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文化

“播种机”“传声筒”“连心桥”——海西州委宣传部“百姓宣讲大篷车”的创新之路

发布时间:2024-11-12 13:49:5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理论创新一步,思想的武装就要及时跟进一步。

基层理论宣讲,是加强基层宣传思想工作、进一步强化基层思想武装的关键环节和有效载体。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委宣传部以创新理念、创新路径、创新载体,于2014年推出了因势而生、乘势而为的“百姓宣讲大篷车”。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百姓宣讲大篷车”紧紧围绕“守正创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凝心聚力引领各族群众奋进新时代”这一目标,在一个民族众多、文化多元、地域辽阔、群众居住分散的民族地区,走出了一条服务大局、特色鲜明、贴近百姓、推动发展的创新基层宣传思想工作路径。在长期实践中成功扮演了“播种机”“传声筒”“连心桥”的重要角色,铸就了海西州不断加强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一块“金字招牌”。

服务发展之需,紧贴基层一线,以鲜活宣讲让百姓“解渴”、解惑。

“百姓宣讲大篷车”现有成员16名,主要来自基层有一定特长的农牧民群众。每年宣讲达80多场次。宣讲面向海西州各地区基层各族群众,采取“理论+文艺+网络”鲜活多样的方式,融“说、唱、讲、演”于一炉,精心烹制出“有理论、有生活、冒热气、对胃口”的基层理论宣讲“花色菜品”,已成为当地农牧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百姓宣讲大篷车"巩固和拓展了宣传阵地,得益于紧紧抓住了“百姓宣讲”做文章。宣讲大篷车下功夫深入挖掘和充分发挥“泥腿子”编导、乡贤能人所长,经过系统理论培训和强化引导,组建起以“草根儿”宣讲员为主体的群众宣讲队伍,精心打造了“百姓宣讲大篷车”宣讲品牌。在各个不同阶段,大篷车以流动讲台方式,以不同时期、不同内容的宣讲主题,深入到全州的农牧乡村、工矿企业,把党的宣传理论和群众的喜闻乐见有机融汇在一起,把各项工作部署和百姓所思所愿交融在一起,把“硬题软做”与民族民俗的文艺表演方式融化在一起,使百姓宣讲大篷车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在贴近百姓中汲取养分和资源。

“百姓宣讲大篷车”筑起的路径,是在新时代以创新理念强化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典范,也是立足新发展阶段,遵循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方向,凝心铸魂、守正创新的成功范式。

南措,作为一名来自海西州都兰县香日德镇的基层女性文艺骨干,她先后参演的《南八仙》《老扎西的幸福生活》《青海花儿:好日子不忘党恩》《小调:齐赞二十大》等十几个爱党颂党、珍惜幸福生活的优秀曲目,因百姓创编百姓听而深得群众喜爱。

“百姓宣讲大篷车”在行走中成为众多像南措这样的普通百姓借此出彩的舞台,正因大篷车创新出百姓编、百姓演、百姓看的模式,以身边人说身边事,群众才会感到解渴解惑,也成就了大篷车的感染力、吸引力、传播力。

强化阵地建设,辐射连点成面,为经济社会发展“鸣锣开道”。

就在不久前,“百姓宣讲大篷车”秋季号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往返2000多公里在海西州各个地区进行巡回宣讲。

“百姓宣讲大篷车”在各地宣讲中紧扣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因时因地制宜,紧扣各地区全面冲刺2024年度目标任务和努力实现2025年“开门红”所需,及时跟进编导了一批加油鼓劲的宣讲曲目,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在关键阶段、紧要时刻营造良好氛围,提供鼓舞士气、攻坚克难的舆论支持。

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手法,把年初确定的工作重点,分解后以故事化、场景化、情节化展示出来,台上搬出各地区、各行业、各乡村围绕完成目标任务锐意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台下深受感染、深受鼓舞,一个奋发的海西、奋进的海西呼之欲出。在全程的宣讲中,台上台下同频共振,把心聚到一起、把劲儿拧到一处,大篷车所到之处,于欢声笑语中营造出一派和谐的同时,重头是扮好了为海西发展增添活力资源、为海西“抢关夺隘”摇旗助威的角色。

在有声有色、寓教于乐中,海西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示出来,建设产业“四地”的铿锵脚步声传导出来;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为思路,把发展聚焦到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两个重点”凸显出来;加快建设格尔木盐湖绿色产业园、德令哈清洁能源和装备制造产业园“两个标杆”树了起来;打造柴达木全域有机枸杞种植基地、冷湖绿色算力特色小镇‘两个亮点”闪烁起来;赋能金属冶炼、油气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跟了上来;以发展绿色算力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步伐日益加快起来。

时近年末,乡村振兴的“热气儿”在舞台上“冒”了起来;一张张“民生答卷”在唱词中亮了起来;招商引资签下的一个个“大单”在演员戏剧化表演中“抢眼”起来。

在全州的发展“舞台”上,大篷车以自己的与时俱进、步步跟进,正从自己以前仅是“敲边鼓”的角色,演变成“上前台”“打头阵”。

不负时代重托,扛起使命责任,创新为大篷车点燃新引擎。

不懈的努力和追逐创新,让“百姓宣讲大篷车”在行进中筑起了一条极具海西特色的基层理论宣讲之路,成功塑造了“播种机”“传声筒”“连心桥”的重要角色,为海西经济社会发展添加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良好精神资源和效能。宣讲大篷车相伴一路繁花,早已收获了辛勤耕耘和精心浇灌赢得的芳菲。

“百姓宣讲大篷车”先后荣获“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青海“三州三区”脱贫攻坚专项奖励——记大功、全省基层理论宣讲大赛“理论+文艺”宣讲二等奖......一项项荣誉和褒奖的“桂冠”花飘海西,牵引起辽阔瀚海戈壁“凤鸣蝶舞”,基层宣讲在日益壮大拓展中营造出一个持恒的春天。

海西州委宣传部因势利导、趁势而为,以“宣讲大篷车”作为撬动点,相继组建了州委宣讲团、农牧民宣讲队、工人宣讲队、蒙古语藏语宣讲队、民兵双语宣讲文化小分队等多支宣讲队伍,并精心打造出“红旗峰大讲堂”、“神湖源”志愿服务宣讲团等10个理论百姓宣讲特色品牌,一批“草根”宣讲员队伍也迅速扩成“矩阵”。目前,已形成固定基层宣讲员160人,确定全州首批线上基层理论宣讲员34人。一辆“百姓宣讲大篷车”牵出的辐射带动效应释放开来。

理论宣讲模式在创新中得以拓展。找准党的创新理论与基层工作契合点、与群众思想的结合点、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落脚点,把党的创新理论更直接、更深入地传递到基层干部群众中。“百姓宣讲大篷车”、天峻县的“神湖源”志愿服务宣讲团、“巴音河畔”青年理论宣讲志愿队等,纷纷进基层乡村、进厂矿企业、进机关学校等开展宣讲,“马背宣讲”“帐篷宣讲"等“巡回微宣讲”,带着党的创新理论活跃在田间地头、车间班组、戈壁深处,实现了理论宣讲全覆盖。

靶向施策提升了宣讲工作的精准性。以“百姓宣讲大篷车”的创新举措为“主脉”,准确梳理出包括党建理论、惠民政策、法律法规、移风易俗等“宣讲菜单”,推广“一对一”收集需求的宣讲模式,构建起由群众“点单”、宣讲团队“接单”、受众群体“评单”的全链条体系,让宣讲更贴基层、更贴生活、更接地气,并在深入实践中成功探索出既打通创新理论传播地理上、物理上的“最后一公里”,也打通了广大群众心理上、道理上的“最后一公里”。

海西州的“百姓宣讲大篷车”,满载百姓的渴望、期盼和愿景,沿着新时代筑就的康庄大道,正一路奔驰而来。

文\图 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