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风采

​青海湟源:“小”果子 共筑产业“大”篇章

发布时间:2024-09-20 15:19:0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九月的湟水河,犹如一条灵动的绸带,悠然蜿蜒前行。带着远方的故事和希望,它一路奔腾而来,如同岁月的皱纹,诉说着古老的传说,滋养着万物生长。

地处日月山脉东麓,湟水河上游谷地,素有“海藏通衢”“海藏咽喉”之称的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因湟水河的滋养而充满灵气。这里气候适宜,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沙棘在秋风中摇曳,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独特的营养价值,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湟源县风光。李琳摄

当车辆驶过西宁西收费站,沿着京藏高速一路向西。湟源峡山高水长、坡陡崖峭,地势险要。峡谷两侧,群山崔嵬,蜂峦兀立,高山相峙,峭壁千仞。绵延的群山上,林海漫漫,万木葱茏。

放眼望去,一串串黄灿灿、沉甸甸的沙棘果挂满枝头,粒粒清亮,宛如金色的海洋。近年来,沙棘产业在湟源县异军突起,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不仅进一步推动湟源县沙棘产业的发展,也为湟源县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沙棘属落叶灌木,具有耐干旱、抗风沙的特性,适宜在盐碱地上生长,且生命力顽强,一棵沙棘树就能够固定10平方米的沙层。一株株毫不起眼的沙棘树,成为改善环境的生态树、百姓致富的“黄金树”,还在生态环境改善中起到很好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作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

黄灿灿的沙棘果挂满枝头。蔡得军摄

随着《青海省沙棘资源保护利用三年攻坚方案》(2024-2026)、西宁市沙棘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5)、《湟源县助推沙棘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等关于沙棘产业规划性文件的出台、印发,湟源县沙棘产业即将迎来健康、有序、稳步发展的“黄金期”。

据了解,湟源县计划在今后三年组织开展新建采摘基地建设、改建采摘基地、森林废弃物加工利用、沙棘叶茶加工、冷链运输及储藏设施、中国沙棘造型景观树培育、中国沙棘优良品种繁育、沙棘产业管理人员及农户能力提升、良种认证、有机认证和品牌化建设等11项工作,力争把沙棘产业培育成为绿色支柱产业。

2024年5月,湟源县成功获批“创建全省沙棘产业建设示范县”,支持湟源县先行先试,为全省沙棘产业发展积累经验。

成熟的沙棘果,似橙如红,瞬间炫了心、美了目。蔡得军摄

据湟源县林草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湟源县已完成沙棘经济林改造、大果沙棘(良种)引种栽培和沙棘景观化培育基地4500余亩,正在组织实施沙棘良种抚育推广1500亩和沙棘冷冻储藏运输一体化项目一个,累计完成投资1260余万元。

除此之外,湟源县通过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加大对沙棘种植、研发、加工等环节的扶持力度。一方面,鼓励当地农民积极种植沙棘,提供种植补贴和技术指导,提高沙棘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另一方面,支持企业加大对沙棘产品的研发投入,推动沙棘产业的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湟源县申中乡前沟村的沙棘林。蔡得军摄

山河入中秋,人间正丰收。走进湟源县申中乡前沟村,沿着混凝土路往山顶方向走,沿途经过好几片沙棘林,远远望去,橙黄的沙棘果挂满枝头,与暖阳交相呼应,构成一幅醉人的秋日胜景。

2023年,湟源县将申中乡前沟村、后沟村、申中村3个村的沙棘地盘活,对计划盘活的沙棘林实施改造,开展清苗、扦插、优育等工作,为沙棘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条件。

湟源县申中乡前沟村的沙棘林。蔡得军摄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发展土特产产业,要把“土特产”这三个字琢磨透。保护好、发展好土特产,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才能持续造福当地民众。

8月24日,湟源县和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举行中国沙棘特色化挖掘高值化利用产业化开发项目签约仪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江苏省)西宁高原沙棘研究院正式揭牌,标志着湟源县沙棘产业将走向一个新台阶。

湟源县委副书记、县长董峰表示,湟源在发展沙棘产业方面具备优势,气候干燥、冷凉、洁净,灌溉条件好。同时,全县沙棘资源总量6.89万亩,其中沙棘纯林2.97万亩,占沙棘总面积的43%,做大、做强、做优沙棘产业基础坚实。此外,109、315国道穿境而过,承东启西、联疆络藏,交通便利,物流成本低廉,性价比极高。

沙棘在湟源县变成了农民致富的“金果果”。蔡得军摄

如今,沙棘产业正逐渐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湟源县也逐步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得益彰、和谐发展之路。

在未来,湟源县以东西部协作为纽带,通过建立沙棘叶茶生产线,形成“农户采摘+合作社收购+小型企业粗加工+中大型企业精深加工+互联网营销”模式,实现全链条良性循环,提高市场竞争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真正实现“青山绿水高颜值、金山银山高价值”。

文/蔡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