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春色无限美 桃花源里忙生意
发布时间:2025-04-07 11:31:23 | 来源:中国西藏网 | 作者:德吉卓玛 | 责任编辑:吴一凡桃花十里影,摇荡一江春。雅鲁藏布江、尼洋河沿线的桃花开始慢慢苏醒,“雪域江南”迎来一年一度的“丰收节”——林芝桃花节。作为西藏旅游旺季的“启动器”,林芝桃花节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进藏游玩。
图为嘎拉桃花源一角摄影:德吉卓玛
4月4日,记者走进林芝镇嘎拉桃花源,阵阵花香扑鼻而来,粉色的桃花与金黄的油菜花交相辉映,灼灼芳华。嘎拉村是林芝桃花旅游文化节的发源地和因地制宜发展高原乡村旅游的杰出代表,嘎拉桃花源景区占地278亩,有1253株百年以上的野生桃树,桃花竞相绽放,美景如画,成了318国道林芝段的靓丽名片,也是春日账本里的增收密码。
图为嘎拉桃花源藏装体验区摄影:德吉卓玛
记者看到,桃林里,游客可以体验骑马、骑牦牛、射箭、穿藏装拍照等娱乐项目,还能喝到咖啡、酥油茶,吃到藏餐、新疆羊肉串、以及各种小吃。经营者有当地村民,也有外来人员。吃喝玩乐,尽在嘎拉桃花源。
近年来,依托“政府投入+集体出资+班子运作+村民参与”的模式,嘎拉村实现了从传统农牧业向文旅融合的转型,从土地流转的单一经济到红色研学、民俗体验、生态旅游、联营招商等收入多元化的转变,让当地村民们在自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图为游客在嘎拉桃花源里骑牦牛拍照摄影:德吉卓玛
桃花源里,有的村民卖门票、有的村民牵着马带游客游览、有的村民忙着做饭煮甜茶……工布响箭体验现场排起了长队,村民拉巴忙着捡游客射完的箭又送到下一个玩家手里,来来回回,忙得不亦乐乎。他说:“今年桃花节期间,由我负责这个项目,收入归村集体经济,根据总收入情况,我每天能拿到150元到200元的工资。”
帐篷里,隔壁卡斯木村的村民德吉正忙着给客人做藏面。“桃花节期间,收入会比平时多三四倍。花期过后,根据营业天数向嘎拉村付租金就可以。”
图为特色美食品尝区摄影:德吉卓玛
据悉,依靠桃花源收入,嘎拉村集体经济由2013年的5万元提高到2024年的370余万元,最高单日门票额达20万元,当地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了。一路走来,嘎拉村党支部书记边巴感慨万千,他说:“从最初的不被理解和一意孤行,到现在干群齐心协力,共筑村集体新篇章,经过十几年的摸索和实践,我们村集体经济经营制度越来越完善,村民的收入也越来越高,2024年分红时,人数最少的一户人家也能分到8万余元。”
图为桃树下的咖啡店摄影:德吉卓玛
来自江苏苏州的诺弃疾,已是第二年开着咖啡车来到西藏,游客在他的露营帐篷里惬意地喝着咖啡,感受春风。随着游客需求的多样化,近些年来,在嘎拉桃花源里出现了一些开咖啡店、写真馆、打卡记录点等新业态从业者,这也为本地传统的经营模式带来更多样可能。
桃花树下,沿着阶梯往观景台方向走去,“此生必驾318”打卡路牌十分醒目,游客坐在一旁的座椅上拿起吉他,对着话筒深情歌唱,远处皑皑雪山与茂密的森林,近处粉白相间的桃花和金灿灿的油菜花构成一幅壮美画卷,让游客沉醉在歌声与美景中,苑宝录正忙着将这一瞬间拍摄记录。
图为游客在“此生必驾318”打卡路牌处打卡摄影:德吉卓玛
今年是苑宝录来嘎拉桃花源做生意的第六年,他在当地也结交了不少村民朋友。他说:“我每年都在这个位置给游客拍视频,他们都非常喜欢我拍的视频并会分享到各自的社交平台上,拿着视频过来找我拍的也有很多,这对景区的二次宣传起到很好的作用。我觉得只要景区的名气大了,来的人会越来越多,生意自然也会好起来,这对于当地村民和我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如今的嘎拉桃花源,正如那些百年老桃树,根系深扎在各民族交融的土壤里,枝桠向着共同富裕的春天肆意生长。当桃花雨飘落肩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产业振兴的动人图景,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边疆村寨绽放的璀璨芳华。(中国西藏网记者/德吉卓玛)