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好“村晚”里的文化大戏
发布时间:2025-02-18 14:58:27 | 来源:天津日报 | 作者:孙瑜 | 责任编辑:吴一凡今年1月,由文化和旅游部评选的2025年春节“村晚”示范展示点名单正式揭晓,天津市的三个村庄成功入选。它们分别是:西青区杨柳青镇白滩寺村、宁河区板桥镇盆罐庄村、蓟州区马伸桥镇花园村。
春节期间,不仅央视春晚、各地方卫视春晚为人们带来文娱盛宴,不同主题的“村晚”也在本市火热上演。通俗意义的“村晚”,就是由一些村民自创、自编、自导、自演的乡村类型文艺晚会。村民既担任导演也从事演出,既是组织者也是亲友团。“村晚”是一场由村民来当主角的春节文艺大餐。
近年来,“村晚”成为春节期间受市民追捧的一种新的文娱形式。由于节目接地气、有生活,呈现的乡土故事原汁原味,使台上台下的人产生了共鸣,让演出参与者和观众更为沉浸地感受新春之乐。
■西青区杨柳青镇白滩寺村:
村民自排自演
展现农村精神文化新面貌
西青区杨柳青镇白滩寺村的“村晚”是在1月20日举办的,当天下午,记者来到杨柳青古镇时,只见这里的年味儿正浓,到处都是红红火火的热闹景象:在街道两旁,开始有工人用彩灯进行装饰,杨柳青年画、剪纸等元素布满街区,搭建的戏台也装饰一新。
“村晚”的地点就选在杨柳青古镇附近的意合堂会内,场内摆放了很多的摄像机,进行多机位录制。14:30,场内响起悠扬的音乐旋律,两位主持人宣布演出开始。第一个节目是白滩寺村非洲鼓队带来的非洲鼓表演《母亲是中华》,此后村民依次为大家带来了情景歌舞《再见了大别山》、评剧《刘巧儿》选段《小桥送线》、男声独唱《咱老百姓》、歌伴舞表演《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模特秀《京韵悠扬梨花情》、萨克斯演奏《我和我的祖国》等精彩纷呈的演出,舞台下不断响起热烈的掌声。
杨柳青镇社会事业发展和管理办公室(文化)工作人员张奕凝说,杨柳青镇每年都会举办一场“村晚”。白滩寺村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是“全国文明村”,也是乡村振兴文化先行的典范和标杆。2024年12月初,白滩寺村申报了国家公共文化云“四季村晚”直录播计划,准备举办一场比较大的惠民演出。
张奕凝表示:“我们从接到通知到正式演出,只有30多天的准备时间,其中的工作包括了选场地、找演员、挑选节目、排练等很多方面。很多节目都是村民自己排练自己演出,参与者既有来自白滩寺村的,也有来自周边村庄或者社区的,最后我们一共选取了10个节目,以歌曲、舞蹈,戏曲、器乐为主。”
刚结束萨克斯演出、走下舞台的王女士说:“我有点小遗憾,上台走的步伐动作没跟上节奏,没与大家配合好,毕竟不是专业演员,就图个乐吧!”王女士所在的萨克斯乐队有20多位成员,这次有10人参加演出,队长表示:“大家已经学习好几年了,每个人都会演奏几十首乐曲。”
“参加本届‘村晚’的演员都是文艺骨干。”张奕凝介绍,这次活动主打的就是老百姓自己创排节目、自己表演。比如该村的非洲鼓艺术团,他们的舞蹈和表演动作都是村民一边看视频一边自学出来的。为了能将“村晚”办好,很多村民都非常“拼”,比如有一名队长,嗓子发炎、咳嗽,但是他仍然带着团队进行排练,从接到任务直至演出,一天都没有休息,每天坚持训练,每次彩排他所带领的演出队伍都要至少提前3个小时到现场,走台、调试音乐,对节目每一个细节都精雕细刻。虽然是业余演员,但是他们在排练节目时精益求精。很多演员年龄都比较大,临近春节,他们把家里的事放一边,把孩子和老伴儿的事放一边,专心参加活动,家人给了他们很多支持。
张奕凝还说,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大家互相帮助,尽量克服困难,才合力促成了这台精彩的“村晚”。她觉得,村民通过参与“村晚”的筹备和表演,不仅能够增进演职人员之间的交流,无形中也提升村民对村庄和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杨柳青镇社会事业发展和管理办公室负责人陈蕾说,作为乡村振兴、文化兴村的排头兵,白滩寺村生态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运河文化、非遗文化、古迹文化、红色文化交相辉映,全村以农业强、村貌美、百姓富为目标,大力实施产业兴村、文化润村、数字强村等多项举措,使白滩寺成为全市首批完成创建的10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更屡次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多项荣誉。不仅如此,由于村内LED电子屏、音响、灯光、舞台等硬件设施齐全,每年都会开展几十场文化活动,如“龙瑞白滩”迎新春晚会、“九九话重阳浓浓敬老情”重阳惠民演出等。
■宁河区板桥镇盆罐庄村:
呈现传统庙会
探索古老乡村意趣的多元表达
宁河区板桥镇盆罐庄村是天津唯一一个以行业命名的村庄,素有“陶甑之乡”的美誉。村民世代以制陶业为生。盆罐庄村制陶历史悠久,其手工制陶技艺也是市级非遗项目。村里有两大制作陶器的家族,分别是以研制仿古陶器为主的韩家窑和以出产实用类陶器为主的李家窑。
盆罐庄村的“村晚”是在2月2日(正月初五)举办。盆罐庄村的村支部书记冯超超说,盆罐庄村每年都会自发地举办庙会,今年春节,他们举办的“村晚”以传统庙会的形式展现,村民通过舞龙舞狮、踩高跷、宁河戏剧等文艺表演来呈现宁河的传统年味儿,让来自四面八方的观众,找到儿时的春节意趣。
冯超超介绍,为了在正月初五聚拢更多的人气,他们在正月初三和初四两天分别举行了两场节目预热。“村晚”的举办地点就位于盆罐庄党群服务中心附近的广场上,时间是从2月2日13点开始。首先是由20人组成的高跷表演,演员们脚踩高跷,扮成各种传统角色,如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演员通过走、跑、跳、扭等动作,做出各种滑稽有趣的姿态,与观众互动。第二个节目是由15人组成的舞狮队表演“腾翔狮跃”“雄狮戏珠”。演员以矫健的身姿和活泼的动作,展现了狮子追逐、玩弄珠子的情景,灵动和充满趣味性的表演,令现场的各年龄层观众都看得兴趣盎然。第三个节目是舞龙表演“双龙出海”“神龙抬头”。第四个节目是传统戏法,罗圈献彩、剪巾巧接、彩巾变鱼、四连环、三仙归洞、八仙过海等,展示了古老技艺的同时,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第五个节目是变脸表演,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演员的脸谱千变万化,不同的脸谱展示着各具特色的角色。最后是戏曲联唱《梨园风采》,包括京剧《贵妃醉酒》、豫剧《花木兰》等选段,展现传统戏曲的独特魅力。主持人在节目间隙进行串场互动,采访演员、抽取幸运观众等,增加观众的参与感。
谈起策划这届“村晚”的初衷,冯超超表示,盆罐庄村是天津市旅游示范村,村里还有很多的民宿。他们想通过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同时结合村里原有的庙会习俗,来引领京津冀的游客来到村子旅游观光,体验宁河传统过大年喜气祥和的味道。“我们选取的节目多是来自市级、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项目,像舞龙舞狮、汉沽飞镲、评剧等传统节目,这也迎合了‘春节’申遗成功的契机,把传统文化过大年体现在整个春节活动中。”冯超超解释道。
2024年10月,冯超超就有了策划“村晚”的想法,11月底开始进行“村晚”的一些前期准备工作。冯超超觉得,这届“村晚”最有特点的节目就是戏法和变脸,如今大家经常在电视晚会或娱乐节目中见到的魔术多属于西式魔术,其实质就是道具化的魔术,而中国传统戏法则属于技艺类,比如在长袍里变出水缸、鸡、羊等。这些节目源自街头杂耍卖艺,街头艺人需要凭手艺吃饭,变的都是村民喜闻乐见的物品,这类节目深埋在“60后”“70后”“80后”人群的儿时记忆里。随着文艺演出形式越来越多样,很多传统文艺节目出现在大众舞台上的机会少了,但是并不代表观众不喜欢这些节目了。这次“村晚”现场,戏法、变脸等传统节目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和叫好声。
在冯超超看来,农村在春节期间更需要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因为平日村子里的居民以中老年人为主,过年期间,年轻人从外地回家,村子里的人群发生很大变化。举办“村晚”,可以同时调动老年人和年轻人的积极性,共同参与文化活动,促进感情交流,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而且,村里的很多老年人文化生活单调,通过举办“村晚”,让这些老年人能够更方便看到高质量的传统节目,为老年人呈现一个高水平文化盛宴。
■蓟州区马伸桥镇花园村:
特色元宵“村晚”
融合传统民俗与新时代气息
2月11日(正月十四)晚上,位于蓟州区马伸桥镇花园村村委会旁的一片空地上逐渐热闹起来,新搭建的“村晚”舞台被象征着红红火火的年俗饰品装扮一新。花园村2025年全国春节“村晚”也正式拉开序幕。
伴随着激昂鼓点,由村民们扮演的舞狮精彩登场。只见“狮子”在台上如履平地,一会辗转腾挪,身姿矫健;一会又凑近台下嘉宾,眨起灵动双眼,俏皮可爱。眨眼的工夫,它们又凑到观众面前,不仅憨态可掬,而且逗得大家纷纷举起手机记录,小朋友们也忍不住伸手轻轻抚摸起来。
开场舞蹈《中华全家福》在欢快的节奏下拉开“村晚”帷幕,一时引爆全场气氛。紧接着是女声二重唱《山笑水笑人欢笑》和《灯火里的中国》、男声二重唱《情愿》等村民自创自编自导自演的特色节目轮番登场。这些充满了乡土气息的节目,一次次将气氛推向了高潮,喝彩声、欢呼声此起彼伏。相声《读书好》幽默风趣笑声不断,真缘太极《和谐的音符》也彰显了演员的功夫实力,接下来是男女声二重唱《幸福中国一起走》,欢快的歌声传递出幸福的旋律,展望着更加美好的未来。京东大鼓《闹元宵》则呈现出传统地方曲艺的精彩,《花园儿新村好》是由一名退休老校长新创作的作品,通过多人快板的形式,讲述了花园村的历史变迁,展现了近几年村子的新面貌。演出在舞蹈《花开中国》中圆满落幕。
全程和家人一起看演出的陈女士说:“今天的演出非常精彩,形式和内容都特别丰富,而且在家门口就能看‘村晚’,感觉特别幸福。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看晚会,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家乡这些年的变化太大了!”
“村晚”现场还设了制作元宵的摊位,这也是花园村“村晚”的一大主题特色,白色的元宵象征着团团圆圆、生活甜蜜幸福。由于前来现场观看演出的人员众多,花园村特地准备了1500斤元宵供大家免费品尝。花园村一位王姓村民说,亲朋好友们围在一起吃着不同口味的元宵,让他感到非常暖心,也觉得特别热闹,非常珍惜这段开心的时光。
蓟州区马伸桥镇花园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韩英说,花园村一直有举办“村晚”的传统,2018年是村里第一次举办“村晚”,这几年举办的晚会多是迎元旦、春节等内容,“闹元宵”主题的晚会是今年第一次举办,他们希望通过举办“村晚”,打造出本村的一个文化品牌。此次“村晚”,是他们精心打造的一场融合传统民俗与新时代气息的文艺盛宴。本届“村晚”是以村民为主角,文化为纽带,生动展现了乡村振兴的精神内涵。
今年74岁的佟大志不仅担任“村晚”开场舞《中华全家福》的编导,而且还是快板《花园儿新村好》的演员之一。由于开场舞的演员大多年龄比较大,并没有舞蹈的专业经验,因此在编排节目时,为了让演员好理解、好学、好练,佟大志先从网上搜集有关舞蹈的视频,然后根据舞蹈的动作、韵律等,用手机对原视频进行剪辑,将一些比较难的舞蹈动作去掉,再根据演出需要画出演员的站位草图,经过与演员多轮磨合后,终于将这支舞蹈完美地呈现出来。
马伸桥镇综合文化站站长陈丽娜说,花园村的“村晚”展示出蓟州区美丽乡村的新风貌以及文艺发展的新成果,也舞出了众多村民的幸福生活感,同时唱出了村民对祖国和家乡的无限热爱。接下来,她们会以“村晚”为契机,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系统梳理,有效整合乡村特色资源,鼓励更多具备条件的村庄举办“村晚”,持续推动文化活动上的惠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