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度观察

​春风起昆仑 | 青海格尔木:老赵的枸杞致富梦

发布时间:2025-03-27 16:28:0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当春风如同温柔的使者,轻拂过广袤的田野,唤醒了沉睡一冬的大地,一曲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春耕之歌,便在雄伟的昆仑山下悠悠奏响。吃过早饭,赵承德扛着农具,深一脚浅一脚地沿着田垄走向自家的枸杞地。

赵承德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大格勒乡众多杞农中的一员,在备耕的关键时节,他和乡亲们早已满怀热忱地投入到准备工作之中。

“一年之计在于春,种枸杞的这事可马虎不得。”赵承德喃喃自语着,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可那眼神里却满是对新一年春耕的期待与坚定,仿佛藏着无尽的希望火种。

赵承德家的枸杞地。蔡得军摄

去年,赵承德种下的八十亩枸杞喜获丰收,除去各类成本,总收入达到十七万元。这份沉甸甸的收获,让他在整个春节都沉浸在喜悦的氛围中。

“咱这片土地肥沃,气候也适合枸杞生长。去年的丰收让我看到了枸杞种植的潜力,信心更足了。”说起去年的收成,赵承德难掩兴奋之情。他已然下定决心,今年再次将枸杞种植规模扩大到一百亩。

赵承德的这份信心,并非毫无来由。格尔木市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仿佛大自然格外眷顾这片土地,特意为枸杞生长铺设了温床。这里的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十分利于枸杞储存有机物,出产的枸杞黄酮含量较其他产区高30%左右,颗颗饱满,品质上乘,宛如大自然馈赠的红宝石,使得格尔木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优质枸杞产地。

2008年起步至今,枸杞已然成为格尔木市种植业当之无愧的主导产业。其种植面积如同茁壮成长的大树,占据了全市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的80%以上,撑起了格尔木农业的一片天。枸杞种植不仅是田间地头的劳作,更是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坚实支柱,成为格尔木市打造绿色农畜产品输出地的闪亮名片之一。

“2024年,格尔木市枸杞种植面积达9.96万亩(6640公顷),同比增长5.96%,产值约8.64亿元,有机枸杞出口额连续12年位列全省第一,枸杞产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格尔木市农牧局相关负责人说。

杞农在田间劳作。冯春梓摄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像赵承德这样的杞农家庭数不胜数,他们怀揣着对枸杞种植的执着与热爱,用勤劳的双手在广袤画布上精心描绘,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奋斗故事,共同推动着当地枸杞产业的巨轮滚滚向前。

为了确保这曲春耕之歌更加嘹亮,当地政府早早行动起来,全方位为杞农们保驾护航。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杞农提供细致入微的技术指导。他们手把手地教杞农如何根据不同地块的土质和肥力,精准施肥;如何观察枸杞植株的生长态势,及时调整灌溉水量。

“以前面对病虫害,我们总是手忙脚乱。今年这些贴心的指导让我们掌握了科学的防治方法,心里踏实多了。照这方法种,今年的枸杞肯定能够再次丰收,日子也更有盼头!”杞农们纷纷表示。

“为了鼓励大家种植枸杞,海西州针对枸杞种植户给予了实实在在的种植补贴。只要符合相关标准,就能领取补贴。同时,各地乡政府还会定期邀请外地的专家,开展剪枝、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不久前,在大格勒乡的枸杞田里,“一宣三促”政策宣讲小分队一边发放相关宣传资料,一边为杞农们详细解读有关枸杞种植方面的政策。

格尔木市农垦集团在河西农场举办“金剪刀”枸杞剪枝大赛。管晓静摄

傍晚,夕阳的余晖如同金色的纱幔,轻柔地洒在昆仑山上,给这座巍峨的山脉披上了一层梦幻的金装。赵承德望着整理好的枸杞田,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今年加把劲,等丰收了,日子肯定越过越好。”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红彤彤的枸杞挂满枝头的丰收景象……

文/蔡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