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度观察

【九色甘南添津彩】“高原舟”成致富宝——河北区助推玛曲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24-10-21 17:20:3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黄河第一次进出甘肃。在这里,黄河自南、东、北三个方向,环流玛曲县境433公里,形成“九曲黄河”第一个大拐弯——黄河首曲。玛曲是甘肃唯一的纯牧业县,草原面积占到全县面积的90%,这里有亚洲最大最美的湿地草原——阿万仓湿地,是一片万水汇聚的宝地。

玛曲素有“亚洲第一天然牧场”的称号(资料照片)

论地缘,天津市河北区与甘肃省玛曲县,相距近2000公里,海拔高度更是相差3600余米,由此造成两地的“迥然不同”。自2017年两区县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以来,双方不惧山高路远,跨越千山万水,通过卓有成效的合作,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携手步入了小康社会,“十四五”以来,又迈上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新征程。河北区着眼现实,转变惯用思维,避短扬长,探索出一条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成功帮扶牧业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两区县携手深入推动东西部协作,从单向“输血”到双向协作、资源共享发展,在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共同发力,让“高原之舟”成为致富之宝,为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蓄力,开创两地合作共赢良好局面。

河北区各级各界竭尽所能倾力相助,资金投入持续加力、项目支持精准有效,与玛曲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观念保持一致,同频共振。今年,玛曲县充分利用天津市帮扶资金1315万元,新改扩建阿万仓牦牛养殖基地、活畜交易市场、黄河首曲游牧人家家庭牧场产业开发示范项目,共新建牛舍1462.31平方米,水网约1000米,电网约950米,预计项目实施可直接带动养殖户1000户以上实现增收;交易市场新建业务用房749.06平方米,饲料储备库936.23平方米,围墙改造及新建 45米;打造4处具有当地游牧特色的家庭牧场。通过建立牦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基地,吸引更多养殖户加入到科学养殖、规模养殖和标准养殖中来,同时,提升改造升级交易市场,促进全县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产、供、销、加一条龙产业体系。

提升市场促进增收

“秀美玛曲,源于河水”。这里被称为“亚洲的黄金草原”,也是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黄河之肾”。连绵的湿地,让这里成为母亲河的“蓄水池”。绿水逶迤,青山相向,玛曲有“亚洲第一天然牧场”的称号。

为全力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常态化推进草畜平衡,转变传统养殖模式,有效推进舍饲养殖、短期育肥、高效出栏的现代化养殖生产模式,在河北区的帮扶下,玛曲县加快推进牦牛藏羊产业产销一体化集群化发展进程,不断提升改造活畜交易市场,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增产扩容,切实促进玛曲县牦牛藏羊产业高质量发展。

玛曲县甘青川活畜交易市场航拍图(资料照片)

眼下,草原深处的阿万仓牦牛、欧拉羊膘肥体壮。在距离县城不到一公里的甘青川活畜交易市场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来往车辆声、讨价还价声、牛羊叫声相互交织……各乡镇场、周边县的牧民们将牛羊赶到这里交易,市场迎来一年中的交易旺季,截止到九月底,活畜交易市场共交易牦牛藏羊9万余头。

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是玛曲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走进交易市场,来自四面八方的牛羊收购商争相查看牛羊膘情、不时询价议价。经过一番热烈的讨价还价后,买卖双方握手成交后走进交易市场内的检疫办公室办理检疫手续。检疫办公室内,来自全县9个乡镇(场)的畜牧兽医工作站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为交易成功的客商及时办理手续。

天津援甘干部,玛曲县委常委、副县长刘恒贝介绍,玛曲县活畜交易市场是甘南州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的活畜交易中心之一,占地面积超130亩。市场配备牛羊圈养棚、饲草棚等基础设施,提供牛羊托养、检验检疫、牲畜交易等服务。“每年9月至12月是交易高峰期,每天有500多人来这里交易,日交易量最多时近2000头(只、匹)。”刘恒贝说。今年,玛曲县农业农村部门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和入户走访、发放宣传单、悬挂横幅等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鼓励牧民群众加大牛羊出栏量,不断帮群众算好经济账,深入分析养殖效益,加快调整养殖结构,积极动员引导群众多出栏、快出栏,激发了广大牧民群众牲畜出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畜交易市场由牲畜出栏淡季每月每隔10天至少开市交易1天的定期开放市场,提前近1个月进入每日开放销售期。

“我们这里每天有拖牛羊的300多辆车,其中羊的交易成功率是50%,牛的交易成功率是30%。”玛曲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局长杨新华说。

重视保护繁育良种

天津援甘干部、甘南藏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郑桂亮说:“近年来,甘南州把强化甘南牦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摆在突出地位,以保种选育为前提,加快良种化繁育体系建设;在玛曲县、碌曲县、夏河县、合作市、卓尼县的23个乡镇和玛曲县阿孜畜牧科技示范园区、碌曲县李恰如种畜场划定甘南牦牛保护区,建立保种场,进行科学选种选配,并建立了8个州级牦牛繁育示范点。”

被誉为“高原之舟”的牦牛是玛曲牧民的致富之宝

如今,河北区和玛曲县携手做好牦牛保种选育、做强甘南牦牛“芯片”的工作,已在甘南草原全面铺开。天津援甘干部、玛曲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张海峰介绍,始建于1980年的玛曲县阿孜畜牧科技示范园区,是甘南牦牛良种繁育的一面旗帜。在河北区100万元帮扶资金的支持下,阿孜畜牧科技示范园区完成了冻精仪器设备与常用耗材采购、冻精生产与人工授精技术推广示范及培训,聘请了种公牛驯化人员。今年8月29日,园区顺利完成了甘南牦牛精液采集和冷冻精液制作,成功制作出甘肃省第一剂甘南牦牛冷冻精液,这将有助于优质种公牛基因的广泛传播和保存,提高繁殖效率和后代品质,推动甘南牦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今年,阿孜畜牧科技示范园区顺利建成甘南牦牛种公牛站。此次甘南牦牛冷冻精液的成功制作,标志着甘南牦牛提纯复壮和选育繁育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甘南牦牛本品种提纯复壮、保种选育、种群结构调整、种质资源优化等工作将变得事半功倍。同时随着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优质牦牛种公牛的基因将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和保存,繁殖效率和后代品质将得到显著提升,这也为牦牛养殖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目前,玛曲县阿孜畜牧科技示范园区与多所高校、单位及科研院所保持密切协作,开展甘南牦牛保种选育、提纯复壮、种畜生产、饲草料营养调剂和疫病防治等方面的研究,为甘南牦牛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撑。

拓展市场树立品牌

近年来,玛曲县以创建农业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为载体,调整产业布局,优化畜情结构,全县现有三家牛羊肉深加工规上企业、一家牦牛乳制品规上企业、五家有机肥加工企业,形成了“育繁推、种养加、产供销”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了坚实基础。

河曲马场新型畜牧产业科技示范园(万头牦牛养殖基地)依托现有马牛羊獒基地项目设施,以 5个村的畜群为基础,重点发展牦牛养殖、育肥,通过“基地+企业+牧户”的模式,与县畜产品龙头企业合作开展牦牛圈养、科学育肥、订单销售,缩短出栏时限,增产增效,通过“场部盘活设施设备、指导村委会壮大集体经济、引导牧民转变经营模式、合作企业发挥资金、技术、管理及市场营销优势”,实现强强联手、抱团发展,通过示范带动,加快改变传统畜牧业生产模式,探索建立现代生态、科学、专业、高效的畜牧业生产模式。

今年7月,玛曲县阿万仓牦牛养殖基地正式揭牌。基地建设项目今年总投资400万元,全部为东西部协作资金。通过建立牦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基地,大力提升牦牛标准化养殖规模,提升成牛商品质量,吸引更多养殖户加入到科学养殖、规模养殖和标准养殖中来,使养殖户收入显著增加,脱贫成果更加稳固,投产运营后预计年出栏牦牛10000头、销售额达6000万元,年增收达300万元。

天津援建的玛曲县阿万仓牦牛养殖基地

此外,河北区还依托天津高端消费市场,对甘南牦牛肉产品进行了高端化包装和品牌化打造,积极拓宽销售渠道。截至目前,玛曲县认证绿色食品1家,产品2个;无公害产地认定1家,产品认证1个;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2个,申报名特优新农产品玛曲牦牛肉1个,申报“甘味”知名企业商标品牌2个。以持续做强龙头企业、农牧民收入不断增加为目标,组织召开玛曲县畜牧产品等特色产品推介会,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和渠道推动产销对接和拓展产品销售市场。截至2024年6月底,各类牲畜存栏89.6万头(只、匹),其中牦牛存栏53.9万头。各类牲畜出栏8.44万头(只、匹),其中牛出栏2.38万头,奶产量1.16万吨。

河北区助力玛曲县对甘南牦牛肉产品进行高端化包装和品牌化打造

刘恒贝表示,河北区将进一步立足玛曲县资源禀赋,发挥特色优势,把牦牛产业作为农牧民群众增收的重要支柱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以健全牦牛产业链为主线,全力构建牦牛种业发展、科学养殖、精细加工、流程溯源和品牌营销体系,不断开拓天津消费市场,加大消费帮扶力度,推动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东西部协作新篇章。

(撰文、摄影、视频/吉宝刚 联合出品/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天津市援甘前方指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