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格尔木:戈壁追光千万千瓦,昆仑山下绿电奔腾
发布时间:2025-03-06 13:16:5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空气纯净、阳光充足,多风少雨,沙漠、戈壁广袤,独特的地理环境,为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发展新能源提供了绝佳条件。
在那广袤的戈壁滩上,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组如巨人般挺立,叶片随风转动,源源不断地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大片的太阳能光伏板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像一面面蓝色的镜子,高效地捕捉着每一缕阳光,将其转化为清洁的能源。
格尔木市光伏产业园内太阳能光伏板。格尔木市委宣传部供图
“柴达木沙漠基地格尔木东分基地获批,清洁能源总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稳居全省县区首位。”在回望2024年新能源领域的建设成绩时,格尔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总结。
据格尔木市能源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4年,格尔木市电力总装机规模达1151.31万千瓦。其中,光伏装机888.4万千瓦,风电99.75万千瓦,水电23.41万千瓦,火电51.6万千瓦,储能88.15万千瓦。尤为突出的是,该市新能源装机成功突破千万千瓦,达1076.3万千瓦,占全省新能源装机的20.9%,占全州的44.3%。
这一系列亮眼成就,彰显着格尔木在新能源领域的斐然成就,也为这座城市的未来发展勾勒出一幅充满希望的蓝图。
位于格尔木市光伏产业园的熔盐塔式光热电站。格尔木市委宣传部供图
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格尔木并未满足于现状,而是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持续深耕新能源产业。
据格尔木市发布的招商引资目录导引新能源产业篇显示,格尔木市在2025年规划推介的新能源项目众多,包括格尔木新能源产业链储能电池、集中式共享储能、清洁能源回收、风光储氢一体化及镁基储氢材料、绿色算力集群等项目,投资额将达到484亿元。
储能柜。格尔木市委宣传部供图
格尔木市正以春节为新起点,在新能源赛道上全力奔跑,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为地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月26日,由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全国规模最大、总投资最大、新能源占比最高,包含海拔最高的超超临界火电项目的“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电源项目——青海省柴达木格尔木东沙漠基地电源项目在格尔木市开工。这一项目的盛大启动,犹如一声激昂的号角,宣告着中国在“沙戈荒”地区新能源开发领域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步。
柴达木格尔木东沙漠基地电源项目在格尔木市开工仪式现场。陈赟业摄
据了解,项目总规模达到令人惊叹的1924万千瓦,总投资约800亿元,新能源装机占比高达85%。如此庞大的规模,不仅在国内独占鳌头,更在全球新能源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为全球“沙戈荒”地区新能源开发指引着方向。
“项目建成投运后,每年可向广西输送约365亿千瓦时清洁能源,相当于广西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的14%,将有效缓解广西电力缺口。”华电(格尔木)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发林说,该项目采用先进的“风光火储一体化”模式,巧妙地结合光伏、风电、清洁煤电、电化学储能和光热等多种能源形式,实现了多能之间的互补与协同。
柴达木格尔木东沙漠基地电源项目的建设,为青海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助力青海在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从生态角度而言,项目通过“新能源+科技创新+生态治理”的模式,开辟了“新能源大基地+”产业新模式,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的有机统一,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践行提供了生动样本。
熔盐塔式光热电站的定日镜。蔡得军摄
近年来,格尔木市紧紧抓住自身清洁能源产业优势这一“金名片”,深度融入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的宏大战略布局之中。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领跑者”、青豫直流一二期、平价、竞价、大基地、市场化、“揭榜挂帅”等各类新能源项目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
随着清洁能源综合开发规模如滚雪球般持续扩大,格尔木市现已初步建成两座新能源园区,宛如两颗耀眼的新星,在新能源发展的星空中熠熠生辉。其中,格尔木东出口光伏园区建成并网装机353.4万千瓦,储能88.15万千瓦;乌图美仁光伏光热园区建成并网装机353.4万千瓦,储能510万千瓦,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已颇具雏形,为格尔木市新能源产业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新能源的强劲驱动下,格尔木市正以坚定的步伐,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奋勇迈进。这座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城市,在新能源领域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为青海省乃至全国的新能源发展贡献着“格尔木智慧”与“格尔木力量”,一幅更加绚丽多彩的高质量发展新蓝图,正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徐徐展开……
文/蔡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