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刚察:逐“绿”前行绘“兴”景
发布时间:2024-11-01 16:49:1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学习借鉴浙江省“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做好工作的思路举措。
刚察县风景。蔡得军摄
刚察县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契机,发展生态产业,弘扬生态文化,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先后荣获国家级卫生县城、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全省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县等荣誉称号。2023年全国首届“乡村振兴品牌节”中,刚察县生态振兴典型案例榜上有名,“刚察经验”走向全国。
当好生态环境“卫士”,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大气攻坚精准高效。深化集中供热废气治理,统筹做好清洁取暖改造、垃圾露天焚烧管控,空气优良率达99.7%,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水环境质量全面达标。县—乡(镇)—村三级35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全面启动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通过河道生态修复、水质监测、污水处理厂改扩建等有效措施,持续深化县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地表水水质优良率和国控省考断面水质优于Ⅱ类比例为100%。
土壤环境总体安全。积极探索“无废城市”建设特色路径,危险废物处置规范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全县未发现污染地块,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均为优先保护类,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全面启动城乡垃圾分类五年行动,成功举办全省乡村建设提质推进会暨生活垃圾治理现场观摩会,垃圾集中收集处置覆盖率均达到100%,资源化处理率达70%。深入推行禁塑、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工作,建成14个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工程,粪污资源化利用率提高到85%。生态保护“成色”更足,乡村振兴“颜值”更亮。
高效落实封湖育鱼、执法护鱼、人工培育等保护措施,裸鲤蕴藏量达11.41万吨,较保护初期增长了44倍,人工增殖放流1.97亿尾,贡献率达23%。
重点推进湿地保护、天然林保护、退化草地治理、草原生态奖补机制等生态工程,青海湖鸟类种数达232种,指示性物种水鸟全年统计总量约60万余只,达到2007年监测以来的最大值。积极采取修建饮水池、预留迁徙通道、投喂越冬草料等有力手段,普氏原羚野外种群数量从监测之初的不足300只恢复至3500余只,增长了近12倍。刚察县哈尔盖镇被评为“中国普氏原羚之乡”。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和仙女湾生态教育基地建设,全县湿地总面积达27.7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51%,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70.62%。通过多措并举系统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成果不断彰显,以沙柳河、仙女湾、鸟岛为代表的沼泽湿地“生态名片”愈加响亮。
扎实开展能源产业绿色低碳发展,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总装机容量达330.5兆瓦,年总发电量突破4亿千瓦时。海北州首个草原碳汇开发项目顺利实施。稳步推进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区域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科研监测及自然教育体系初步构建,沙柳河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级验收。
坚决落实生态农牧业“八个一”配套工程和乡镇“五个一”建设,形成“县有万头只牦牛藏羊生产基地、乡镇有千头只规模化养殖场”的产业发展格局,认定省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性家庭农牧场10家。年内落实管护资金780.72万元,聘用生态护林员560名,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持续增强,生态产业发展稳步推进,带动农牧民就业增收,形成了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良性循环模式。
青海省刚察县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