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宁:民生福祉为笔绘就“幸福西区”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02-26 17:02:5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近日,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青海会议中心召开。据城西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城西区2024年民生类财政支出占比高达83.5%,8类20项民生实事全部如期兑现,为居民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温暖。
城西区始终将经济发展作为民生改善的基石,精准定位“一个创新服务基地,三个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30.75亿元。这一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城西区在产业升级转型和创新驱动发展上的不懈努力。
在稳定经济大盘的同时,城西区还特别注重就业与收入的保障。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6243元,同比增长4.8%。这些数据不仅展现了城西区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同时彰显城西区平衡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初心和担当,让居民的钱包鼓起来,生活更加有底气。
民生投入是幸福的底色。城西区2024年民生类财政支出占比高达83.5%,真金白银的投入让民生实事得以落地生根。8类20项民生实事全面兑现,从就业到教育,从养老到医疗,从民族团结到住房保障,全方位覆盖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增的6905个城镇就业岗位、2207人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以及92.63%的高校毕业生登记就业率,为不同群体提供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广阔舞台。
养老问题向来与每一个家庭的幸福紧密相连,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城西区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成功推出“幸福养老管家”这一全新模式,为养老服务带来了显著的变革。在这一模式的推动下,爱老幸福食堂的助餐人次实现了大幅增长,与同期相比,增长幅度高达106%。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老人们的心灵得到了慰藉。城西区的这一创新举措,无疑为老人们营造了充满爱与关怀的温馨家园。
医疗服务始终是居民健康至关重要的守护线。在这方面,城西区积极作为,成果斐然。城西区精心打造6个“社区联合门诊”,有力推动“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使得原本相对稀缺的高端医疗资源能够更加贴近居民,服务大众。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在城西区不仅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更是在全国范围内得以广泛推广。其中,虎台、通海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表现尤为出色,凭借其专业、贴心和高效的服务,成功入选“中国家庭健康守门人”团队入围案例。
社会治理毫无疑问是城市平稳、有序运行的坚实保障,城西区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通过将党建引领“有诉必应马上办”这一创新机制与网格化管理进行深度融合,构建起一套高效、便捷且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体系,能够确保居民的每一个诉求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和妥善解决,其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的综合排名更是在全市区县中脱颖而出,位居第一,充分彰显了城西区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卓越能力和显著成效。此外,“保交楼”“保交房”项目均按照预定计划如期交付,18个小区成功实现不动产证的首登,切实消除了居民的后顾之忧,群众实现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
从“住有所居”到“老有所养”,从保障就业到平安城市建设,城西区以民生福祉为笔绘就的“幸福西区”新画卷,已徐徐展开。未来,城西区将继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探索创新,让“幸福西区”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成为百姓安居乐业、共享发展成果的生动写照。
文/王姚鑫 图片由城西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