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新闻

青海共和:让农牧民看病有“医”靠

发布时间:2024-10-16 13:36:4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共和县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北靠青海湖,南临“母亲河”黄河,是青藏高原的东门户。共和县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有脱贫人口4410户14762人,监测对象总计331户1229人。近年来,共和县始终把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摆在重要位置,推动重点监测对象核准率、重点监测对象患者救治管理率、监测对象签约率、慢病患者年度随访率均达到100%。围绕“头疼脑热在乡村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在县解决”的目标,做好患病群众帮扶工作,建立上下贯通的紧密医共体,完善医疗服务软硬件设施,不断筑牢群众因病返贫“防护墙”,织密服务基层群众“健康网”,打造群众便捷就医“新体系”,患者县域外转诊人次由2021年660人次下降至2023的302人次,县域内就诊率由2021年的90.1%提高至2023年的95.8%,群众就医体验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医防联动 筑牢群众因病返贫“防护墙”

疾病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路上的拦路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以来,共和县坚持“四个不摘”,落实落细基本医疗保障政策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为了减少患病群众因看病住院返贫或致贫风险,除了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困难户这三类重点人群,共和县还将一般脱贫户列入支持范围。共和县卫生健康局局长才项介绍:“针对这类群体,县乡各医疗机构均开通了绿色通道,全面实行‘先住院后结算’‘一单式’结算服务,以及‘六减免’政策,像他们去医院看病,挂号费免除,床位费、检查费、检验费等减免10%,做一个心电图20元,只需要付18元。如果住院,医院不收押金,再加上‘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保险’等,基本上可以报销90%的费用,大大降低医疗费用。”

截至目前,共和县累计完成防止返贫监测对象35种大病救治871个,纳入已入院或纳入签约管理病例871例,救治或管理率达100%;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共减免2208人次,减免费用达9.6万余元。

从源头上防范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共和县还积极开展免费健康体检和“两病”闭环管理。从2022年开始,由财政出资,按照每人100元的标准,将18~59周岁的人群也纳入体检范围,自此,实现了全民免费体检全覆盖。

才项说:“对于体检结果,实行分类健康管理和干预,尤其对于‘两病’重点预防。如果查出有高血压、糖尿病初期症状,需要在门诊用药治疗的,我们为其免费发药。对体检发现的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等,我们对其进行免费治疗。对发现的肿瘤患者、特殊重大疾病患者建立‘1+1+1’精准健康管理体系,每1名患者由1名村干部、1名乡村医生结对服务,村干部落实患者年度医保缴费、大病救助、家庭困难救助申请,协助医务人员开展随访工作。”

在恰卜恰镇卫生院,下塔迈村村民王志财刚刚用妻子范玉香的社保卡从药房领完药,他说:“她是在上次体检中查出血糖高,今天帮她领了一盒二甲双胍,吃这个效果还可以。关键不花钱,对我们来说没有啥经济负担。”在卫生院“两病”免费药品展示栏上,高血压和糖尿病药品各有5种,每个人都可以根据医生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药。

对于为什么如此重视全民体检,共和县中医院副院长祁海德解释:“体检就是把疾病筛查出来,提前进行干预,如果高血压、糖尿病不加以控制,有可能引发脑出血、肾脏透析等重病,不仅病不好治,而且花费多,也容易致贫。”

上下贯通 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值”  

大医院患者扎堆,小医院门可罗雀,长期以来,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仍存在短板、亟待提升。

为了让更多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共和县组建以县中医院牵头、各乡镇卫生院和各村卫生室为成员的紧密型医疗服务共同体,建立人才流动、双向转诊等七项机制,实行人事、财务、资产、业务、药品、绩效、信息、医保“八统一”管理,将中藏医药、全民健康等服务贯穿其中,实现县乡村上下贯通、一体化运行、连续性服务。

在沙珠玉乡卫生院,26岁的医生穆海赟,正在有条不紊地给村民做X光数字摄影检查,很快东主才让和格日卓玛一对夫妻就做完了检查。卫生院院长王希珍开心地说:“这个年轻人,去年到总院不仅学习了中医适宜技术,还学了如何拍片,像今年我们卫生院新配备的DR设备,他就可以很熟练地操作使用了!”

王希珍介绍,自从建立医共体后,总院和分院(卫生院)人员之间的交流更多了,不仅分院的医生可以到总院进修学习,总院的医生也会到分院坐诊指导。“今年总院的一位B超大夫来我们院坐诊了3个月,手把手教,很快提升了我们的诊断能力,现在回总院后,还随时指导我们业务。”对于医共体内人员双向流动机制,王希珍感触很深,她认为,双向流动能够有效地提升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加快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共和县还发挥援青专家的作用。江苏省常州市是共和县的对口支援单位,先后派驻了“组团式”帮扶团队9人。共和县中医院及时组织援青医疗专家及院内业务骨干,到所属14个医共体分院,开展医疗帮扶、巡回医疗和义诊活动,受益群众达3000余人。

共和县中医院党委书记西热尖参说:“今年5月,我们还与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完成了首次远程会诊,2例疑难病例通过线上很快获得了上级专家的会诊,为患者制定了更加完善的治疗方案。今后,我们将继续建立紧密联系,让优质医疗资源更好服务基层各族群众。”

中医诊疗历史悠久,藏医治病方法独特。共和县大力支持基层中藏医馆(阁)建设。在恰卜恰镇加拉藏医馆,64岁的藏族群众仁多,一大早就从四五公里外的城区赶到这里,等待着做针灸治疗,“这个村的藏医馆技术特别好,我肩膀有点疼,今天专门开车过来看看。”听到病人的夸奖,乡村医生斗拉本有点不好意思,不过他说:“一般村级的都称为藏医阁,而他们因为乡镇卫生院的大力支持,派驻了4名医护人员,能服务周边3个村庄,所以称之为藏医馆,现在能提供艾灸、拔罐、刮痧、针灸等6类10项适宜技术。”

在药房,既有常见的消炎药、中成药,还有一瓶瓶排列整齐的粉末状藏药,以及成盒包装的藏药。据了解,这些藏药都是海南州藏医院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医共体成员只需要每个月报需求就行。藏药管用还便宜,得到了周边很多农牧民的认可。

如今,在医共体总院的带动下,全县14个分院相继建立了“中藏医馆”,100所村卫生室中提供中藏医服务占比达75%以上,为农牧民群众提供了优质的中藏医药服务。据统计,全县有四分之一的患者选择中藏医药治疗。

软硬结合 打造医疗服务质量“新高地”  

硬件强筋壮骨,软件活通经络。共和县不断改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信息化项目,为医疗服务质量提档升级注入了强劲动能。

每到一个乡村卫生室,都可以看到诊断室、治疗室、药房标识得清清楚楚,药品摆放得整整齐齐;恰卜恰镇卫生院二层独立楼房,大厅、内科、外科、消化科诊室宽敞明亮;沙珠玉镇卫生院既有门诊楼,还有住院楼,盐疗室、沙疗室、蜡疗室一应俱全。

据介绍,共和县不断加快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在县级层面,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700万元,医院自筹290万元,建设县中医院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持续推进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共和县中医院胸痛中心顺利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在乡镇层面,投资1160万元建设黑马河镇中心卫生院业务用房,投资486万元完成石乃亥、江西沟、铁盖卫生院完善工程项目。在村级层面,升级改造全县99个行政村100所卫生室,实现标准化建设。同时,还投资1164万元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设备的配备,实现14所卫生院DR、生化分析仪、彩超、心电监护仪等医疗设备全覆盖。

一个个数字,既彰显了共和县对医疗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群众就医环境的改善。一个覆盖面广、建设规范、服务到位的乡村医疗服务设施体系基本建成。

信息化项目的建设,也提高了医疗服务整体效率。共和县开发了“E+”卫健智能管理系统,农牧民下载“医家掌上”APP就可以查询到自己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在给村民体检中,像血压、血糖、胸片、心电图、B超、两癌,这些检测项目都是通过机器直接上传到系统中,在总院医生的质控下,最终会形成一份居民健康体检报告。”恰卜恰镇卫生院院长力石加一边从电脑上演示系统的功能,一边解释,如果体检发现村民有高血压、高血糖,他们还会将村民的信息移入“两病”闭环式管理平台。“像范玉香检查出来高血糖,我们会为其发放一个血糖仪,让她每10天检测一次,结果自动上传平台,这样就可以很方便地对病人进行健康管理。”

除此之外,共和县还搭建了远程诊疗平台,医共体总院和各分院实现远程影像、心电及多学科会诊,通过分院检查、总院诊断,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数据信息互通互享,做到了让群众少跑腿,信息多跑路,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像我们最远的石乃亥镇离县城有200多公里,有了远程诊疗,可以让病人在家门口享受县级医院的服务质量。”祁海德说。

乡村医生队伍是三级医疗服务网络不可缺失的一支主力军。尤其在藏族聚居的村庄,有一名会藏语的村医,更是方便藏族群众看病。为了保障乡村医生队伍相对稳定,共和县实行乡村医生“乡聘村用”政策,全面提升乡村医生薪资待遇。

乡村医生斗本拉说:“我是2019年通过乡镇卫生院招聘进来,2022年被派驻到加拉村当乡村医生的,虽然是村医编制,但是社保都是卫生院负责缴纳。原先一年工资只有1万多,现在提高到2.6万元,还有每月绩效600元以上,以及参加公共卫生项目发放的补贴,还是比较满意的。”

如今,在共和县财政的支持下,全县乡村医生工资待遇年人均提高12260元,每个行政村基本都有2名以上的村医,他们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显著提高,全心全意地做好村民健康的“守门人”。

青海省共和县融媒体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