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旅游

呈贡区洛龙街道全力打造“旅居+康养”理想地——高铁站旁的舒适栖居地

发布时间:2025-03-03 16:38:45 | 来源:云南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image.png

白龙潭公园。供图

春日的白龙潭公园生机盎然,阳光透过树梢洒在青石板路上,春风送来花草香,湖面水波荡漾。不远处的昆明南站,复兴号列车缓缓驶出站台,载着乘客驶向远方。

随着城市的发展、设施的完善、人与城的和谐共融,呈贡区洛龙街道如今成为了旅居客的“心安之乡”。

“高铁+康养”催生旅居经济

作为云南高铁网络的“入滇门户”,位于洛龙街道的昆明南站无缝衔接昆明地铁1号线、4号线,交通便捷。

与南站仅一街之隔的白龙潭家园小区是2024年1月回迁的白龙潭社区安置房小区。社区盘活201套闲置房,打造出融合滇剧脸谱、扎染技艺等本土文化的特色民宿,旅游高峰期入住率达90%,居民年均增收超万元。

房东赵大哥将4套回迁房改造成“四时居”,以四季主题装潢和“导游式服务”成为旅客的热门选择,游客评价其“温馨如家”。

街道依托“高铁+民宿”模式带动消费,通过非遗体验项目、自然探索项目将“过客”转化为长期旅居人群,推动辖区从交通节点向宜居、宜养、宜游的现代化城市示范区转型。

洛龙街道加快产城融合,释放康养经济新活力。在泰康之家·滇园项目工地,1400个养老单元正拔地而起。这个总投资13.1亿元的项目,配备康复医院、记忆照护公寓及适老化设施,提供从独立生活到专业护理的全周期服务,预计2025年9月全部投入使用后,将成为昆明首个国际标准医养社区。

鹏瑞利国际健康商旅城则聚焦“医疗+养老+商业”的复合业态,整合康复医院、养老公寓及酒店资源,打造“一站式”健康综合体,依托昆明南站交通枢纽优势,辐射西南地区。在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昆明市中医医院共建分级诊疗体系后,将为旅居人群提供“5分钟医疗响应、24小时专业护理”的便捷服务。

两大康养项目的落地,填补了呈贡区高端康养供给空白,带动了当地医疗、文旅等产业发展。2024年,街道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亿元,引进省外资金4.45亿元。随着华为云南区域总部、火车时光沉浸世界等重大项目的相继投用,将形成“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大健康”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好资源留住旅居客

好山好水好环境,从建设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到公共服务供给的不断完善,拥有良好教育、生态、文化等优质资源的洛龙,屡获旅居客的青睐。

街道以“全龄教育+优质均衡”为核心,构建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学段基础教育体系。辖区内的中华小学、昆三中、民大附小、昆明师专附小等公立学校,通过“一校多区”模式实现教育资源扩容。其中,昆三中、云南民族大学附属学校可提供从初中到高中的连续教育服务,有效缓解辖区适龄少年儿童入学压力,实现教育的均衡化管理。

辖区内公园多、覆盖范围广,以白龙潭公园、中央公园和春融公园、春城公园为主,其负氧离子浓度高达每立方厘米3000个,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五年居昆明前列,形成天然“城市绿肺”。街道努力通过净化空气、降低噪声污染等措施,为居民和旅居者提供“天然氧吧”式健康保障。

公园与社区深度融合,既保留了白龙潭水库徒步、观鸟等生态项目,又通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创建、“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教育馆和社区非遗工作室的打造,将火把节、瓦猫和豌豆粉制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融入日常,让迁居于此的居民找到文化归属感,成为宜居、宜养、宜游康养示范区的核心生态支撑。

让“过客”成“家人”

随着“旅居云南”品牌的深入,洛龙街道正以高铁枢纽为支点,描绘“旅居+康养”深度融合的发展蓝图。在已打造的特色民宿集群基础上,街道计划引入希尔顿、喜来登等高端品牌酒店,开发白龙潭水库水秀灯光秀、亲子研学营地等沉浸式文旅项目,并联动斗南花市、捞渔河湿地打造“滇池生态文化环线”,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体验。

“我们不仅要把高铁带来的‘过客’留下来,更要让他们在这里找到‘第二故乡’的归属感。”洛龙街道党工委书记王燕兴说,未来,随着“候鸟式养老”“度假式养老”等新业态落地,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生态研学线路的完善,这片高铁站旁旅居云南的“理想地”将真正实现“留得住人、扎得下根”的可持续发展愿景。

本报记者张雁群 通讯员任文清、刘珂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