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成为发展最亮底色
发布时间:2024-12-04 11:13:52 | 来源:广西日报 | 作者:周伟武 唐冬玲 黄群礼 | 责任编辑:吴一凡在中恒中药材示范区,技术人员指导农户对百部进行搭架子种植。林家坤/摄
初冬的清晨,藤县西江之畔,波光粼粼,产业竞发。近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联合发布的通报中,藤县荣膺“2023年度县域经济发展成效突出县”称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藤县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的探索与创新。
数据显示,去年藤县GDP同比增长13.7%,总量332.76亿元,增速位居全区第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4%;工业增加值飙升46.8%。今年前三季度,这一势头依然强劲,全县GDP增长9.3%,位居全市首位。近日,记者深入藤县,探寻该县如何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从零星种植到规模化产业
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县,藤县的自然资源优势在绿色产业中找到了新的突破口。过去,藤县的中药材种植多以农户自发、零散的方式进行种植。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管理,中药材种植品种杂乱、规模有限,难以形成市场竞争力,农户的收入比较低。
11月27日,记者走进藤县中恒道地中药材产业示范区,一股浓郁的药香扑鼻而来。这里,百部藤蔓蜿蜒而上,五指毛桃蓬勃生长。示范区技术员和村民们手持锄头,穿梭在中药材地块中除草、施肥。
“我们以‘桂十味’为核心,通过联农带农机制,推进中药材种植产业化。”中恒中药材负责人张万东介绍,目前示范区已种植百部、两面针、土茯苓等多种中药材,流转土地3000多亩,带动了255人就业,并与400多户农户签订租赁协议。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农户通过租赁土地获得租金收入累计超160万元,带动农户增收约500万元。
产业链的延伸,更让绿色价值倍增。示范区引入现代化技术如智能水肥滴灌和太阳能杀虫灯,实现降本增效;同时,示范区以中药材为核心,拓展了高值加工与康养旅游,形成了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的生态闭环,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从资源禀赋到产业腾飞
竹海连绵是藤县另一张绿色名片。藤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适合竹子的生长。目前,全县有各类竹类资源约16.58万亩。为发挥竹资源优势,藤县制定了竹产业发展规划,全面推进竹原料林基地建设。
在岭景镇麻竹产业示范基地,连片的麻竹在阳光下绿意盎然。该基地负责人黎书一边指导工人锄草,一边介绍:“麻竹产量高、收益快,是天然的绿色产业。每亩可生产竹笋2250公斤,亩产值可达3万元。”
“麻竹除了可以吃,还有很多用途。”黎书指着堆放整齐的竹料补充,“竹子加工成纸浆、笋壳培育食用菌,竹叶也能卖给生产粽子的食品公司使用。”
在藤县,竹子不仅仅是农产品,更是产业链的起点。作为自治区“双百双新”重大项目,建晖纸业总投资168亿元,建成后年产浆纸规模达360万吨,每年需竹材原料120万吨以上,能让竹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
在建晖纸业这样的龙头企业带动下,藤县竹原料林建设保障了企业原材料供应,吸纳了大量社会资本与农户参与,实现了绿色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双赢。“竹产业让我们看到绿色发展可以富民、强村、兴县。”藤县林业局局长杨青说。
从清洁能源到绿色工业
走进广西欧神诺陶瓷有限公司,厂房屋顶的光伏板在阳光下格外醒目,一排排整齐的太阳能发电板正在源源不断产生清洁电能。这是该公司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为40兆瓦,年发电量约3500万千瓦时,成为藤县中和陶瓷产业园第一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公司每年利用光伏项目节约标煤近万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也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该公司副总经理殷晓春说,去年企业产值突破11.75亿元,预计今年将迎来新一轮增长。
自2021年以来,藤县大力推动陶瓷企业屋面光伏项目建设。目前,蒙娜丽莎、欧神诺、协进、新舵等8家陶瓷企业屋面光伏项目已建成且并网发电,年总发电量2.42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8.5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2万吨。
除了光伏项目外,藤县还推进风电等新能源项目的建设。陆贝风电、大黎风电等一系列重点工程,已经落地投产并并网发电。风电项目累计发电量11.61亿千瓦时。“陶瓷园区内的生物质能发电项目也同步推进,将秸秆和木材加工剩余物转化为能源。”藤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刘斌自豪地说,全生命周期绿色生产模式已成为藤县工业发展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