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新闻

青海湟中:让每一个生命“绽放”独特光芒

发布时间:2024-12-06 11:02:4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深冬时节,走进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特殊教育学校,充满活力的校园气息扑面而来。在这里,83名特殊儿童正接受着全方位的关爱与教育,16名教职工用他们的爱心和专业知识,为这些特殊孩子们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

“你看,这个图案这样涂,这里这样折……”走进手工课班级,李青云老师正在为低年级的学生们教做手工,看似一个普通的图案,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却有非常大的难度。

“像正常的孩子老师讲一、两遍他就记住了,而我们老师要给他讲五遍、十遍,甚至上百遍,每天都要重复,每天都要强调,孩子们才能勉强地记住。”湟中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李青云边教孩子边说。

顺着音乐声,我们被吸引到了律动教室,老师正在给孩子们排练舞蹈,孩子们一个个都陶醉其中,用舞蹈表达着她们的开心。

“老师教我们上课,教我们学习,教我们跳舞,我在这个学校里很开心。”学生小洁说。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老师上课不是只用手语,他们还会用稍大音量的语言来教学,孩子们虽然口齿不是很清楚,但是课堂气氛很活跃。原来,孩子们都佩戴了政府资助的专业耳蜗或是助听器,更便于他们与外界沟通交流。

听障九年级班主任张志莉从事特殊教育已经24年了,她教过的孩子从3岁到15岁各年龄段都有,看到孩子们一点点的改变她是欣慰的。

“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是很踏实,我们的孩子也很纯真,他们的纯真会让我觉得这份工作做得特别有意义,我愿意做这些孩子的翅膀,帮助他们,在他们人生路上,推他们一把。”湟中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张志莉说,张老师表示,孩子们总能给她力量。

据了解,湟中区特殊教育学校创办于1992年,2019年迁入新址,是一所集听障、智障为一体的公办九年一贯寄宿制特殊教育学校。学校积极打造“和润”校园文化,以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和润少年”为办学目标,采用“教育+康复”的教康融合发展模式,通过实施“生活”课程、“康复”课程、“兴趣”课程,努力提升特殊儿童生活技能和适应能力,最大限度补偿学生身心缺陷,满足其学习和成长需求,为每一位孩子融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学校教学不仅仅拘泥于课堂,还专门开设了情景教室,带着孩子做体验式教学,感官教学等等,只要能提高授课效率,老师们会想尽各种可能的办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学校环境优美,各项教学设施设备齐全,功能先进,教师们工作得舒心,孩子们生活得快乐,能够健康地成长,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一个都不能少。”湟中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彭秉奎说。

特殊儿童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获得一种慢生长。湟中区特殊教育学校克服种种困难,在有限资金中实现“小投入、微改造、大提升”,努力营造“向爱生长”主题校园文化,确保孩子们实现真正的“向爱生长”。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委宣传部供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