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格尔木:点“绿”成金谋发展
发布时间:2024-11-08 16:09:0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生态文明是人类生存的永恒主题,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千年大计。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树牢生态环保理念,补齐生态环保工作短板,努力走好基础设施配套优、资源利用效率高、生态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小风沙飞扬,大风沙漫天……”过去,摆在格尔木建设者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在这茫茫的八百里瀚海之上,如何画下绿色的一笔。
党的十八大以来,格尔木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打造绿水青山,换来了一座座换不走的“金山银山”。
格尔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守牢生态环境质量安全底线。
今年上半年,格尔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0.5%,PM2.5平均浓度值为24微克每立方米;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到质量标准要求;持续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及水源地保护工作;建设完成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第二水源地)一级、二级保护区网围栏14.4千米。
众所周知,格尔木市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治理修复起来十分困难,有些更具不可逆性。同时,格尔木市以工业立市,厂矿企业较多,生态环保历史欠账问题突出。面对严峻形势,去年格尔木市从严从快、坚决果断,加力推进生态保护,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空白、不留余地。
在格尔木市,“种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难”。土地盐碱化程度严重,高寒干旱、黄沙肆虐让当地荒漠化治理与绿化建设困难重重。由于无霜期短、土壤贫瘠,当地植树造林造价高,树木存活依赖地下水,管护难度大,格尔木市积极转变思路,采取封沙育林草、工程固沙和草原改良的多元策略。
格尔木市持续落实公益林管护、湿地保护、禁牧和草原平衡,深化集体林权改革,全面推行林(草)长制,推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自然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强。
格尔木市按照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深抓国土绿化管护,筑牢城市生态屏障,全力保障生态环境安全,聚焦“增绿、护绿、管绿、用绿、活绿”五大任务,在“林”上精准发力、“长”上履职尽责、“制”上探索创新,组织体系全面建成,运转机制日趋完善,防沙治沙成效明显,为格尔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十四五”以来,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43660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26.67公顷、退化林修复333.33公顷、工程治沙(封禁保护区保护任务)43100公顷。目前森林面积为42.5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1.9%,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22.28%,草地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42.3%,土地荒漠化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区域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漫步在格尔木新区湿地公园,抬眼望去,蓝天白云下,河流蜿蜒流淌,木栈道婉转迂回,河道两侧各色的花朵一朵挨着一朵,一片接着一片,随风摇曳,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许多市民来此结伴休闲散步,尽享美好时光。
随着格尔木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格尔木市周边形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湿地和湖泊,渔水河湿地、清水河湿地、金鱼湖湿地、小岛湿地公园……形成了城市生态湿地群,不仅为幸福美丽的格尔木增辉添彩,而且进一步改变了城市面貌,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城市的“绿肺”面积,增强了群众生态福祉。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蓝天白云、山清水秀、生态和美的“高颜值”画卷,正是格尔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写照,也是格尔木市广大干部群众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展现。未来,格尔木市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到生产生活的全过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形成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浓厚发展氛围,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汇聚力量。
文/图 蔡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