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风采

青海格尔木:绽放在焊花里的“匠心”

发布时间:2024-12-18 15:27:2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在青藏高原的辽阔土地上,有这样一位工匠,他以焊枪为笔,钢板为纸,用心灵和技能在高原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篇章。他,就是杨永磊,青海油田格尔木炼油厂(以下简称“格尔木炼油厂”)的一名焊接技师。

杨永磊技术创新工作室。鲍娜好/摄

1991年,杨永磊走进了格尔木炼油厂的大门,成为了一名电焊工。从此,他便与这片高原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学徒期间,为了进一步提高技能,他认真操作每一道焊口,争取做到精益求精。为了学习特殊焊接技术,利用业余时间跟随外单位焊工学习请教,仔细观察认真总结并实际应用。凭借着对焊接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不断地钻研、学习,逐渐成长为了一名技艺精湛的焊接技师。

“要学到技术,才能解决问题。”这是杨永磊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18年,青藏高原催化裂化生产装置在连续运行期间,一管束发生泄漏。检修期间,为保证下一周期连续运行对其进行焊接修复。当时,面临焊接质量要求高、操作难度大等诸多挑战,杨永磊在现场不停地研究、琢磨,最终将上身紧贴中心管和背后两管,双腿放在中心管与邻管之间的缝隙,然后抱着中心管向下滑,最后坐到适合焊接的位置。

虽然可以作业,但是焊接火花掉落到腿部,周围灌满冷水的管道与肢体紧紧贴在一起,管束对胸口的压迫也让呼吸变得艰难,似乎有窒息的感觉,尽管如此,“狭”路相逢勇者胜,40多分钟的坚持,他终于修复了这道“刁钻”的裂缝。

杨永磊在工作中。受访者供图

30年来,杨永磊始终坚守在生产一线,在工作中始终以勤学苦练提技能为目标,认准研发创新解疑难的责任和使命,先后参与大大小小40余项工程项目的施工及焊接管理。他不仅在技术上精益求精,更在创新上不断突破。面对炼化企业生产装置设备、管道材质复杂的实际情况,他领衔开发“炼化企业设备、管道焊接工艺优化研究与应用”项目,该项目技术性、创新性达到国家标准B级,并取得11项专利,投用后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只有学习才能取得进步。尽管青藏高原氧气稀薄、风沙肆虐,杨永磊学习却从未松懈。为了学习特种材质焊接技术,利用业余时间跟随外单位人员学习焊接操作,仔细观察认真总结,并实践应用。他深知,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创新,才能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他始终保持着对新技术、新工艺的敏锐感知和学习能力,不断地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杨永磊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获得的各类荣誉证书。鲍娜好/摄

除了个人的技术创新外,杨永磊还非常注重团队的创新和发展。在青海油田和格尔木炼油厂的支持下,以他名字命名的“杨永磊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成立,带领团队成员一起钻研技术、解决难题。在杨永磊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们共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取得了一项又一项创新成果。通过不断努力,杨永磊先后获得多项荣誉称号。

展望未来,杨永磊的“焊魂”将继续在青藏高原上绽放光芒,成为激励大家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文/鲍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