩子去医务室观察;班里孩子校服破了,纽扣掉了他就当场缝补,孩子没有钢笔或者没有本子,他就掏钱自己购买学习用具等······,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在潜移默化中温暖着无数个孩子,孩子们既能得到人文关怀和关爱,又能受到激励与鼓舞。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发挥自身专业特长,所带的藏文书法兴趣班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兴趣浓厚,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培育出一批热爱书法、热爱生活的好苗子,孩子们先后在校内外的各类书法比赛中获得奖项,并参与校内外组织的各类书法活动,曾多次受到各级各类表彰,比如:2008年《小马过河》被评为全省民族地区现代远程教育应用与效益发挥现场会展示课例;2014年荣获全省第一届中小学作文评比活动指导奖;2016年荣获从事乡村教育工作满十五年贡献奖,获得共和县中小学教师藏文书法比赛三等奖;2019年荣获全省第二届中小学作文评比活动指导奖,获得共和县中小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三等奖;2022年荣获全州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荣获一等奖;2023年荣获全县首届中小学藏语文征文大赛优秀指导奖;荣获全县中小学书法大赛优秀指导奖;2023年他被评为全县“优秀书法教师”。
自任教师以来,他始终把教育当作一生的事业去追求,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托起学生攀登新的高峰,用才能让知识与智慧延伸,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在三尺讲台上书写自己的完美人生,砥砺前行,成就更好的自己。他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他就是这样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教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教育的真谛,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融媒体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