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新闻

青海乌兰:解锁基层治理“幸福密码”

发布时间:2024-10-25 10:49:5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一老”情连“夕阳”,“一小”牵系“朝阳”,“一困”系着“暖阳”,“一新”连着“骄阳”,做好“一老一小一困一新”的服务保障关乎民生、连接民心。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新方式方法,整合辖区资源,开展关心关爱行动,用情用心办好“一老一小一困一新”民生实事,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一老”,以老有所依托起幸福“夕阳红”。不久前的重阳节之际,乌兰县希里沟镇西庄村、城东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正式揭牌营业,每天中午,日间照料中心食堂内,热气腾腾的饭菜准点飘香。

“我们老两口年纪大了,不方便做饭,每天都到这儿吃口现成的,有主食,有肉菜、素菜,还有汤,营养均衡,分量也足,真是太方便了。”提起日间照料中心,他们都赞不绝口。

乌兰县倾力构建全面细致的老年关怀体系,争取项目资金,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幸福互助院等,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老年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推进构建机构、村(社区)、居家“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格局,不断夯实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养老服务。发挥村社党群服务中心桥头堡作用,利用传统节日,举办演出、包饺子等贴近生活的文化活动。携手医疗机构、社会组织及志愿者,开展健康义诊、防诈骗宣讲、惠老政策宣传,上门帮扶、居家服务等,营造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爱老敬老氛围,全面提升为老服务质量和水平。

聚焦“一小”,以幼有所育撑起成长“防护伞”。孩子放假了没人看管怎么办?假期作业没人辅导怎么办?每逢假期,乌兰县柯柯镇中村都会举办“暑期课堂”,一间能容纳50余人的教室,加上中村“两委”以及10余名大学生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伍,这就是“暑假课堂”的标配。

在这里,孩子们有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陪伴,这不仅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更促进了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让他们度过有意义的假期。为切实解决辖区青少年假期看护“空窗期”难题,乌兰县立足实际,以党建共建为桥梁纽带,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链接村社干部、志愿者等,开设“暑期课堂”,通过既“托”又“管”还“教”的方式,为孩子营造安全、健康的假期环境,做到为家长和儿童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以实际行动呵护每一朵“小花朵”的健康成长。

落实驻镇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共同参与的服务机制,坚持零门槛、零收费、零距离的原则,开放党群服务中心阅览室、儿童之家等功能室,面向辖区内少年儿童开展书香为伴、课外实践、安全教育、夏令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满足孩子们的精神需求,助力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聚焦“一困”,以困有所助,筑牢温暖“关爱圈”。“最近身体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帮忙?”“我们来探望您啦!提前祝您国庆节快乐!”。这是国庆来临之际,帮扶单位深入联点村开展节前慰问的场景。

为确保困有所助、难有所帮、弱有所扶,乌兰县坚持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围绕群众普遍关注的民政、就业、社保等事项,健全完善低保户、残疾人、特殊家庭等各类工作台账,聚焦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社会事、见义勇为等,落实落靠社会救助、慰问等各项政策,采取走访入户、节日慰问等方式全面了解他们的实际生活状况,通过“平时有问候、生活有服务、困难有帮助”的贴心举措,兜住民生底线,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聚焦“一新”,“新”有所属,织密民生“保障网”。疲惫时歇歇脚,干渴时喝杯茶,天冷时取取暖……这几天,随着气温骤降,乌兰县的户外劳动者服务驿站成为众多户外工作者的避风港、能量站。

为切实做好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服务工作,乌兰县职能部门通过“党建+治理+服务”的模式,创建户外劳动者服务驿站(点),解决其日常所需。同时,将推进货车司机入会和服务工作融入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大局中,强化建会入会业务指导和服务,全县新就业形态建会7个,发展工会会员210人。将劳动竞赛主动融入到基层党组织活动中,在农牧、卫生、旅游等行业组织开展技能竞赛活动,推动职工技能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联合人社局组织开展好“春送岗位”“金秋招聘月”、就业培训等系列活动,聚焦农民工、困难职工等重点群体,“线上+线下”拓宽灵活就业渠道,以需求为导向提供更为精准的就业服务,使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真正实现“新有所依”。

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