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纵横通天下
发布时间:2024-09-30 14:10:59 | 来源:广西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南宁至湛江高速公路品质路面。
西江航运干线,百舸争流。
复兴号动车组运行在衡柳线柳州铁路枢纽。陈泉任/摄
中通快递南宁转运中心物流车来回穿梭。
黄静兰 蒋美军 陈吉灿 朱栗漓 马财林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广西经历了从“出行靠脚掌,运输靠肩膀”,到“小汽车遍地跑,高铁飞机又快又好”的交通运输方式转变,记录了一个时代的进步变迁。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7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下,一代又一代广西交通人埋头苦干、担当奉献,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把一次次“不可能”变成了“一定能”,把一个个“交通梦”变成了美好现实。
乡村公路纵横交错,八桂大地铁龙疾驰,现代化港口向海而立,银鹰腾空展翅翱翔,邮政版图织线成网……广西作为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省区,交通运输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服务性和保障性作用持续增强,有力激活了广西区位优势、提升了广西竞争优势、塑造了广西发展优势。
截至2023年底,广西综合交通网总里程达到19.51万公里,基本形成了江海联动、海铁联运、水陆并进、空港衔接的现代立体交通格局,实现了从全国交通末梢到区域性枢纽、国际门户的历史性跨越,“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在祖国南疆正逐步变为现实。
1 高速奔腾破壁垒
眼下,在连山至贺州高速公路(广西段)施工现场,车辆穿梭、机械轰鸣,1000多名建设者奋战正酣,为这条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大动脉”建设按下“快进键”,全力冲刺年底通车目标。
项目旱季施工“黄金期”徐徐拉开帷幕。八桂大地上,多条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广西交通人正掀起高速公路旱季施工百日奋战的高潮,紧紧围绕“新建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900公里”的年度目标任务全力冲刺。
这样的场景,在30多年前,却如同天方夜谭。
1990年的一天,柳州至桂林汽车客运班线司机黄师傅听到回国的老乡谈论高速公路时,如同听天书。彼时,广袤的八桂大地还没有高速公路的踪影。
直到7年后的1997年5月,广西第一条高速公路——桂林至柳州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广西高速公路“零”的突破,桂柳两地时空距离从此大幅缩短。那位被“天书”激起好奇心的黄师傅从此将他的班线从普通公路搬到了高速公路上,见证了广西公路发展和时代的变迁。
时间的指针向前拨75年,受战争灾害及严重水毁的影响,广西能通车的公路仅有555公里。
新中国成立后,广西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到1978年底,新建公路1.6万公里,公路里程增至2.97万公里。2003年,广西成为全国第一个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000公里的自治区;到2008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翻了一番,突破2000公里;2012年,广西实现“市市通高速公路”;2022年,广西完成“县县通高速”的“最后一块拼图”;2023年,广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9000公里,位居全国前四,累计建成高速公路出海出省出边大通道37条,基本形成“通江达海、出边出省、衔接重要枢纽节点”的高速公路骨架网络。
如今,俯瞰八桂大地,18.36万公里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借助这些织线成网的交通“大动脉”,广西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发展,沿线群众切实感受到交通带来的变革与希望。
2 风驰电掣跨山海
9月25日清晨,南宁东站,最高运行时速350公里的G3432次动车组列车呼啸驶出,10多个小时后,出现在1600多公里外的十三朝古都西安市。
历经6年多建设,作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包头至海口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贵阳至南宁高速铁路穿越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喀斯特地区,将我国西部高铁路网再向南延伸,为西部地区便捷出海提供了新通道,也为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推动沿线地区开发开放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此,山不再高,海不再远。
从群山阻隔到山海相连,贵南高铁是广西铁路建设发展的缩影。
时针回拨到1949年,彼时的广西仅有湘桂、黔桂两条铁路干线,通车里程539公里,是全国“路网末梢”。
75年来,数以万计的铁路大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极端天气和复杂地质条件挑战,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和壮志,在广西的山谷沟壑间筑起一条条钢铁长龙。
如今,八桂大地上,17条铁路干线上列车风驰电掣,铁路通车里程增至5672公里,较新中国成立初期翻了近10倍。其中,高铁营运里程从零起步,一路飙升至2212公里,位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广西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向革命老区、边远山区、民族地区铺画铁路新线,掀起新一轮铁路建设热潮。
当前,广西构建了广西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首府南宁往区内其他设区市3小时通达的高铁交通圈。
一条条铁路飞架南北、跨山越海,带来了快速与便捷、发展与机遇……
“呜——”一声汽笛长鸣,9月14日9时56分,满载着来自东南亚的食用植物油、铜版纸、石英砂等货物的X9596次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从钦州港东站缓缓驶出,2日后抵达重庆小南垭站。
今年以来,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累计发运货物突破60万标箱,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颁布实施5年来,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累计运输货物超300万标箱。
得益于广西高铁跨越发展,客货分线持续释放货运能力,广西常态化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中越班列、中欧班列,“三轮驱动”向海、往南、朝北挺进,助力广西打造“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助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眼下,南珠高铁南玉和玉岑段、南凭高铁崇凭段、柳梧铁路、黄百铁路等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不久后,这4条钢铁银龙又将驰骋于八桂大地。
3 通江达海链全球
千里西江,百舸争流。
位于梧州市的长洲水利枢纽船闸,宽阔江面上,满载货物的货船排队通过船闸,连绵的船队沿着西江一路向东,通达粤港澳大湾区,构成一幅黄金水道繁荣兴旺的图景。
这样的场景在75年前,对世代居住在西江边上的耄耋老人李彩英而言,简直无法想象。
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仅在南宁、梧州等城市拥有简陋码头40多座,内河航道几乎处于天然状态,基础设施仍较落后。
改革开放后,广西在全国率先探索并在西江成功实践了“航电结合、以电促航、滚动发展”的内河航运建设模式,实现了南宁到广州通航千吨级船舶的目标。2008年,广西作出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重大战略部署。2014年,国务院批复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在一系列政策影响带动下,西江航运进入到3000吨级时代,建成总通过能力超亿吨的长洲水利枢纽船闸等一批重点枢纽船闸项目。
截至2023年底,广西内河航道通航总里程达5868公里,其中三级及以上航道约1407公里,形成直达港澳和东盟的出江出海大通道。
水运的蓬勃发展,托起产业振兴梦。
2023年,广西水路运输货运量、港口货物吞吐量及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 4.5亿吨、6.6亿吨、957万标箱,呈现持续向好、稳定增长态势。北部湾国际枢纽海港加快建设,集装箱航线总数达76条,其中外贸48条,可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及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4.4亿吨、802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8.5%,14.26%,北部湾港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双双跻身全国前10。西部陆海新通道广西海铁联运班列开行数量从最初的178列增至2023年的9580列,年均增幅超90%。今年1至8月,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达2.9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582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4.4%、16%。北部湾港通过不断拓展东盟国家往来航线,提升作业能力,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各项重点货源不断增长。
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
当前,世纪工程平陆运河关键控制性工程——三座梯级枢纽均已进入混凝土浇筑高峰期。
在第一座梯级马道枢纽,站在两岸巨大的高边坡往下看,60多米深的基坑内,塔吊林立,钢筋交错。工人们挥汗如雨、默契配合,同步搭建钢筋骨架和支模,为接下来的混凝土浇筑做足准备。
“开工建设两年来,截至8月31日,平陆运河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87.7亿元,土石方开挖量达2.23亿立方米。”广西平陆运河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长程耀飞说道。
两年多后,这条全长134.2公里的梦想之河,将让广西江海通达、贯通内外。“一江春水向南流,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美好图景,正逐渐成为现实。
4 翼展长空搏云天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广西老百姓来说,乘坐飞机出行几乎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即使在改革开放之初,乘机出行仍遥不可及。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民航从服务“高端小众”转向服务“普通大众”,更多的人开始选择乘坐飞机,更多的人坐得起飞机,乘坐飞机逐渐成为现代人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条条航线的开辟见证着民航成长的轨迹。
广西民航在全国起步较早,1952年,广西第一条航线昆明—南宁—广州航线开通,这是全国开通的第7条航线。1956年,广西第一条国际航线广州—南宁—河内航线开通,拉开了拓展国际航空大通道的序幕。1958年,广西第一条区内航线南宁—梧州航线开通,实现了首个市市通航。2024年,广西累计开通航线333条,可通航国内外119个城市,基本形成了省会通、东盟通。
“要开放,建机场;要想强,上民航”早已成为共识。
改革开放前,广西民航建设投资少、机场规模小、设备设施陈旧、航线航班少、客货运输量不大,广西境内仅有南宁和桂林两个机场。改革开放以来,广西运输机场建设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不断阔步向前,一座座现代化航空港从一片片荒芜贫瘠的土地上拔地而起,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北海福成机场、柳州白莲机场、梧州长洲岛机场建成投产,百色机场实现军民合用,广西机场布局实现优化和完善。目前,广西已成为中南地区民航运输机场最多的省(区)之一。南宁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的投入运营,也使广西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式进入“空铁联运”时代,交通一体化正逐步从蓝图变为实景。
眼下,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和T3航站楼建设如火如荼,明年第二跑道将建成投运,三年后,形如“双凤”的航站楼,即将展翅高飞。
5 邮传万里畅互联
“农村的路好了,快递车下乡更方便了。通过电商渠道,我种植的5亩融安金桔,每年刚上市就被抢购,日子越过越红火。”融安县大坡乡下寨村的村民高兴地说,这些大山里的优质土特产,也曾因山高路远、信息闭塞而难以走出大山。而今,广袤的八桂大地上,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网络越织越密,寄递物流服务提质降本增效,越来越多的农村“瑰宝”出村进城,消费品顺畅下乡,有力提振了农村生产消费。
农村物流是连接城乡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纽带。
近年来,广西加快完善农村公路基础路网,持续发力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着力在寄递网络布局、完善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服务产业等方面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形成“一网多能、一点多用、统仓共配”格局,全力打通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消费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广西每年寄递农特产品包裹近3亿件,带动产值超210亿元。
2014年,国家邮政局正式启动了“快递下乡”工程,2020年换挡升级启动“快递进村”工程,广西也紧跟步伐。2018年,广西实现所有建制村100%直接通邮;2022年,广西全面实施“快递进村”工程;2023年底,广西289个抵边自然村实现全面通邮。
广西邮政寄递服务网络不断延伸,覆盖城乡、直达全国、连通东盟、功能集成的服务网络基本成型。如今,邮政物流网点遍布城乡,无人机投递、机器人分拣也屡见不鲜。在通达四方的快递网络上,“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加速照进现实。
一“路”通,百业旺。
未来,广西将加快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提升综合物流服务能力,扎实推进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建设,积极推进构建两湾间快捷物流网络,以“物畅其流”便利化为“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贡献力量。
75载风雨兼程、砥砺奋进,广西交通事业积淀了宝贵的发展经验和充足的底气。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广西交通人抢抓机遇,锐意进取,超常规推动全区交通运输事业实现追赶跨越发展,蹚出了一条富有广西特点的‘大交通’发展新路子。”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可表示,广西交通人将珍惜伟大时代机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和交通运输部的决策部署,以改革的精神、奋斗的姿态,继续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继续埋头苦干、担当奉献,再接再厉、再立新功,扎实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以实打实的成效回报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心关切,回应全区人民对交通美好出行的热切期盼,加快建设交通强区,努力当好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的开路先锋,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更好发挥先行引领和服务保障作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