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文化

津门魔术师将“祖传”绝活搬进电影 传承创新让“大褂出彩”

发布时间:2025-02-18 09:56:52 | 来源:天津日报 | 作者:王洋 | 责任编辑:吴一凡

image.png

魔术师杨小磊(后)表演《大型魔术》。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连日来,天津市杂技团《流金岁月》优秀杂技魔术展演在光华剧院上演多场,既有《空竹》《重蹬技》《顶花坛》等非遗类新创杂技、魔术节目,也有《立方体》《肩上芭蕾》《大型魔术》等新创排节目。尤其在《大型魔术》中,魔术师杨小磊带来的大道具串烧表演,结合刀光剑影、火把穿身等虚实效果的呈现,在多种道具来回切换间“大变活人”。前不久,杨小磊作为电影《唐探1900》的魔术顾问,还将这个“大变活人”绝活搬上了银幕。

天津是古典戏法传承重镇

在电影《唐探1900》中,魏翔饰演的中国魔术师金陵福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电影里,金陵福表演的最后一个节目是‘大变活人’。电影中的道具机关设计,是为了追逐打斗的剧情创造的。”杨小磊告诉记者,他在电影中不但承担了设计节目、制作道具及指导演员表演魔术的工作,还客串了金陵福的助手。

“金陵福是真实人物,也是我的祖师爷朱连魁。他在外国叫金陵福,是英文名Ching Ling Foo的音译。在中国戏法界,朱连魁、张宝清被认定为第一代戏法艺人,他们共同的师父是蒋德成,属于一脉传承的两条支脉,我属张宝清这一脉,我们都是同宗。”作为第六代戏法传人的杨小磊介绍,“当年,金陵福在美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中国巨星’,引领了一波新潮流,很多人模仿他,当时美国穿燕尾服变鸽子的魔术师,都穿上了中式大褂,开始变大瓷盆、大鱼缸。”

天津素有“戏法窝子”之称,是古典戏法传承重镇,曾涌现出诸多著名戏法艺人。“朱连魁也是天津人”,在电影中,杨小磊设计了三个节目,《大碗飞水》是朱连魁的招牌节目,《火盆》《大变活人》也是古典戏法的经典代表性节目。杨小磊直言:“天津是古典戏法的发祥地,全国乃至全世界优秀的戏法表演者或者老前辈,不是从天津走出去的,就是外面的人从天津学艺回去的,圈里人都知道,戏法艺人从天津走出去才能立得住,这也是天津被称为‘戏法窝子’的原因。”

演员把“活儿”带在身上

在展演中,除了《大型魔术》节目,杨小磊还带来了手彩魔术、近景魔术等表演,通过现场互动做游戏的方式,让观众沉浸式感受魔术魅力。谈及戏法和魔术的区别,杨小磊说:“戏法是经得起360度围观的,魔术从背后一看准露馅儿,这是最大的区别。魔术在西方都是在剧场舞台上表演,背面、侧面没有观众,在这种环境下促成了其特有的表演形式,也有设计神奇效果的优势。魔术是视觉艺术,道具都是纯物理结构的东西,在身上携带也可以压缩。戏法是很直白、坦诚的一门艺术,道具带在身上什么样,演员变出来就什么样,像变出来装满水的鱼缸、点着蜡烛的灯笼,这种状态在身上怎么保持,就要求演员把‘活儿’带在身上。”

“大褂出彩”行话又叫“落活”,杨小磊介绍:“演员从大褂里变出水缸、火盆等各种道具的表演,现在西方也没有这些,之前我们在美国演出时,这个戏法依旧最受欢迎。”据中国魔术专著《鹅幻汇编》记载,中国传统戏法节目曾有320多个,如今多半已失传。说起在舞台上复原失传的老戏法,杨小磊表示:“我们都可以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和新材料把它们还原出来,按照原有效果演出来,但内核的演法、手法、道具等,一定跟原来不一样,所以也失去了原来的感觉和味道。今年,我将参与排演一部关于戏法的话剧,分享戏法、魔术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