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度观察

青海西宁:“活水”常来,答好干部队伍教育新“答卷”

发布时间:2025-01-24 16:12:4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干部素质的提升,如同清澈的渠水需要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而教育培训正是这股激发干部活力、提升干部能力的“源头活水”。

据了解,青海省西宁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部署和省委关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规划,聚焦关键要素,实施“思想淬炼”“政治历练”“专业训练”三项行动,为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能力素质、观念意识带来显著的转变和提升,助力西宁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聚焦理论武装,筑牢干部信仰长城

在西宁这片土地上,党的创新理论如春风化雨,润泽着每一位干部的心田。

2024年以来,西宁市高标准举办的全市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班、新提任县级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等重点班次,犹如一盏盏明灯,照亮干部前行的道路。

西宁市不仅注重理论的传授,更着力打造生动实践的现场教学点,在西宁市综合保税区和西宁市电信公司分别打造以国际贸易提升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和以绿色算力为主题的教学点,让干部们在“具象化”的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推动教育培训工作质效双增。

作为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省会城市,西宁民族团结工作地位重要、特色鲜明。2024年,西宁市立足地域实际,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重点任务。西宁市委组织部会同西宁市委党校积极打造“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西宁宏觉寺为例”等案例教学课程,重点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班、党政干部民族宗教工作能力提升专题网班等班次。

“我们希望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深入解读国家的民族政策、详细介绍西宁本地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广泛宣传民族团结先进典型案例,不仅让干部们明晰政策方向,也增进干部对不同民族的了解和尊重,同时激发干部们积极投身民族团结工作的热情,不断推进西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档升级”。西宁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科科长冯梦珺说。

聚焦忠诚铸魂,锤炼干部政治品格

拥有良好的政治品格,干部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工作中做出正确的决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西宁市始终坚持把锤炼干部政治品格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核心任务,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举措,为干部的成长成才打造坚实的政治基石。

据冯梦珺介绍,西宁市坚定不移地坚持把政治训练全方位、无死角地贯穿于干部成长的整个周期,从干部初入岗位时的懵懂青涩,到逐渐成熟后的担当重任,每一个阶段都精心安排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且具有针对性的政治训练。

据了解,西宁市针对“关键少数”和年轻干部,精准施策,分类培养。对于市、县、乡三级“关键少数”,实施“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计划。通过举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进国企高质量发展”专题研修班、党章党规党纪专题培训等“线上线下”班次,实现对县级领导干部、国企领导班子成员、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乡镇长、县区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等群体的全覆盖培训。

同时,西宁市对全市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上讲台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充分发挥领导干部走在前、作表率的示范作用。通过“学—研—讲—评”的闭环,领导干部们讲出真感受、真体会、真思路、真举措。

西宁市始持续强化干部政治训练,无论是干部职业生涯的起始阶段,还是在其不断成长进步的进程中,都不曾有丝毫的松懈与忽视,通过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政治训练举措,为干部的成长提供持续且坚实的政治引领。

据了解,针对年轻干部实施“菁英淬炼”计划,重点举办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创新链条式培训模式,变“短期培训”为“长期培养”。在集中培训后,穿插设置连续性学习机制。“这种长期培养模式让年轻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不断提升自己,增强理想信念,也提高履职能力,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信心。”冯梦珺说。

聚焦能力提升,练就干部过硬本领

正所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西宁市积极构建以“项目对接、模拟演练、调研分析、实战操作”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新型干部教育培训模式,让干部在“学—思—练—战”的闭环学习培训中,不断强化对业务技能的掌握。

据悉,针对全市中心工作,西宁市实施“一个创新基地、三个中心城市”培训计划,采取“一地一培训”方式,创新举办以盐湖产业、清洁能源、生态旅游、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为主题的特色班次,助力产业“四地”融合发展。

2024年5月,西宁市委组织部联合西宁市科学技术局举办“西宁市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创新基地专业训练营”,分别在西宁、格尔木、大柴旦、德令哈四地分段开展,推动盐湖产业“政产学研”深度融合。

据了解,在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创新基地专业训练营期间,组织干部走进盐田开展研学,以“专家授课+现场调研+专题研讨”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形成高质量的课题报告,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从西宁到海西辗转千余里,大家走进工厂、车间、盐田,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深入交流沟通,深化了对盐湖矿产资源分布储量、生产工艺、资源开采关键技术、产业发展瓶颈等多方面专业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对于指导本领域工作更好服务世界级盐湖产业创新基地建设大有裨益。”西宁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戴航说。

而在重点领域,西宁市则创新性实施“补链强基”计划,瞄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举办全市应急处突专业训练营、全市建设生态文明高地专业训练营等班次,组织学员参与各种实战演练和全链条培训,有力促进干部能力建设和工作质效双提升。

2024年7月,西宁市委组织部和西宁市生态环境局联合举办“建设生态文明高地”专业训练营,通过专题辅导、现场教学、交流研讨等方式,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全方位、精准化进行生态知识“充电”,有效提升领导干部服务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的政治素质、专业能力、领导本领。

冯梦珺介绍,训练营突出培训方式的创新,从“讲授式”到“互动式”,从“案例式”到“观摩式”,多样化培训方式有力提升培训互动性,激发干部学习主动性。

“训练营是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大家畅谈真知灼见、分享智慧经验,收获很大、体会很深、启发很多,思想作风、能力素质、观念意识得到进一步转变和提升,特别是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激发了奋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澎湃动力。”西宁市生物园区管委会安全生产和生态环保局局长袁文说。

干部队伍建设始终是一个常谈常新的命题。在时代的浪潮中,它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和使命。西宁市在干部教育的道路上持续探索创新,为干部队伍的成长注入丰富“养料”,亦结出累累硕果。在未来,凭借教育培训这股“活水”,西宁市必将在新时代的干部队伍建设中展现新作为。

文/蔡得军 图片由青海省西宁市委组织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