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文化

以爱为壤育桃李芬芳

发布时间:2024-12-03 14:00:33 | 来源:贵阳日报 | 作者:代晓龙 | 责任编辑:吴一凡

——记贵阳市人大代表,清镇市第二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姚劲松

在学生眼中,他是一位好老师;在老师眼中,他是一位好校长;在家长眼中,他是一位热心人……

深耕教育行业30余年,履行代表职责近8年,姚劲松立足岗位、默默奉献,在校长和贵阳市人大代表两个角色的交织中,奏响一曲以爱为壤育桃李芬芳的动人交响乐。

在学生眼中,他是一位好老师

步入清镇市第二实验小学校园,展示墙上,一张张照片记录着孩子们成长的瞬间。音乐节、体育节、美术节、瓜灯节、语言文字节、科技节、数学文化节……姚劲松对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如数家珍。

清镇市第二实验小学创建于2018年,现有7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631人,教职工193人。建校六年来,学校先后获评“清镇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第十二批数学文化实验学校、贵州省公办强校计划“品质学校”、贵阳市公办强校品质校、贵阳市中小学(幼儿园)体育特色学校(啦啦操、舞龙舞狮、田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

但在姚劲松看来,与奖状、奖杯相比,满墙孩子们的照片更加让他自豪。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出自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意为按照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使它的本性得到充分发展,这也是清镇市第二实验小学的办学理念。

“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姚劲松说,2009年是他校长生涯的起点,也就是在那时,逐渐形成现在的办学理念。他认为,教育应该遵循规律,不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弄没了。

为此,一方面,他要求老师要向课堂40分钟要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他又鼓励孩子们发掘兴趣爱好,相继成立语言文字类、体育类、美术类、音乐类、科技类等100多个红领巾社团。

如今的清镇市第二实验小学,校园文化呈现月月有活动、周周有精彩的良好氛围,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也得到提升。

在老师眼中,他是一位好校长

走进学校会议室,一场关于学生教育方式的“头脑风暴”正在进行,从授课质量提升到如何应对学生的调皮捣蛋,年轻教师们交流着自己的困惑和办法。见大家聊得火热,姚劲松也停下手中的记录,加入了这场“群聊”,向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这是清镇市第二实验小学老师和校长课闲之余的常见一幕。

从教30多年来,从一线到管理岗,姚劲松对教育事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一所学校的好坏,关键在教师队伍。”姚劲松认为,在办学过程中,除加强日常队伍管理、教育培训外,更应该搭建平台、创造机会,让年轻教师挑大梁、唱主角。

在姚劲松的倡导下,年轻教师开始成为参加省内外比赛的主力军,骨干教师开始跨校带“徒弟”,就连教师们种花种草的爱好也成了学校的一道风景线……

近年来,清镇市第二实验小学共培养贵阳市、清镇市级,以及校级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教坛新秀等60余名。教师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3人获全国赛课一等奖,两名教师课例入选教育部精品课名单,多名教师获省、贵阳市级一等奖。

姚劲松也被授予清镇市“市管教育专家”称号,并于2023年成为贵阳市第四批名校长,贵阳市姚劲松名校长工作室随即成立。

在家长眼中,他是一位热心人

每天孩子们上学放学时,姚劲松总喜欢到校门口走走、看看,学生和家长也慢慢熟悉了这位校长。下雨天,家长会询问校长带伞没有;有意见时,家长会直接向校长提出来……姚劲松说,在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和信任背后,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姚劲松认真履职,积极参与“双岗建功”,先后针对教育发展、政策实施等深入一线调研、积极建言献策,为教育工作出谋划策。

今年初,在多次调研走访、广泛听取学生家长意见后,姚劲松提出《关于进一步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建议》,针对家庭教育宣传、指导中心站(点)与学校的协调配合、家庭教育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建议。市教育局、市妇联等单位积极作出回应。

“作为一名来自教育系统的人大代表,能够为教育事业发声、为祖国人才培养贡献力量,我深感自豪。”姚劲松说,他将牢记嘱托、扎根基层,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良心,做好小学校长、当好人大代表。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代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