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开遍三江源
发布时间:2024-10-23 14:08:3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雪山巍峨,草原辽阔,湖泊澄澈,戈壁苍莽。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之上,青海省以其雄浑之笔,勾勒出一幅令人心驰神往的画卷。历史上,汉、羌人、匈奴、月支、突厥、回鹘、党项、吐蕃等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共同发展。元、明以来,逐渐形成了以汉族、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等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格局。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青海各族儿女始终团结一心,密切交往交流交融,书写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壮丽篇章,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青海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举全省之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大力开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十项行动”,实施“民族团结+”融合发展行动,建设社区“石榴籽家园”,推动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发展,成为首个所有市(州)建成国家级示范的省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走在了全国前列。
青海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标识。蔡得军摄
一项项意见建议、一个个行动方案的出台,温暖了各族群众的心,也凸显青海省以更高更严的要求落实国家标准,使创建工作始终围绕主线、突出主线、服务主线、践行主线,创建工作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
同心同德,共谱民族团结进步新华章
青海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面积最大、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比重最高的省,是全国民族工作大省。特殊的省情,决定了在青海做好民族工作、教育引导干部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分重要。
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格尔木市,地理位置独特,是青海、新疆、西藏、甘肃四省(区)交汇的中心点,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在漫长的岁月中,各民族同胞携手并肩,谱写好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篇章。
近年来,格尔木市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目标,通过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丰富载体,夯实民族团结基层基础,弘扬“两路”精神,创新打造民族团结“文明城”“幸福城”“宜居城”,荣获第四批、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等荣誉。
长江源村举行文艺活动。格尔木市委宣传部提供
长江源村,原处于海拔近5000米的唐古拉山镇沱沱河地区。2004年,为响应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政策,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128户407名群众从沱沱河地区搬迁至格尔木市南郊的移民定居点,也就是现如今的长江源生态移民村。
走进长江源村,放眼望去一片片鲜艳的国旗迎风飘扬,户巷村道干净整洁,空气中散发着酥油糌粑的香气,村民脸上幸福笑容的背后是长江源村各族群众的幸福日子,是长江源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共同维护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
“我们村是纯藏族村,但我们希望各民族兄弟姐妹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共同生活,和睦相处,守望相助,也希望民族团结幸福之花处处绽放。”长江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扎西达娃说。
在长江源村,一个个民族团结故事,见证着各民族在生活、经济和文化上交往交流交融,谁也离不开谁,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更加有力地推动着经济发展,先后荣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村”“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等称号。
在长江源村,群众在进行文娱健身。格尔木市委宣传部提供
长江源村一项项荣誉的背后,是格尔木市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各民族同胞共同奋斗建设美好家园的个个缩影,也是青海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培根铸魂,共画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教育,是培养民族未来的基石,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青海省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干部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全省宣传思想教育工作整体部署。加强国民教育,在小学初中开设民族团结专题课,在普通高中思政课中强化民族团结教育,在高校、高职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学习进学校、进课堂、进阵地、进寺院、进教育基地。
俯瞰茫崖市。茫崖市委宣传部提供
从地图上看,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茫崖市,方圆数百里都是戈壁,被称为“最孤独的城市”。因处于青海、新疆、甘肃三省区交汇地带,自古以来多民族聚居、多文化并存,是古代丝绸南路羌中道的必经之地,也是古今通甘进藏入疆的咽喉要道,来自五湖四海的汉、蒙古、藏、回、撒拉、土等各民族守望相助、手足情深,齐心建设、共谋发展。
走进茫崖市实验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氛围温暖着每一个角落。一条充满本土、国学、党史文化的长廊,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徐徐展开在师生们的面前。这条长廊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阵地。
步入文化长廊,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和详尽的文字介绍,向师生展示了茫崖市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俗风情。从广袤无垠的戈壁沙漠到雄伟壮观的雅丹地貌,从传统的蒙古族、藏族等民族服饰到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从抗日战争的烽火到改革开放的春天,不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更是一座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它将本土文化、国学文化和党史文化有机融合,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和交流平台。在这里,各民族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文化的熏陶中增进了彼此的感情,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茫崖市实验小学的文化长廊(局部)。茫崖市实验小学提供
“除此之外,我们在‘十四五’期间累计投入2.3亿元,结合茫崖实际,充分挖掘‘红色文化’‘柴达木精神’‘油田精神’等文化特色,实施了‘环境改造工程’,着力打造一校一特色的校园文化,深入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校园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和提升,真正实现了‘最好的房子在学校、最美的环境在校园’。”茫崖市教育局副局长丁宵说。
茫崖市实验小学的文化长廊,是茫崖市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一个缩影。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全体师生以文化长廊为载体,不断深化本土、国学、党史文化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丰富载体,架起民族团结进步“连心桥”
青海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其中民族传统体育独具特色,成为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和桥梁。传承发扬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体育文化,不仅有助于更好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要,也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互学互鉴、相互欣赏、共同繁荣,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大意义。
5月18日,“大美青海·高原足球”超级联赛在青海体育中心开幕。联赛以“品足球盛宴、享高原臻品、游大美青海”为主题,以赛事为平台,以传统文化为基石,以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为实践,通过“品牌足球赛事+特色农畜产品展销+特色文旅产品展示+特色文艺节目展演+线上线下宣传推广”的方式,以“小足球”带动“大产业”,聚特色品牌、文化品牌、民俗文化,借赛出圈、借赛上分,生动展示大美青海的生态之美、发展之美、人文之美,点燃这个夏天。
青超联赛现场。青海省体育局供图
激情四射的五月,正值夏都西宁繁花似景,处处弥漫着花香与甜蜜。在这充满团结、奋进、友谊的美好时刻,为进一步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丰富各族群众文化生活,搭建交往交流交融平台,感受足球魅力,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青超联赛”揭幕战。
此次联赛,通过足球这一世界性的、深受各族群众欢迎的体育竞技运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让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拉手、心连心、肩并肩,团结一心、共同奋斗,营造了民族团结、强身健体的良好氛围,凝心聚力赛出民族团结进步“友谊赛”。
青超联赛现场。青海省体育局供图
据了解,青海省始终把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途径,各地积极探索促进“三交”的平台载体,雪山上的牧民球队闯进贵州村超、草原上的足球少年走进北京工人体育场、炕头上各族绣娘的绣品摆进国际进博会,“三交”载体平台不断丰富,频次规模空前增长,成为响彻全国的“三交”金名片。
回首过去,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展望未来,青海省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扎实实地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促使全省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书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崭新篇章,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海力量。
文/蔡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