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科普

累计帮扶5500余户民营企业享受优惠4.49亿元大连“智税联”:实现“政策找人” 确保红利直达

发布时间:2025-02-21 09:41:46 | 来源:科技日报 | 作者:张 蕴 | 责任编辑:吴一凡

image.png

图为大连高新区税务局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智税联”惠企政策宣讲活动。孙伟萍摄

“智税联”服务落实减税退税缓税72.44亿元,累计帮助大连市5532户民营企业享受优质企业发展奖励、高成长型企业扶持等政策优惠4.49亿元……2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大连市税务局(以下简称“大连市税务局”)召开的“智税联”政务服务机制座谈会,公布了一组“含金量”十足的数据。“真金白银”的支持,让大连市企业发展劲头更足、活力更强。

2024年,大连市税务局创新建立“智税联”政务服务机制,旨在打破政府、市场、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对数据和政策进行整合共享。“智税联”搭建服务经营主体发展的“税商联动+多方融入”平台,打造“政策找人”“精准推送”等大数据应用场景,实现政策红利“免申即享”“即享即达”,推动大连市从“高效办成一件事”向“高效办好一批事”提升,切实让利企助企政策集成显效。

“政策仓库”破壁垒

大连中科创达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创科达”)是我国首家以智能操作系统技术上市的企业,业务遍及全球43个城市,国内有24家分子公司。在中创科达发展过程中,也曾遇到政策信息获取难题。

中创科达国内运行部总经理杨敏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以前政策发布渠道往往很分散,不同部门之间的政策解读存在差异,这导致企业要投入大量人力和时间去收集、筛选政策信息,而且在理解和应用政策时也面临困难。为申请一项政策性研发补贴,公司团队经常在多个政府部门网站上查找信息、频繁打电话咨询,最终还往往因材料准备不全,错过申请时间。

中创科达的情况并非个例。大连市税务局纳税服务处处长张晶介绍,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出台一系列促进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的政策和举措,惠企政策涉及部门多,存在政企信息不对称、资源不互通的情况。

“智税联”瞄准企业这一痛点,运用税务数据对企业进行标签化管理,通过协同机制对多部门惠企政策进行指标化整合。

“智税联”政务服务机制包括机制建立、数据共享、政策归集、精准推送和效应分析等环节。税务部门与工商联牵头,组织科技、金融、统计、人社、工信等部门建立“智税联”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协同机制,通过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开展联结联动,打破政务服务部门“信息孤岛”壁垒,建立为企业和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的“政策仓库”,实现“数据说话——数据决策——数据管理”全服务流程闭环操作。

“精准推送”促落地

“好政策,落到实处是关键。”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王雷介绍,园区科技创新局建立了与税务等部门的互通机制,定期面向辖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开展政策宣讲活动,及时将国家和省级高企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等热点问题向企业宣讲解读,确保政策红利直达企业。

张晶介绍,“智税联”通过数据共享、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依托在征收52个税费种过程中积累的企业基本信息、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用工状况、创新能力、潜在风险等海量税务数据和经济管理职能部门提供的27类数据对企业进行“精准画像”,建立用以区分不同企业类型的标签83个,全方位勾勒企业“数据画像”,打造“数据仓库”,为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建立基础。

“‘智税联’具有政策推送精准、申报流程便捷、对企业发展规划支持力度大和各部门协同效应显著等多方面优势。‘智税联’实现了政策申报不见面、政策审核不找人,全程线上办理。企业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研发创新和业务拓展中,增强了发展动力和竞争力。”杨敏说。

大连市税务局纳税服务处副处长耿超向记者介绍,创新“智税联”政务服务机制以来,大连税务部门多次开展惠企政策解读、发展规划辅导、资源对接等活动,坚持企业需求就是政府部门服务方向,创新探索服务中小微企业、高科技企业发展“政策包”,积极推动各项助企政策稳步落地,不断提振经营主体发展信心。

“真金白银”助发展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在焦化、耐火材料领域保持技术领先地位,公司1000余名员工多为高级技术人才,公司每年纳税过亿元。该公司财务部总经理赵春阳说:“通过‘智税联’服务平台,我们曾获得授信超10亿元。大连市税务局、科技局、财政局等多部门合力为我们梳理、解读政策,将各项惠企政策精准推送给企业,在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这为我们拓展了融资渠道,极大增强了企业提质提速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此外,“智税联”搭建了专家指导站“耿超创新工作室”,已帮助2342户企业获得37.45亿元贷款,至今无一户不良资产;协助144户企业依托知识产权质押贴息政策获得低息贷款12.3亿元,减少利息支出1800余万元。其中,针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普遍存在的轻资产、无抵押融资困境,“耿超创新工作室”利用纳税信用等级、企业经营状况等税收数据为企业“画像”,把有资金需求的企业引荐、推送给金融部门,将税收数据转化为“真金白银”,积极为企业赋能。

杨敏介绍,2024年,中创科达通过“智税联”及时收到软件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推送内容,申报后享征前减免税费1080万元,极大减轻了企业负担。

截至目前,“智税联”服务助力孵化培养科技型中小企业2626户,培育辽宁省创新型中小企业347户、高新技术企业2559户、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5户、辽宁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2户、拟上市企业15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