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人话非遗】晁世廷:我与越弦的半生缘
发布时间:2025-03-13 11:16:2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开栏的话:在历史的长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璀璨的星辰,闪耀着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光辉。我们开设“传承人话非遗”栏目,邀请非遗传承人亲口讲述那些传承千年的技艺与故事,深入挖掘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传承现状及未来发展。
在这里,您将聆听传承人的心路历程,感受他们对传统的敬畏与热爱,了解非遗传承的酸甜苦辣,领略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青海越弦并非青海本土的艺术形式,它起源于陕西,历经辗转,最终在青海这片广袤的高原上找到了新的家园。在岁月的洗礼中,越弦与青海本地文化相互碰撞、交融,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貌。
青海越弦演唱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晁世廷
作为青海越弦演唱技艺的省级非遗传承人,我与越弦的缘分始于1980年。那时我还是个少年,跟随舅舅学习青海平弦《馍馍渣造反》、搅儿《鸦片烟害处大》等曲目。舅舅在曲艺方面造诣深厚,他一句一句地耐心教我,我学得如痴如醉。彼时,越弦那独特的韵律深深烙在我的心中。
1987年是我人生中意义非凡的一年。我演唱的《亲家母打架》在湟源县第二届曲艺大赛中荣获个人一等奖。这次获奖让我备受鼓舞,也坚定了我在曲艺道路上继续前行的决心。
此后,我有幸拜青海著名民间艺人李含章为师。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我刻苦学习,努力钻研越弦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很快成为老师众多传承人中较为出色的一位。
多年来,我活跃在曲艺演唱的舞台上,多次参加省、市、县各级曲艺大赛并屡获佳绩。我创编并演唱的越弦《天官赐福》在1998年湟源县春节晚会上亮相,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演唱的越弦《亲家母打架》、搅儿《鸦片烟害处大》等节目在青海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播放,并出版了个人演唱视频专辑。这些经历使我在青海曲艺界逐渐崭露头角,也让我对越弦这项技艺有了更深的体会。
经过多年的沉淀与积累,2008年,我被认定为青海越弦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这不仅是对我多年来在越弦传承与发展上努力的肯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成为传承人后,我深感使命在肩,一心想要将越弦传承下去。如今,虽然我也收了几位徒弟,但传承的过程依旧充满挑战。现代生活节奏快,年轻人压力大,许多徒弟学了一段时间后,因生计问题不得不放弃。我虽然理解他们的选择,但心中难免失落。不过,随着政府对非遗项目的重视,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本地许多高校和技校经常邀请我去授课、讲学。西宁市多次举办学习班,这让我对越弦的传承充满希望。
演出方面,变化也是翻天覆地。过去,演出机会稀少,场地简陋,条件艰苦。如今,演出越来越多,舞台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华丽。近年来,我参加了许多大型文化活动,如湟源县的排灯文化旅游展演和原创河湟曲艺剧的演出,越弦的舞台越来越广阔。
我对越弦的未来充满信心,我认为创新和推广是越弦发展的关键。我们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提升舞台效果,吸引更多观众。如今网络发达,看到其他地方通过直播成功推广非遗产品,我深受启发,计划通过直播让全国各地的人都能欣赏到越弦。在直播中,我一边演唱越弦,一边制作与越弦相关的小物件,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越弦背后的文化。
越弦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我期盼着能有更多人了解越弦、爱上越弦,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文/王姚鑫 图片由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